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16):韓信任大將軍之後,打敗了魏王部隊,又和張耳率領幾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16)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16)

廣武君的建議

韓信任大將軍之後,打敗了魏王部隊,又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

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就在井陘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

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得到張耳輔助,計劃要奪取趙國。

漢軍乘勝追擊,其鋒芒不可阻擋。

但是,他率軍遠征,千里運糧,士兵面有饑色,食不果腹。

井陘地方的通道,狹窄到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從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

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他們交戰。

他們向前不能戰鬥,向後無法退卻。

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

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

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

成安君是個信奉儒家的呆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詭計,他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

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

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疲憊至極。

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強大的援軍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也會認為我膽小怕事,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

他沒有採納廣武君的計謀。

沒想到自己的任一性一竟成就了韓信的一代威名。

井陘口之戰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瞭解到成安君沒有採納廣武君的計謀,韓信大喜,這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

離井陘口還有三十里,軍隊停下來宿營。

韓信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小道上山,隱蔽起來觀察趙軍的動向。

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就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一起漢軍的紅旗,不得有誤。」

韓信又讓下人準備慶功宴,說:「今天打垮了趙軍就會餐。」

將領們都不相信,應付式答應下來。

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的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你們放心地去張開陣形守在那裡。」

他就派出一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下戰陣。

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嘲笑漢軍主將是不是弱智,把自己的軍隊往死路裡推,靠近河邊不是連退路都沒了。

天剛濛濛亮,韓信豎一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

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雙方激戰了很久。

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到河邊的陣地。

趙軍見狀人人摩拳擦掌想建立軍功,於是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

韓信、張耳回到陣地,指揮全軍殊死奮戰,由於沒有退路,戰士們拚死抵抗,兵力雄厚的趙軍竟一時無法取勝。

這時,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火速衝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一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

趙軍久攻不下,想要退回營壘休息,但發現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俘獲了趙王的全部將領。

趙軍軍心大亂,士兵紛紛落荒潛逃,趙將即使斬殺了許多逃兵,也不能禁止。

漢軍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生擒了趙王。

陷之死地而後生

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趁機問道:「兵法上說行軍佈陣應該右背山陵,左臨水澤。

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還說『打垮了趙軍會餐』。

我等並不信服,然而竟真的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啊?」

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

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時沒有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非得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將士們就會逃跑,怎麼還會取勝呢?」

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