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15):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劉邦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15)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15)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

劉邦到達南鄭時,手下將領有許多不願去蠻荒之地,思鄉心切,在半路上就有幾十人逃跑了。

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但漢王瞧不起自己,也跟隨他人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連夜親自追趕他。

有人不瞭解情況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漢王十分生氣,蕭何如同自己的左右手,現在左右手都跑了,自己就成殘廢了。

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尖一叫道:「你為什麼也逃跑?」

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

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

蕭何回答說:「是韓信。」

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您連嬰孩也騙不了。」

蕭何說:「那些將領都是平庸之輩,隨處就能撿到的。

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

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助您成就大事的人了。

但看大王怎麼決策了。」

漢王說:「我也想要向東發展啊,怎麼能夠苦悶地長期困在這裡呢?」

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

漢王說:「我看在您的份上,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說:「即便是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

漢王一拍手說:「罷了!那就任命他做大將軍。」

於是漢王立即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

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

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

大王決心要任命他,那就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壇場,禮儀完備才可以。」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

眾將聽到劉邦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

等到任命大將時,他們發現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大吃一驚。

縱論天下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後,漢王說:「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稱讚將軍,將軍用什麼計策指教我呢?」

韓信謙讓了一番,問漢王說:「大王如今向東爭奪天下的對手,難道不是項王嗎?」

漢王說:「是。」

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

漢王沉默了好久,說:「都不如項王。」

韓信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

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

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都不敢動彈,但他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項王待人恭敬慈一愛一,言語溫和。

有人生病,他會心疼得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

但等到有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他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得失去稜角,也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謂婦人之仁。

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但他違背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都憤憤不平。

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也都回去自立為王。

項王軍隊所經之地,沒有不橫遭毀滅的。

天下的人一大都心懷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

項羽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民心。

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

「現在大王如果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只要是天下勇武的人,您就大膽地任用,那麼天下就是再兇猛的敵人也能輕易地幹掉!把天下的城池慷慨地分封給有功的大臣,天下還有誰不順從您!您率領正義之師,再順從您的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麼樣的敵人不會被您打敗!

「況且項羽在關中分封的三個王,都是秦朝的降將,他們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死傷不計其數,又欺騙部下向項羽投降。

到達新安後,狡詐的項王活埋了已投降的二十多萬秦軍,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個將領得以留存,秦地的百姓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

而今項羽憑藉著自己強大的武力,強行立三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根本沒有人一愛一戴他們。

而大王進入關中,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

根據義帝與諸侯的約定,大王也理當在關中做王。

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

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入主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項羽不講信用,沒有不期待您回去的。

如今如果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一進,只要一道檄文關中就可以平定。」

漢王非常高興,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