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4):他把自己的全部行裝變賣,用這些錢買了兩大桶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4)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4)

這個人便打算回報袁盎當年的恩情。

他把自己的全部行裝變賣,用這些錢買了兩大桶烈酒。

當時,天氣寒冷,士兵們又餓又渴。

他把酒分給駐守西南角的士兵們喝,很快,士兵們醉倒在地。

於是,他連夜叫起了袁盎,對他說:「您可以離開了,吳王打算在明日將您處死。」

袁盎半信半疑,問道:「你是幹什麼的?」

這個人回答:「我是您做吳國丞相的時候,與您家的婢女私通的那個從史。」

袁盎十分吃驚,連忙辭謝說:「您也有父母妻子,我不能連累您。」

這個人說道:「您只管離開,我也會立即逃亡、藏匿我的家人。

您不必為我們一家擔心!」於是,這個人用刀子割開軍營的帳幕,引導袁盎逃了出去。

然後,兩個人分道揚鑣。

袁盎解下象徵身份的旌一毛一,將其藏在懷中。

他拄著節杖走了七八里路,天亮的時候,遇到了梁國的騎兵,便被帶回了漢軍營地。

隨後,他回京覆命。

名臣暮年

七國之亂被平定以後,天子將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封為楚王,任命袁盎為楚國的丞相。

此後,袁盎曾經向天子上書談了些建議,但是未被採用。

後來,袁盎因病免職家居。

他與鄉里人廝混,鬥雞賽狗,好不自在。

洛一陽一人劇孟曾經拜訪袁盎,袁盎以誠相待。

後來,有位安陵的富人對袁盎說:「我聽說劇孟是個賭徒,您為什麼要與他交往?」

袁盎回答說:「劇孟雖然是個賭徒,然而,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客人為她送葬的車子就有一千餘輛。

這證明他有超過常人的地方。

況且,每個人都會遇到急事、難事。

一旦他們前來相求,不用父母尚在為借口推托,不用有事或者離家外出去拒絕。

這樣的人,是天下人所仰望的,大概也只有季心、劇孟二人了。

如今,您時常讓幾名騎士隨從保護自己,一旦遇到急難,這些人難道就可以依靠嗎?」

袁盎謾罵這個富人,和他斷絕了朋友關係。

王公貴人們聽說此事,紛紛稱讚袁盎。

袁盎雖然閒居在家,但是,漢景帝時常派人向他詢問計策。

梁王一直想爭取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對此,袁盎曾經進言勸說景帝不要立梁王,堅定了皇帝的決心,也使相關的議論終止了。

但是,袁盎卻因此而與梁王結下了仇。

梁王對他恨之入骨,派出刺客來京城殺害他。

刺客到達京城以後,多方瞭解袁盎的為人,諸侯、名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於是,這位刺客求見袁盎,對他說:「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錢,專程前來刺殺您。

但是,您是個德高望重的長輩,我不忍心這麼做。

以後,梁王還會派出更多刺客前來刺殺您,您可千萬要當心!」這位俠義的刺客離開以後,袁盎的內心開始緊張起來,而他的家裡也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奇怪的事情。

於是,袁盎決定到一位有名的卜者那裡去占卜吉凶。

占卜回來的路上,他在安陵的城門外碰見了隨後而來的梁國刺客。

刺客攔住了他的歸路,問道:「你是袁盎嗎?」

袁盎從不掩飾自己,即使是在危難的時刻,於是,他肯定地回答。

結果,刺客殺害了袁盎。

晁錯的起家

晁錯,穎川郡(今河南南禹縣)人,他曾經在軹縣人張恢先生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學說,與洛一陽一的宋孟、劉禮是同門。

後來,晁錯憑藉著文學才能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正直、嚴厲。

漢文帝的時候,全國之內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唯獨秦朝時期的博士,濟南人伏生研究過它,但是,這個時候,伏生已經九十多歲的高齡,年老不能應徵前往京城。

於是,文帝下令,命令太常派人到伏生那裡學習《尚書》。

晁錯有幸成為被派去的人。

學成歸來以後,晁錯趁著上書天子陳述他分內工作的機會,利用《尚書》中的內容進行論述。

文帝很欣賞這個年輕人,有意把他培養成為後代君王的賢臣,便任命他為太子舍人。

此後,晁錯憑藉著他的辯才,先後擔任門大夫、太子家令。

太子府裡的人都稱他為「智囊」。

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陳述削弱諸侯的相關事宜,以及朝廷應該修改的律令。

幾十次的上書,文帝都未予理睬,但是更加驚奇他的才能,便提升他為中大夫。

此時,太子很看重晁錯,多次稱讚他的計策,但是,以袁盎為代表的朝中的許多功臣都不喜歡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