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漢相逸事(6): 公元前121年,公孫弘舊病按發,最終在丞相的位子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漢相逸事(6)

史記新讀

漢相逸事(6)

公元前121年,公孫弘舊病按發,最終在丞相的位子上死去。

丞相韋賢

漢武帝的丞相韋賢,是魯國人。

他以讀書見長而擔任官吏,後來逐漸陞官到大鴻臚之職。

曾經有相面的人給他相面,說他可以官至丞相。

他有四個兒子,也讓相面的人給他們相面,相到第二個名叫韋玄成的兒子時,相面的人說:「這個兒子會大富大貴,日後可以封侯。」

韋丞相說道:「即使我當了丞相,被封為侯,繼承侯爵的也是大兒子,這二兒子怎麼會封侯呢?」

後來,韋玄成果然當了丞相,他去世後,他的大兒子因為曾經犯過罪,按照當時的法律,是不能繼承侯位的,因此韋玄成得以繼承爵位。

韋玄成當時假裝一精一神失常,不肯成為繼承人,但是最終朝廷還是讓他繼承了侯位,他還贏得了讓賢的好名聲。

後來他因為騎著馬徑直闖進了宗廟,被判為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

韋丞相去世之後,由魏丞相接替了他的職位。

二虎相爭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濟一陰一(今山東定陶縣)人。

他由文職小吏升到丞相的職位。

他喜好武藝,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帶寶劍,並且規定只有佩帶著寶劍才能上前奏事。

以至於忘記帶寶劍的下屬官吏,有事需要入內匯報,要向他人借一把寶劍帶上,才敢進府。

當時的京兆尹是趙廣漢,魏丞相上奏皇帝,說趙廣漢犯了應該撤職的罪過,趙廣漢派人挾制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許諾,但是魏丞相堅決不答應。

趙廣漢又派人威脅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殺死侍從婢女一事抖了出來,私下裡奏請重新追查,並且派遣下屬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嚴刑拷打,追查此事,最後問出的結果是死去的婢女並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殺。

這樣,丞相的屬官就上奏皇帝,說京兆尹趙廣漢威脅丞相,誣告丞相夫人殘殺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圍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殘害無辜的罪行。

同時又查出趙廣漢擅自遣散騎士的事情。

因罪行重大,趙廣漢被判處腰斬的死刑。

其後又有人揭發檢舉中尚書,涉嫌擅自劫持、威脅當事人,被判為不敬之罪。

這次事件,致使長史以下數名官員都被處死,還有一些人被處以宮刑。

魏丞相最後在丞相的職位上因病去世,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也是因為騎馬闖進宗廟,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詔,降爵一級,成為關內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循吏黃霸

黃霸,是淮一陽一(今河南太康)人。

他也是因為讀書見長而擔任官吏,官至穎川太守。

他治理穎川時,用禮義條例和教令來教喻感化百姓。

若有人犯有重罪應當斬首的,他就暗示勸其自一殺。

因為教化的效果非常成功,他的名聲遠近皆知。

孝宣帝特意為此下了一道制書,稱:「穎川太守黃霸,採用宣揚國家的詔令來治理百姓,達到了道不拾遺、男一女異路的境地。

監獄裡也沒有犯重罪的囚犯。

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特賜給黃霸關內侯的爵位和一百斤黃金。」

這樣,他就被皇帝徵調到京城任京兆尹,後來官至丞相。

在擔任丞相期間,他又是以禮義治理國家,最後病死在丞相任上。

他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後來被封為列侯。

皇帝任命御史大夫於定國接替了黃霸的職位。

於丞相去職以後,御史大夫韋玄成成為丞相。

子承父業

韋玄成就是前邊所說的丞相韋賢的兒子。

他繼承了父親的封爵,後來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

韋玄成從小就喜歡讀書,對於《詩經》和《論語》都很熟知和一精一通。

他在官途上平步青雲,官升至衛尉之後,接著升任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職後,韋玄成又擔任了御史大夫。

在於丞相請求告老還鄉,皇帝答應他離職之後,韋玄成又成為丞相。

皇帝以他舊日的封邑扶一陽一為名,封他為扶一陽一侯。

數年之後,他因病去世,孝元帝親自參加了他的喪禮,給予了特別豐厚的賞賜。

韋玄成治理國家是隨從世俗、上下浮沉的方式,但是有人稱他是阿諛奉承,投機取巧。

相面的人很早就說他應當代替其父,繼承侯位,他卻經歷波折,失掉了侯位。

但他再次遊歷於宦海,東山再起,官至丞相。

韋氏父子都官至丞相,在當時也傳為美談。

韋丞相去世之後,御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職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