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李克寧傳:起初隨父兄在雲中起事,任奉誠軍使。赫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李克寧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李克寧傳

李克寧,是武皇的小一弟一弟。

起初隨父兄在雲中起事,任奉誠軍使。

赫連鐸進攻黃花城時,李克寧和武皇以及各位弟弟登上城牆,血戰三日,力氣耗盡,殺敵數萬。

燕軍進攻蔚州時,李克寧兄弟拒城抗敵,晝夜不吃不睡有十幾天。

後來跟隨武皇自韃靼入關,驅逐黃巢軍隊。

凡是征戰行軍無不侍衛隨從,在兄弟裡面是最仁孝的,小心恭謹,武皇對他尤其喜一愛一。

到鎮守太原時,被授予遼州刺史,升到雲州防禦使。

乾寧初年,改任忻州刺史,隨從入關討伐王行瑜,兼馬軍步軍大將,因戰功授檢校司徒。

天..初年,授內外都制置、管內蕃漢都知兵馬使、檢校太保,兼振武軍節度使,所有軍政大事都由李克寧決定。

天..五年(908)一月,武皇病重,李克寧等侍候在旁,垂涕訣別,李克寧說:「王兄萬一去世,後事怎麼安排?」

武皇因而召莊宗李存勖到身邊,對李克寧、張承業說「:亞子托付給你們了。」

話說完便去世。

將要發喪時,李克寧用軍紀整頓軍府,內外沒有喧嘩之一聲。

起初,武皇獎勵作戰勇敢的軍士,多收養為義子,他們的衣服禮節待遇跟親生嫡子相同的就有六七人,與即位的莊宗李存勖相比,歲數又較大,各有部下士兵,朝夕聚在一起謀事,都想作亂。

莊宗明察其事,擔心造成禍害,在將要即位時,對李克寧辭讓道:「侄兒年幼,不通政事,雖然承繼父王遺志,恐怕不能彈壓大事。

叔父德高勳重,眾人推服,且請統帥節制軍隊,等侄兒大些,再聽候叔父安排。」

李克寧說:「我死去的兄長留下遺命,傳位給我侄兒,誰敢有異議!侄兒只須即位,朝廷內外之事,不必憂慮辦不成。」

莊宗登位視事之日,李克寧率先拜賀。

莊宗即位後,軍民政事,全都委託給李克寧,權力既然很大,趨炎者多附和他。

李存顥一陰一謀挑一動李克寧說「:兄死弟及,古今慣例,叔父向侄子拜賀,在情理上說不過去。

富貴功名,應該自己爭取,上天給與了而不要,後悔也來不及。」

李克寧說「:你不要說不祥的話!我家三代立功,父慈子孝,天下聞名,如果我兄打下的山河有了依托,我又有什麼要求的!你不要再說了,再說我就殺你的頭以敬戒他人。」

李克寧雖然心裡慈一愛一,但天天被兇徒迷惑淆亂,群凶的妻子又用這些話影響李克寧的妻子孟夫人,百般挑唆激發,夫人害怕事情洩密遭禍,多次責備李克寧,因此更加迷惑。

適逢李克寧因事殺了都虞候李存質,又請兼領大同節度,以蔚州、朔州為其屬郡,又多次對監軍張承業、李存璋發怒,由此知道他有二心。

近臣史敬容平時與李存顥友善,知道他的全部事情,史敬容告訴貞簡太后說:「李存顥與管內太保一陰一謀叛亂,等莊宗經過他的府第時便逮捕他,連同太后母子,準備送給汴州,過些日子就要出事了。」

莊宗召見張承業、李存璋說:「叔父這樣做,沒有叔侄之情,骨肉不可自相殘殺,我立即避開,則禍亂不會發生了。」

張承業說「:老夫我親受先王遺托,先王的話似乎仍在耳邊。

李存顥一夥人想拿太原投降敵人,王將有什麼生路?如不立即討伐根除,滅亡的日子就要到了。」

因而下令要吳珙、李存璋做好準備。

二月二十日,在府第會合各位將軍,在座席上逮捕了李存顥、李克寧,莊宗流淚數落他們說:「侄兒起初把軍府讓給叔父,叔父不忍拋棄先人遺命。

現在事情已定,又想把侄兒子母送給豺虎般的敵人手裡,叔父怎麼有這種殘忍之心?」

李克寧哭著回答「:這是進讒言的人造成的,我還有什麼話可說!」這一天,與李存顥一起都被處死。

李克寧仁而沒有決斷,所以有此禍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