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9):蒙恬勸止他說:「陛下在外巡視,沒有確立太子,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新讀》忠臣良將佐秦王(19)

史記新讀

忠臣良將佐秦王(19)

扶蘇看過信以後,就哭泣起來,然後,他走進內室,打算自盡。

蒙恬勸止他說:「陛下在外巡視,沒有確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邊疆,讓公子您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

如今,只因為一個使臣到來,拿了一封來歷不明的信件,您就打算自盡,怎麼知道這不是詭計呢?請您再請示一下朝廷,之後自盡也不遲!」而使者卻一再地催促扶蘇執行天子的詔令。

扶蘇是個忠厚的人,他對蒙恬說:「既然父親要兒子自盡,那還要請示什麼呢!」說完,扶蘇就自一殺了。

而蒙恬不肯自一殺,於是,使者把他交給了監獄官,囚禁在一陽一周。

使者回來覆命,胡亥、李斯、趙高都十分高興。

回到鹹一陽一以後,他們為秦始皇發喪。

接著,胡亥繼位,這就是秦二世。

胡亥任命趙高為郎中令,讓他在宮中侍奉自己。

因此,趙高逐漸掌握了朝廷的大權。

血腥的君臣

有一次,秦二世閒來無事,他就把趙高召來交談一下。

二世恭敬地說:「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好像六匹駿馬拉著車子,撒歡地跑過門縫似的,轉瞬即逝,太沒意思了。

如今,我已經君臨天下,再也沒有人可以約束我了,我要像我的父親那樣,充分享受皇帝的快樂,同時又使得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我也過過被人稱頌為堯舜的癮,這樣一直到我生命的終止。

你有何高見,請慢慢道來。」

趙高說:「陛下說的都是理想化的東西了。

英明的君主都願意追求這樣的生活,只有昏庸的君主才會下命令禁止這些事。

請允許為臣斗膽直言,希望陛下留意。

此前,沙丘的謀劃,諸位公子與朝中的大臣都有所懷疑,況且,公子們都是陛下的兄長,大臣們又是先帝委任的,如今,陛下剛剛繼位,這些人的心裡就憤憤不平,口服心不服,怕是要變為禍亂。

蒙恬雖然死了,但他的弟弟蒙毅還在外帶兵,對此,臣總是膽戰心驚,唯恐我等得不到好下場。

所以。

陛下怎麼能夠在這時候享受這種快樂呢?請馬上採取措施挽救自己吧!」

二世詢問解決的方法。

趙高說:「用點刑,讓有罪的人乖乖地交代別人的罪行,讓他們狗咬狗,直至把整個忤逆集一團一全部拿下,處死那些不聽話的大臣。

之後,再提拔那些貧窮的人,幫助他們富有起來,卑賤的人也高貴起來。

還要撤免先帝時期的大臣,代之以陛下的親信。

這樣打擊一大批,抬舉一大批,新人沾光得了好處,必然感恩戴德,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盡情享樂好了。

這是最好的計策啊!」

二世十分認同趙高的建議,於是,重新制定更加嚴苛的法律。

此後,對群臣及諸公子羅織罪名,然後交由趙高審訊定罪。

先殺了趙高最痛恨的蒙毅等文臣武將,接著把十二個公子拉到鹹一陽一街市上梟首示眾,十個公主在杜郵(今陝西鹹一陽一市東)被五馬分一屍一,其狀慘不忍睹。

財產沒收充公。

其他的因為受到牽連而被治罪的人也多得數不清。

公子高看到形勢危急,便打算逃亡,但是他又擔心連累家人。

於是,他上書說:「先帝在世的時候,臣進入宮廷,先帝就會賜給臣食物,出宮的時候,先帝會賜給臣車馬。

先帝內府中的衣服、馬房裡的寶馬,臣都得到過賞賜。

因此,臣本應該陪同先帝死去,但是沒有做到。

這是臣為子的不孝、為臣的不忠。

不忠不孝之人,沒有面目苟活在世上,因此,臣請求陪同先帝死去,希望陛下將臣安葬在驪山腳下,請求陛下應允。」

二世看過這個奏章以後,十分的高興。

他召見趙高,讓他看了這個奏章,然後,問他說:「是不是公子高原想叛亂,見大勢已去,情急無奈,才只好這麼做呢?」

趙高說:「做臣子的連擔心死亡都來不及,哪裡還能圖謀叛亂呢?」

於是,二世應允了公子高的請求,並且賞賜給他的家人十萬錢,作為他的安葬費用。

總算是還『不錯』的結果了!

苟合上意

秦朝的法令越發嚴厲、苛刻了,群臣人人自危,想要叛亂的人不在少數。

同時,二世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土木工程,修建阿房宮,以及許多一般道路和專供皇帝出遊的高級通道,結果造成國庫空虛,於是國家的租稅也越來越重,對於百姓的兵役和勞役沒完沒了。

結果,楚人戍卒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先造反,此後,關東地區的反秦烽火被迅速地點燃。

起義軍首領各自自立為王,六國貴族後裔乘機復興,反秦的勢頭一一浪一高過一一浪一,起義軍甚至到了鴻門(陝西省臨潼縣東)地區才被秦軍擊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新讀
華夏始祖(1)華夏始祖(2)華夏始祖(3)華夏始祖(4)華夏始祖(5)華夏始祖(6)孔子推崇的時代(1)孔子推崇的時代(2)孔子推崇的時代(3)孔子推崇的時代(4)孔子推崇的時代(5)孔子推崇的時代(6)孔子推崇的時代(7)孔子推崇的時代(8)孔子推崇的時代(9)秦始皇的祖先們(1)秦始皇的祖先們(2)秦始皇的祖先們(3)秦始皇的祖先們(4)秦始皇的祖先們(5)秦始皇的祖先們(6)秦始皇的祖先們(7)始皇帝(1)始皇帝(2)始皇帝(3)始皇帝(4)始皇帝(5)始皇帝(6)西楚霸王(1)西楚霸王(2)西楚霸王(3)西楚霸王(4)西楚霸王(5)西楚霸王(6)西楚霸王(7)西楚霸王(8)西楚霸王(9)布衣天子(1)布衣天子(2)布衣天子(3)布衣天子(4)布衣天子(5)布衣天子(6)布衣天子(7)女人也能君臨天下(1)女人也能君臨天下(2)女人也能君臨天下(3)女人也能君臨天下(4)女人也能君臨天下(5)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2)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4)文景之治(5)文景之治(6)漢武帝的荒唐事(1)漢武帝的荒唐事(2)漢武帝的荒唐事(3)漢武帝的荒唐事(4)漢武帝的荒唐事(5)帝王之後(1)帝王之後(2)帝王之後(3)帝王之後(4)帝王之後(5)帝王之後(6)帝王之後(7)帝王之後(8)帝王之後(9)帝王之後(10)帝王之後(11)帝王之後(12)帝王之後(13)帝王之後(14)帝王之後(15)帝王之後(16)姜子牙的子孫們(1)姜子牙的子孫們(2)姜子牙的子孫們(3)姜子牙的子孫們(4)姜子牙的子孫們(5)姜子牙的子孫們(6)姜子牙的子孫們(7)姜子牙的子孫們(8)姜子牙的子孫們(9)姜子牙的子孫們(10)吳越爭霸(1)吳越爭霸(2)吳越爭霸(3)吳越爭霸(4)吳越爭霸(5)吳越爭霸(6)吳越爭霸(7)楚韻雄風(1)楚韻雄風(2)楚韻雄風(3)楚韻雄風(4)楚韻雄風(5)楚韻雄風(6)楚韻雄風(7)楚韻雄風(8)楚韻雄風(9)楚韻雄風(10)孔子故鄉人(1)孔子故鄉人(2)孔子故鄉人(3)風悲水寒燕人歌(1)風悲水寒燕人歌(2)晉世豪傑(1)晉世豪傑(2)晉世豪傑(3)晉世豪傑(4)晉世豪傑(5)晉世豪傑(6)晉世豪傑(7)晉世豪傑(8)晉世豪傑(9)晉世豪傑(10)晉世豪傑(11)晉世豪傑(12)晉世豪傑(13)晉世豪傑(14)三晉風雲(1)三晉風雲(2)三晉風雲(3)三晉風雲(4)三晉風雲(5)三晉風雲(6)三晉風雲(7)三晉風雲(8)三晉風雲(9)三晉風雲(10)三晉風雲(11)三晉風雲(12)三晉風雲(13)三晉風雲(14)三晉風雲(15)三晉風雲(16)三晉風雲(17)劉邦的左膀右臂(1)劉邦的左膀右臂(2)劉邦的左膀右臂(3)劉邦的左膀右臂(4)劉邦的左膀右臂(5)劉邦的左膀右臂(6)劉邦的左膀右臂(7)劉邦的左膀右臂(8)劉邦的左膀右臂(9)劉邦的左膀右臂(10)劉邦的左膀右臂(11)劉邦的左膀右臂(12)劉邦的左膀右臂(13)劉邦的左膀右臂(14)劉邦的左膀右臂(15)劉邦的左膀右臂(16)劉邦的左膀右臂(17)劉邦的左膀右臂(18)劉氏宗親(1)劉氏宗親(2)劉氏宗親(3)劉氏宗親(4)劉氏宗親(5)劉氏宗親(6)劉氏宗親(7)劉氏宗親(8)劉氏宗親(9)劉氏宗親(10)劉氏宗親(11)粉黛三千為一人(1)粉黛三千為一人(2)粉黛三千為一人(3)粉黛三千為一人(4)粉黛三千為一人(5)寂寞的孔子(1)寂寞的孔子(2)寂寞的孔子(3)寂寞的孔子(4)寂寞的孔子(5)寂寞的孔子(6)寂寞的孔子(7)寂寞的孔子(8)寂寞的孔子(9)寂寞的孔子(10)寂寞的孔子(11)折翅鴻鵠(1)折翅鴻鵠(2)折翅鴻鵠(3)齊國名相(1)齊國名相(2)戰國四君子(1)戰國四君子(2)戰國四君子(3)戰國四君子(4)戰國四君子(5)戰國四君子(6)戰國四君子(7)戰國四君子(8)戰國四君子(9)戰國四君子(10)戰國四君子(11)戰國四君子(12)戰國四君子(13)趙國雙傑(1)趙國雙傑(2)趙國雙傑(3)趙國雙傑(4)趙國雙傑(5)趙國雙傑(6)趙國雙傑(7)伍子胥傳奇(1)伍子胥傳奇(2)伍子胥傳奇(3)首陽山上埋忠骨神醫扁鵲(1)神醫扁鵲(2)神醫扁鵲(3)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3)百家爭鳴(4)百家爭鳴(5)百家爭鳴(6)百家爭鳴(7)百家爭鳴(8)作法自斃(1)作法自斃(2)作法自斃(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3)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4)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5)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6)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7)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8)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9)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0)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1)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2)三寸之舌也能左右歷史(13)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