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7):齊王自一殺後,武帝才得知此事,武帝大怒,認為是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治世能臣(17)

史記新讀

治世能臣(17)

趙王知道主父偃手中握有自己的把一柄一,害怕他日後揭發自己,就趁他出關為齊相之機,上書告發主父偃私受諸侯的賄賂。

齊王自一殺後,武帝才得知此事,武帝大怒,認為是主父偃威脅齊王自一殺的,就把他逮捕審問。

主父偃承認接受諸侯賄賂,但不肯承認威脅齊王自一殺。

皇上其實並不想誅殺主父偃,這時公孫弘當御史大夫,就對皇上說:「齊王自一殺,沒有後代,封國被廢除。

主父偃是這事的罪魁禍首,陛下不殺主父偃,無法向天下人交待。」

皇上最終誅滅了主父偃的家族。

主父偃顯貴受一寵一之時,賓客數以千計,待到他被滅族而死,竟只有洨縣人孔車為他收一屍一併將他埋葬。

揚名京城

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今河南省民權縣東北)人,後來遷居睢一陽一。

他曾經在梁孝王那裡任職,擔任中大夫。

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在東線抵禦吳國的軍隊。

因為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穩固防守,吳軍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線,為朝廷的平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楚叛亂平息後,韓安國和張羽也一戰成名。

梁孝王因為竇太后的一寵一幸,驕縱不知收斂,引起了景帝的不滿。

竇太后得知後,就遷怒於梁國派來的使者,故意拒絕接見他們,還派人向他們查問梁王的所作所為。

等韓安國做梁國使者時,便去進見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哭著說:「為什麼太后對於梁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看不見呢?從前吳楚七國叛亂時,關東的諸侯都聯合起來向西進軍,只有梁王與皇上關係最親,成為叛軍進攻的阻障。

梁王一想到太后和皇上在關中,為諸侯叛亂的事,擔驚受怕就淚如雨下。

他領兵奮力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此不敢向西進軍,最終叛亂被平息,這都是梁王的功勞啊。

現在太后卻為了一些苛刻的禮節責怪梁王。

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到的都是大排場,因此受到影響,出行自然講究排場,住在宮裡就強調戒備,梁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一下,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疼一愛一他。

現在梁使來京問候太后,卻受到查問責備。

梁王十分害怕痛苦,每天晚上痛哭流淚,不知怎麼辦好。

為什麼太后不憐惜梁王呢?」

館陶公主把這些話轉告了竇太后,竇太后又轉告給景帝,景帝心中的疙瘩這才解一開,向太后認錯說:「我們兄弟間不能互相友一愛一,淨給太后您增添憂愁了。」

於是接見了梁王派來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賞賜了他們。

從這以後梁王更加受到一寵一愛一。

竇太后、館陶公主又重賞韓安國,他的名聲日益顯著,與朝廷也建立了聯繫。

死灰復燃

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關進了監獄,一個叫田甲的獄吏,在獄中對韓安國百般侮辱。

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

意思就是說我最近倒霉運才到這,你最好對我好些,要不等我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了,有你的好看!田甲心想你當我嚇大的,有本事你就來,就說:「就算能再燃一燒,我也能撒一泡尿澆滅它。」

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梁孝王剛剛招攬了齊人公孫詭,很喜歡他,打算請求任命他為內史。

竇太后聽到後,感激韓安國為他們母子三人解除了隔閡,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韓安國做內史。

結果韓安國從囚徒一下成為二千石級的官員。

田甲聽說後,非常害怕,就棄官逃跑了。

韓安國發出佈告威脅說:「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夷滅你的宗族。」

田甲無奈,只得脫一衣露胸,前去謝罪。

韓安國卻笑著對他說:「你可以撒尿了!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

最後還是友好地對待了他。

由此天下人知道了他的氣量。

淚諫梁王

梁王素有爭奪皇位的野心,但害怕有掌權的大臣反對,在公孫詭、羊勝的鼓動下,殺害了原吳國國相袁盎,漢景帝接連十次派使者查辦公孫詭、羊勝,但因為梁王的包庇,都沒有抓到。

韓安國聽到公孫詭、羊勝隱藏在梁孝王宮中,就入宮進見梁孝王,哭著說:「主上受到恥辱臣下罪當該死。

大王沒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錯到這種地步。

現在既然抓不到公孫詭、羊勝,請讓我自一殺抵罪。」

梁孝王說:「你何必這樣呢?」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