《史記新讀》安邦虎將(1): 馳騁沙場,威風凜凜。 運籌帷幄,攻城略地。 一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安邦虎將(1)

史記新讀

安邦虎將(1)

馳騁沙場,威風凜凜。

運籌帷幄,攻城略地。

一性一格各異的將軍,共同維護著國家的安定,支撐著帝王的擴張。

大戰的開端

白起,眉邑人,出身富貴,因為作戰勇敢、謀略過人而受到秦昭王的重用。

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秦國的左庶長,同年,昭王的舅舅穰侯魏冉出任秦國宰相。

次年,白起領兵在伊闕山大敗韓、魏聯軍,殺敵二十四萬,佔領了五座城池,軍功卓著,被封為國尉。

此後,他又升任大良造,率軍重創了魏國、楚國的軍隊,還率軍攻取了楚國都城郢,佔領了楚國的半壁江山,使得白起聲名大振,又被封為武安君。

隨後的數年裡,白起又為秦國立下了許多戰功,拓展了大片的領土。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率軍奪取了韓國的野王縣,就此,韓國中心地區通往邊郡上一黨一郡的道路被切斷。

韓國的上一黨一成了孤懸在外的小島,郡守馮亭經過權衡,決定投降趙國。

趙王和平原君貪圖眼前利益,接受了上一黨一郡。

兩年以後,秦國派遣左庶長王齕進攻韓國,奪取了上一黨一郡。

當地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王命令趙軍進駐長平,安一撫流民。

不久,王齕率軍進攻趙軍,廉頗將軍臨危受命,出任趙軍前線統帥。

在起初的戰鬥中,秦軍戰鬥力非常強,趙軍屢戰不利,丟失了兩座城堡,有四名都尉被俘,士兵也傷亡慘重。

經驗豐富的廉頗知道硬拚不是辦法,於是改變戰術,命令趙軍修築壁壘,就地堅守。

雖然秦軍攻破了趙軍西線的壁壘,但是,他們對於趙軍的主壁壘卻無可奈何。

秦軍的後勤供一應逐漸緊張,而他們的數次挑戰都沒有得逞,形勢不妙。

於是,秦國採用了丞相范睢的計策,施行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揚言說:「秦軍最害怕馬服君之子趙括擔任趙軍統帥,廉頗老了,對付他很輕鬆,如果趙括來了,秦軍只有退兵了。」

趙王原本就對前線趙軍的接連失利和廉頗的堅守不戰十分不滿,再加上底下人如洪水般的議論,於是,他下令撤換了廉頗,改任趙括為前線統帥。

秦王聞訊,便暗中把名將白起派往長平前線,接替了王齕,擔任上將軍,同時下令軍中嚴守白起到來的消息,違令者立即處死。

長平之戰

趙括到任以後,由於年輕氣盛,面對秦軍的挑戰,他當即率軍出擊。

於是,白起命令秦軍假裝敗逃,引一誘趙括追擊,同時在後方隱秘的地方設置好了包圍圈,就等趙括自投羅網了。

趙括不知是計,率領趙軍主力追擊秦軍誘兵,結果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圈。

同時,白起派出兩路奇兵,一路截斷了趙軍的糧道,另一路阻斷趙軍主力與大本營的聯繫。

趙括聞訊,便率軍強攻秦軍壁壘,不但沒有攻破秦軍的防線,反而被秦軍派出的輕騎部隊打得大敗。

於是,趙括命令士兵就地修築堡壘固守,等待援軍的到來。

秦王聽說趙軍被包圍,便親自前往河內地區督戰,他下令賞賜百姓爵位一級,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從軍,將他們悉數派往長平,全力攔截趙國的援兵。

被圍的趙軍主力斷糧四十六天,軍營裡傷者無數、景象十分悲慘,士兵們飢餓難耐,甚至用死去戰友的骨肉來充飢,軍隊的士氣相當低落,而援軍又遲遲未到。

於是,趙括打算做殊死的搏鬥,他把軍隊分成四隊,命令他們輪番的進攻秦軍的壁壘,企圖打通通往大本營的歸路。

但是,趙軍始終不能成功突圍。

於是,趙括親自率軍衝鋒陷陣,希望拼出一線生機,但是他卻不幸被秦軍的強一弩一擊斃。

趙軍失去了統帥,軍心渙散,鬥志全無,四十餘萬人全部投降了秦軍。

長平戰役以秦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但是,白起並沒有放鬆自己,他盤算道:「之前,秦軍奪取了上一黨一,當地人不願意做秦國百姓而歸附了趙國。

趙國的士兵反覆無常,如果這四十餘萬降兵作起亂來,恐怕秦軍難以應付。」

於是,他採取欺騙的手段,把投降的趙軍全部坑殺,只是釋放了其中年齡較小的二百四十人回國。

對此,全天下都大為震驚。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