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5):太尉周勃進軍平定了太原郡和代郡。十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5)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25)

高祖十一年的冬天,漢軍在曲逆城下擊殺了陳豨的部將侯敞和王黃,又在聊城打敗了陳豨的部將張春,斬殺叛軍萬餘人。

太尉周勃進軍平定了太原郡和代郡。

十二月,劉邦親率軍隊攻打東垣,沒有攻下來,守城士兵見狀十分囂張,竟然辱罵劉邦,劉邦氣得幾乎吐血。

後來,東垣孤立無援最終投降,曾經辱罵劉邦的士兵被殺頭,而沒有辱罵劉邦的士兵則被在額頭上刺字,誰讓他們對皇帝大不敬呢!不久,劉邦下令,將東垣改名為真定。

而劉邦所懸賞緝拿的叛軍部將,大多數人都被生擒。

因此,陳豨的叛軍逐漸地瓦解,最終潰敗,陳豨已經山窮水盡了,只剩下少量人馬負隅頑抗。

大局已定,劉邦就回到洛一陽一。

他下詔說:「代地位於常山的北面,而趙國卻隔山治理它,實在是不方便。」

於是,劉邦將代地從趙國統轄中劃分出來,把皇子劉恆封為代王,建立了代國,建都在中都,並且把雁門郡同時劃入。

一年以後,將軍樊噲率領軍隊在靈丘殺死了陳豨,基本穩定了北部邊境。

北方的異姓王和掌權派這樣也清理乾淨了,在那裡劉氏牢牢控制了政權,基本上沒有再發生叛亂。

群雄並起

田儋是狄縣人,戰國時齊王田氏的同族。

齊國被秦國滅掉之後,大部分皇親國戚雖然沒有了權勢,成為了平民,但仍然保留了過去的榮耀和地位,都變成了地方的望族,所以田儋的堂弟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在齊地很得人心。

陳勝起義後,派大將周巿向東攻打狄縣,狄縣縣令忠於秦朝固守縣城,周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攻破城池。

田儋眼看著急,心生一計假裝綁住自己的家奴,帶領著手下的年輕人請求面見縣令,要求縣令允許自己當著他的面殺死有罪的家奴。

縣令信以為真接受了要求,等到拜見的時候,他們乘機殺死了縣令,然後又召集有勢力的官吏和年輕人說:「各地諸侯都已經紛紛反秦自立,齊地是古代的諸侯國,而我田儋是齊王田氏的同族,應當為王。」

眾人都表示擁護支持。

於是,田儋自立為齊王,起兵攻打周巿。

周巿的軍隊不敵撤走以後,田儋乘機帶兵東進,平定了齊國故地。

此後,秦將章邯帶兵在臨濟圍攻魏王咎,魏王派人到齊國求救。

齊王田儋親自帶領軍隊援救魏國。

章邯見到魏齊軍隊有些戰鬥力,士氣也很旺盛,估摸一著要打敗他們並不容易,於是心生一計,準備在夜間偷襲,他讓兵馬口中銜枚,趁夜幕的掩護突然襲擊沉浸在夢鄉的齊魏聯軍,聯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瞬間就被擊垮了,田儋趁混亂逃了出來,卻在臨濟城下被秦軍追上殺死了。

田儋的堂弟田榮收集田儋的餘部向東逃跑到了東阿。

齊國人聽說田儋戰死的消息之後,於是擁立戰國時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丞相,田間為大將,來防備諸侯的一騷一擾和抵禦秦軍的進攻。

田榮在敗逃東阿的時候,章邯隨後進行圍追阻截,眼看著撐不住了。

項梁聽說田榮的形勢危急,於是就領兵來到東阿城下,一舉擊敗章邯,解救了田榮。

田榮覺得自己的家族為了齊國拚死拚活的,死了這麼多人,就算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吧。

你們這些人竟私自立那個什麼都沒干的田假為齊王,太可惡了,簡直沒有把我放在眼裡,於是就帶兵回去,攻擊齊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國,丞相田角逃到趙國。

田角的弟弟田間在此以前已到趙國求救,也就留在趙國不敢回去了。

田榮於是立田儋的兒子田巿為齊王,自任丞相,田橫為大將,平定了齊地。

齊楚恩怨

項梁派遣使者通報齊國和趙國,要兩國共同發兵攻打章邯。

田榮對趙國和楚國包庇自己的敵人十分不滿,說:「如果楚國不殺死田假,趙國不殺死田角、田間,那我們就絕對不會出兵的。」

楚懷王不幹了,心想你們憑什麼要挾我們,憤憤地說:「田假在位的時候與我們是同盟,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來投靠我們,為了齊國出兵就殺了他,我們豈不是很不仗義,就這麼聽你們的話也太沒面子了!這種事我們不做!」趙國也不願意用殺田角、田間來和齊國做交易。

齊人又說:「手被毒蛇咬了不想喪命就要砍掉手,同樣腳被毒蛇咬了就要砍掉腳。

倘若不這樣的話,就等死吧!現在田假、田角、田間對於楚國、趙國來說,並不是手足骨肉之親,也沒什麼利用價值,你們不殺掉他們,只會讓我們懷疑你們想顛覆我們的政權!為了表示誠意,就得殺了他們。

否則若是秦朝緩過氣來重新統一天下的話,那麼不僅我們自己會遭到侮辱,而且連祖墳恐怕也要被人挖出,這樣做孰輕孰重,希望你們看清楚。」

然而楚國、趙國就是不肯答應齊國的要求,齊王非常生氣,最終不肯出兵援救。

章邯藉機偷襲楚軍,殺死了項梁。

項梁的侄子項羽由此非常怨恨田榮。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