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李建及傳:原姓王,父親叫王質。李建及年輕時在李罕之手下做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李建及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李建及傳

李建及,許州人。

原姓王,父親叫王質。

李建及年輕時在李罕之手下做奴僕,光啟年中,李罕之到晉一陽一拜見武皇,挑選了一百名驍勇的部下獻給武皇,李建及在其中。

後來因立功任武職,主管義兒軍,並賜給姓名。

天..七年(910),改任匡衛軍都校。

柏鄉之戰,梁將韓京力追擊周德威到高邑南邊的野河上,鎮州、定州的士兵把守著橋道,韓京力選一精一兵先奪取橋道。

唐莊宗站在高處望去,見鎮州、定州士兵快守不住了,就對李建及說「:如敵軍過橋,就會勢不可擋,你有什麼辦法嗎?」

李建及在自己部隊中選了二百人,橫槍大喊,抗禦梁軍,將他們阻止在橋下。

二月,晉軍攻打魏州,魏人夜裡出來襲擊晉軍營地,李建及設下埋伏等待,切斷他們的回路,全部消滅了他們。

劉尋在莘縣紮營時,一個多月不出戰,突然一天發兵攻打鎮州、定州的晉軍營地,晉軍軍中混亂,李建及率一千多銀槍勁兵趕去,擊敗梁軍,追擊到他們的營地。

元城之戰,李建及帶頭衝鋒陷陣,授天雄軍教練使。

八月,任遼州刺史。

天..十四年(917),隨從莊宗在幽州攻擊契丹,打敗了他們。

十二月,隨從攻打楊劉,從早上到中午,梁軍環城拒守,李建及親自背負蘆葦填塞溝塹,率先登梯,遂攻下城壘。

胡柳之戰,前軍停滯不前,將近天黑,梁軍登上土山,李建及一戰就奪下陣地。

這時莊宗想收軍回營,明早決戰。

李建及橫槍擋著莊宗說「:敵人一大將已死,乘此機會容易攻擊,您只管上山,看我殺敵!」即帶銀槍效節軍大喊奮擊,三軍士氣倍增,於是晉軍又振作起來,以軍功授檢校司空、魏博內外衙都將。

天..十六年(919),梁將賀瑰攻打德勝南城,用竹索把十多艘戰船繫住,扼斷航路,晉軍不能渡河。

城中箭石將要用完,守城將領氏延賞很危急,莊宗下令在軍門堆積帛絹,招募能擊破敵船的人。

有個叫馬破龍的擺渡人,善於游水,令他去見氏延賞,氏延賞說:「十分危急了,危在旦夕了。」

這時滿河都是船,流矢像雨點般密集,李建及披了很厚的鎧甲,拿著武器喊道「:哪能在這衣帶寬的水面上讓敵人這樣猖狂!」用二隻船裝滿甲士,都拿短兵器和斧頭,直接抵近梁軍的戰艦,砍斷竹索,又讓上流放甕,堆上柴草,順流放火,攻打敵艦。

不一會兒,煙火騰熾,梁軍砍斷纜繩逃走,李建及才進入南城,賀瑰解除圍城而去。

這年十二月,和梁將王瓚在戚城交戰,李建及手受傷,莊宗脫一下衣服金帶賞給他。

李建及有膽量,慷慨不群,臨陣治軍,意氣雄壯。

自莊宗到魏州,李建及都總內外衙銀槍效節帳前親軍。

善於統御部下,所得到的賞賜都分給部下,很得軍心。

又屢立戰功,雄勇超群,讒言小人忌妒他。

這時宦官韋令圖監理李建及的軍隊,常在莊宗跟前說:「李建及把家財突然散發出去,他的志向目標不小,不可讓他掌管衙兵。」

莊宗因而猜疑他。

李建及生一性一忠誠,雖知道有人陷害他,仍不改他的一操一守。

天..十七年(920)三月,授代州刺史。

八月,與李存審赴河中,解除同州的圍困。

李建及年少時遇禍亂,長久作戰,被箭石擊傷,身一體沒一處完整的地方,還因有功受猜疑,內心鬱悶。

這一年,死於太原,終年五十七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