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循規蹈矩之臣(2):一次,他為天子駕車外出。天子問他總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循規蹈矩之臣(2)

史記新讀

循規蹈矩之臣(2)

小兒子石慶曾經擔任太僕。

一次,他為天子駕車外出。

天子問他總共有幾匹馬駕車。

石慶用馬鞭逐個數完以後,舉起手說:「六匹。」

在萬石君的子孫之中,石慶是最隨便的一個,但還是這樣地認真。

後來,他調任齊國的丞相,全齊國的人都仰慕他們家的品行,因此,他不用下什麼命令齊國就太平了。

此後,齊國人還特意為他建立了祠廟以示敬仰,這就是石相祠。

人臣之極

漢武帝元狩元年,天子立了太子,並在群臣之中為太子選拔老師。

石慶有幸從沛郡太守調任太子太傅,七年以後,升任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的秋天,丞相犯罪被罷免。

天子下詔說:「先帝十分尊重萬石君,他的子孫也有孝行。

因此,朕任命御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冊封為牧丘侯。」

當時,朝廷正在南邊征討南越、東越,在東邊攻打朝鮮,在北邊驅逐匈奴,在西邊討伐大宛,國家處在多事之秋。

天子也忙著巡查全國,修復古代的神廟,到名山祭祀天地,鼓勵禮樂。

結果國庫空虛,國家財政吃緊,桑弘羊等人開闢財源,而王溫舒那樣的官吏推行嚴苛的法律,兒寬等人推行文學。

這些人做到了九卿官,交替當權。

因此,國家的大事不由丞相來決定,丞相只是成了忠厚、謹慎的擺設罷了。

元封四年,關東地區遭災,出現了兩百萬的流民,其中沒有戶籍的人就有四十萬。

公卿大臣們私下議論此事,打算請求天子把這些流民遷徙到邊疆地區,以示懲戒。

天子認為,丞相年老、謹慎,不會參加這樣的議論,就賜丞相休假回家,然後,派人查究御史大夫以下議論上奏的人,竟敢擾亂皇帝的視聽,干擾皇帝的決斷。

石慶很慚愧,認為自己不能勝任職守,便上書說:「臣有幸位居丞相,但才能低下,沒有辦法來輔佐天子治理國家,致使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

臣的罪過滔天,理應被處死,而天子不忍心懲罰我。

因此,臣上書告老還鄉,以便為賢能之人讓出道路。」

天子看過奏章以後,回復說:「糧倉已經空虛,貧苦的百姓已經流散,而丞相卻想請求朝廷遷移他們,給國家造成動搖、危害之後,丞相再辭去職位,你想要把國家的危難推給誰呢?」

石慶反而受到天子的責備,他十分慚愧,又重新開始處理政事。

石慶在職九年,沒有能夠發表什麼匡正時弊的言論。

好不容易有一次,他曾經打算請求懲辦天子親近的大臣所忠、鹹宣,但是沒能讓他們服罪,自己反而因此獲罪,後來只能出錢贖罪。

太初二年,石慶去世,朝廷賜他謚號為恬侯。

平日裡,石慶十分喜一愛一他的二兒子石德。

於是,天子便讓石德繼承了石慶的爵位。

後來,石德擔任太常,犯法應該被處死,家裡出錢給他贖了罪,他被貶為平民。

石慶擔任丞相的時候,石家的子孫中,官至二千石級別的就有十三人。

而石慶死後,這些人一個個犯了法而遭到罷免,石家孝敬、嚴謹的家風便逐漸地衰落了。

直不疑的故事

直不疑,南一陽一(今河南南一陽一)人。

在漢文帝的時候,他曾經擔任郎官。

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請假回家,但是這個人錯拿了另外一個郎官的黃金。

不久,黃金的主人發現了黃金的丟失,便胡亂猜疑是直不疑干的。

對此,直不疑沒有做任何的辯駁,他買來了同等的黃金,交給了失主。

過了幾天,請假回家的郎官返回來,把錯拿的黃金交還給了失主。

這個丟失黃金的郎官十分地慚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地大度,沒有任何怨言。

因此,遠近的人都稱讚直不疑是位忠厚的人。

後來,直不疑逐漸陞官,做到了太中大夫。

在一次上朝的時候,有位官員誹謗他說:「直不疑相貌很美,但是卻偏偏要與自己的嫂子私通!」直不疑聽後,只是平靜地回答說:「我是沒有兄長的。」

僅此而已,他終究沒有為自己辯白。

七國之亂的時候,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員的身份帶領軍隊參加了平叛戰爭。

景帝后元元年,直不疑被任命為御史大夫。

天子表彰平定七國之亂的有功人員,直不疑被封為塞侯。

漢武帝建元元年,直不疑與丞相衛綰都因為過失而被免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