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9):漢武帝惱怒王恢不出兵攻擊匈奴的後勤部隊,就擅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9)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9)

王恢之死

漢武帝惱怒王恢不出兵攻擊匈奴的後勤部隊,就擅自領兵撤退。

王恢辯解說:「當初約定匈奴一進入馬邑城,漢軍就與單于交戰,而後我的部隊攻取匈奴的軍用物資,這樣才有利可圖。

現在單于聽到消息,沒有到達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萬人的部隊決不是他的對手,貿然出擊,只會造成重大的損失。

我本來就知道回來就會被殺頭,但是這樣可以保全陛下的將士三萬人。」

皇上於是把王恢交給廷尉治罪。

廷尉認為他見到敵人害怕逃避,觀望不前,應當殺頭。

王恢暗中賄賂田蚡,但田蚡也不敢向皇帝求情,就對王太后說道:「王恢首先倡議馬邑誘敵之計,今天沒有成功就殺了王恢,這是替匈奴報仇啊。」

皇上朝見王太后時,王太后就把丞相的話告訴了皇上。

皇上說:「最先倡議馬邑之計的人是王恢,所以調動天下士兵幾十萬人,聽從他的話出擊匈奴。

再說這次即使抓不到單于,如果王恢的部隊攻擊匈奴的軍用物資,也還很可能有些收穫,以此來安慰軍心。

現在不殺王恢就無法向天下人謝罪。」

王恢聽到了這話後知道必死無疑就自一殺了。

頹唐晚年

韓安國韜略過人,才智也能夠應付許多棘手的人情事故,但他始終懷有忠厚之心。

雖然他貪戀錢財,但他所推薦的人才都是廉潔奉公的人,甚至比他自己還要賢明。

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韓安國就代理丞相的職務。

他在給皇帝導引車駕時不慎從車上掉了下來,摔傷了腳。

正好天子與大臣們商量任命新丞相,打算任用韓安國,派人去看望他,但他腳跛得很厲害,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

韓安國傷癒後,皇上又任命韓安國擔任中尉。

一年多後,調任衛尉。

後來,韓安國擔任材官將軍,駐守漁一陽一。

韓安國抓到一個俘虜,俘虜供說匈奴已經遠離了漁一陽一。

韓安國於是立即上書皇帝說現在正是農耕時節,請求暫時停止軍屯。

停止軍屯一個多月後,匈奴又大舉入侵上谷、漁一陽一。

韓安國的軍營中僅有七百多人,與匈奴交戰,無法取勝,又退回軍營中。

匈奴俘虜掠奪了一千多平民和牲畜財物而去。

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很是惱火,派使者責備韓安國,調任韓安國駐守在漁一陽一東邊的右北平。

韓安國漸漸被朝廷排斥疏遠,年輕將軍衛青等又屢立軍功,更加受到皇上的重用。

韓安國既被疏遠,很不得意,他領兵駐防又被匈奴一騷一擾,傷亡很多,心中覺得非常愧疚。

他此前曾希望能夠回到朝廷,卻被調往東邊駐守,心中失意,悶悶不樂。

不久就大病一場,吐血而死。

輔佐魯王

幾年後,田叔因犯法,丟掉了漢中郡太守的職務。

梁孝王派人暗殺從前吳國丞相袁盎,漢景帝召回田叔,讓他到梁國審查這個案件。

田叔查清了案件,但由於竇太后一寵一愛一梁王,田叔就隱瞞了實情。

漢景帝對他識時務非常賞識,讓他做了魯國的丞相。

田叔剛剛到任,就有一百多位百姓主動找他,指責魯王奪取他們的財產。

田叔抓住為首的二十個人,每人各打五十大板,其餘的人各打一手心二十,生氣地對他們說:「魯王不是你們的君主嗎?你們怎麼敢譭謗君主呢!」魯王聽說後,非常慚愧,立即從內庫中拿出錢來讓國相償還他們。

田叔說:「君王自己奪來的,讓國相去償還,這是君王做壞事而國相做好事。

我不能參與這件事。」

於是魯王就親自盡數將擄掠的財物償還百姓。

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常跟隨他進入狩獵的苑囿。

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卻常常從館舍中出來,坐在露天地裡等待魯王。

魯王多次派人請他去休息,他終究不肯休息,說:「我們魯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麼放下心到館舍中去休息呢!」魯王聽到後,十分慚愧,不再出外遊獵了。

幾年後,田叔在魯國國相的任上死去,魯王用一百斤黃金給他做祭禮。

田叔的小兒子田仁卻不肯接受,說:「我不能因為一百斤黃金損害先父的名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