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4):陳豨是宛朐人,史書中沒有記載他是如何跟隨劉邦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4)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24)

陳豨的背叛

陳豨是宛朐人,史書中沒有記載他是如何跟隨劉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高祖十分一寵一愛一他。

高祖七年的冬天,韓王信造反,逃入了匈奴,更過分的是,他竟然不斷地慫恿匈奴侵襲漢境,向漢朝示威,北部邊防一再告急。

劉邦坐不住了,御駕親征,前往燕地剿滅叛軍,沒想到一時輕敵遭遇了白登之圍,被幾十萬匈奴騎兵一團一團一圍住,多虧陳平獻計方得以逃脫。

他從平城狼狽地返回京城以後,意識到以現在的國力,自己根本沒法抗衡匈奴,只能忍氣吞聲。

所能採取的辦法,也只有加強邊境的防守,暫時把匈奴人擋在邊外而已。

於是就將自己的親信陳豨封為列侯,讓他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統帥、監督趙地、代地的邊防軍。

所以陳豨幾乎掌管了漢朝整個的北邊防務,成為當時權勢赫赫的人物。

後來,陳豨曾經向皇帝告假,回家休息了一段時間。

經過趙國的時候,趙國的相國周昌看見陳豨很能擺場面,隨從車隊竟然有千餘輛車子,他的賓客無數,將邯鄲所有的官府、賓館都住滿了。

平時,陳豨用民間的禮節,親切地接待自己的賓客,也不擺官架子,總是慇勤地來招待他們,這讓周昌非常擔憂。

於是,陳豨回到代地以後,周昌便上書劉邦,請求被召見。

周昌見到劉邦以後,便將自己關於陳豨的所見所聞,詳細地報告給了劉邦,認為陳豨獨攬兵權在外數年,培植私人勢力,恐怕將來會危害到朝廷。

劉邦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一性一,就派人前往代地,核實陳豨的賓客在財物等方面的違法亂紀情況,想借此打壓一下陳豨,叫他收斂起來,專心為漢朝守邊。

有很多案子牽連到了陳豨本人,因此,陳豨感到害怕,便暗中派賓客去聯絡叛臣韓王信的部將王黃、曼丘臣,正好這些叛將也有意與陳豨結盟,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了共識。

高祖十年的七月,太上皇去世,劉邦派人詔令陳豨進京弔唁。

陳豨認為劉邦要除掉自己,於是找借口推諉,經過兩個月時間的準備,聯合王黃等人舉兵造反。

他自立為代王,率軍攻掠趙地、代地。

高祖的妙計

劉邦聽說了陳豨造反的消息,雖然震驚但心裡是有準備的,馬上採取措施。

首先特赦了趙、代兩地被陳豨的威勢所脅迫而加入叛軍的官吏與兵士,分化陳豨的力量。

然後,劉邦御駕親征,來到了邯鄲。

在那裡,他高興地說:「陳豨沒有率軍南下,控制邯鄲地區的漳水,卻北上去堅守邯鄲。

由此可知,他不會有什麼作為。」

趙相國周昌奏請斬殺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他說:「常山郡有城池二十五座,陳豨反叛以後,朝廷失去了其中的二十座。

可見,這裡的郡守和郡尉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邦問道:「這些官吏參加了叛軍嗎?」

周昌回答說沒有。

劉邦認為這是漢軍兵力不足無法抵禦造成的,就赦免了他們,官復原職。

接著,劉邦問周昌說:「趙地有沒有能夠擔當將領的壯士?你給我帶來看看。」

周昌於是就推薦了四個人。

很快,這四個人前來拜見劉邦,劉邦卻突然破口大罵道:「你們這樣的一毛一頭小子,能夠擔任將領嗎?」

四個人戰戰兢兢,十分慚愧地跪在地上。

但是,劉邦還是給他們各一千戶的封賞,任用他們做了將軍。

這令劉邦左右的人十分不解,他們進諫說:「當初,跟隨陛下進入蜀漢地區,征伐楚國的有功之臣還沒有全部地得到封賞。

現在,這四個人只是因為周昌的引見就得到了封賞,皇上這麼做不是讓功臣們寒心嗎?」

劉邦笑了笑,回答說:「你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陳豨反叛以後,邯鄲以北就被叛軍佔據了,我們控制不了那些地區,要奪回來可是要費很大的力量。

我用緊急文書徵集天下的軍隊,卻沒有人聽令前來援助鎮壓反叛,如今,我手下除了中央的軍隊,就只有邯鄲城內的地方軍隊罷了,這些軍隊明顯是不夠的。

所以,我為什麼要吝惜這些封賞,不用它來撫一慰趙國的子弟贏得人心呢?這樣趙國的臣民就會聽從朝廷的命令,與叛軍分道揚鑣,到那時咱們就差不多贏定了!」左右的人聽後,都認為劉邦的做法很高明。

不久,劉邦問周昌等人說:「陳豨任命了誰做他的將領?」

周昌回答說:「是王黃和曼丘臣,他們從前都是商人。」

劉邦胸有成竹地點了點頭:「商人重利,立場總是不堅定,用這樣的人為將,陳豨也確實沒有什麼大作為!」隨後,他懸賞千金來緝拿這兩個人及其部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