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2):漢十年,韓信命令部將王黃等人遊說、陷害漢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英雄末路(22)

史記新讀

英雄末路(22)

韓信之死

漢十年,韓信命令部將王黃等人遊說、陷害漢朝的代國國相陳豨,迫使陳豨反叛。

次年的春天,韓信又夥同匈奴騎兵屯駐參合,抗拒漢軍,為了對抗漢朝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

於是,漢朝派遣柴將軍去攻打他們。

柴將軍到達預定地區,先是寫信給韓信,信中說:「當今陛下寬厚仁慈,諸侯之中即使有反叛、逃亡的,只要他們改邪歸正,再度歸附,陛下還是會恢復他們原來的職位與稱號的,不會加以誅殺,這您是知道的。

如今,您因為戰敗才逃亡到匈奴,這不是大罪,希望您趕快自覺地前來歸附!」

韓信則回書說:「陛下把我從一介平民提拔成一國之主,這是我的榮幸。

當初,滎一陽一戰役,我不能英勇就義,被項羽俘虜,這是我的第一條罪過。

後來,匈奴圍攻馬邑,我不能固守,棄城投敵,這是我的第二條罪過。

現在,我反而為敵寇帶兵,準備與將軍您決死一戰,這是我的第三條罪過。

從前,文種與范蠡沒有任何罪過,竟然免不了一死一逃;如今,我對天子犯有三條罪過,卻想要苟活於人世,我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我逃避在荒山野谷之間,日夜向蠻夷乞討過活。

我想回家的心情,就好比癱瘓的人想要站起身,失明的人想要復明一樣迫切。

但是,形勢是不容許我這樣做的。」

於是,雙方交戰。

結果,柴將軍將參合的匈奴軍隊擊敗,並且殺死了韓信。

韓王后裔

韓信進入匈奴地區的時候,他的太子與他一同前往。

一行人到達了頹當城以後,韓信的王后又為他生下了一個王子,韓信便給他取名為韓頹當。

不久,太子的妻子也生下了一個男嬰,韓信為他取名叫韓嬰。

到了漢文帝十四年,韓頹當與韓嬰率領他們的部屬投降了漢朝。

漢文帝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

吳、楚等七國之亂的時候,弓高侯參加了朝廷的平亂之戰,由於奮勇殺敵,戰功高過其他將領而受到了獎賞。

後來他的侯位傳給了兒子直到孫子。

但是,由於他的孫子沒有後代,爵位從此就失去了。

韓嬰的侯位也傳到了他的孫子,但是,由於他的孫子犯了不敬的罪,爵位被免去。

韓嫣,是韓頹當的庶孫,他得到漢武帝的崇信,聲名和財富揚顯天下。

他的弟弟韓說,曾經兩次被封為侯,多次獲得將軍的稱號,死的時候是案道侯的爵位。

他的兒子繼位,一年多以後,因為犯法而被處死。

又過了一年多,韓說的孫子韓曾被封為龍雒侯,接續了韓說的爵位,主持列祖列宗的祭祀,算是叛臣裡,後裔最為幸運的一家了!

盧綰受封

盧綰是豐邑人,與劉邦是同鄉。

還都是平民的時候,盧綰的父親與劉邦的父親即後來的太上皇,關係就很親密。

後來,兩家又在同一天生下了男孩,即劉邦與盧綰。

這可是個大喜事,於是,鄉里的人紛紛帶著羊和酒來祝賀兩家。

劉邦和盧綰從小一起長大,他們一起讀書、玩耍,十分要好,交情就像他們的父輩一樣。

兩人到了成年的時候,鄉里人都稱讚兩家父輩的友誼,兒子又生在同一天,而且長大以後又成了好朋友,便再一次帶著羊和酒前來祝賀。

後來,劉邦吃了官司,躲藏了起來,盧綰不但沒有疏遠他,還經常跟隨他左右,盡一個好朋友的義氣。

劉邦在沛地起兵反秦的時候,盧綰以賓客的身份參加了進來。

劉邦進入漢中以後,盧綰被任命為將軍,經常在內廷陪伴劉邦。

隨後,劉邦率軍東征項羽,盧綰以太尉的身份跟從。

他可以自一由出入劉邦的臥室,而劉邦賞賜給他的衣服、被褥和飲食等,也是最好的,其他大臣的待遇都比不上。

即使是蕭何、曹參那樣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也只是因為劉邦需要他們,協助自己開拓漢家的事業,才會讓他們享受到很高的禮遇,而至於感情上的親密,誰都比不上盧綰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不久,盧綰被封為長安侯,長安,就是秦朝的都城鹹一陽一。

漢五年的冬天,劉邦已經打敗了項羽,於是,他派遣盧綰率領著一支軍隊,與劉賈一起攻打項羽分封的臨江王共尉,在擊敗共尉回師以後,盧綰又跟隨劉邦攻打叛亂的燕王臧荼,臧荼兵敗投降,到這時候盧綰才積累了些戰功。

劉邦平定了天下以後,分封了七個異姓的諸侯王,他本打算也將盧綰封王,但是因為盧綰的功勞,不如當時被封侯爵的人,劉邦恐怕封他為王,會招致群臣的不滿和反對,就放棄了。

等到盧綰收降了燕王臧荼,劉邦便下令所有的將相列侯,讓他們推薦群臣中的有功之人來做燕王。

群臣知道劉邦想要封盧綰為王,於是順水推舟,紛紛進言說:「太尉長安侯盧綰,長年跟隨陛下東征西戰,功勞卓著,可以受封為燕王。」

劉邦看到這些奏章,十分高興,痛快地批准了。

不久,劉邦正式冊封盧綰為燕王,諸侯王之中,沒有誰的一寵一幸可以與燕王相比。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