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朱瑾傳:雄壯勇一猛非凡,一性一情頗為殘忍。光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朱瑾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朱瑾傳

朱瑾,是朱王宣的堂弟。

雄壯勇一猛非凡,一性一情頗為殘忍。

光啟年間,朱瑾與兗州節度使齊克讓成婚,朱瑾從鄆州裝飾華麗的車子衣服,私藏兵器甲士,以赴婚禮宴會。

成親之夜,甲士偷偷出擊,俘獲了齊克讓,朱瑾自封為兗州留後。

當蔡州賊寇囂張時,朱瑾與太祖聯手,共同征討秦宗權,先後屢次獲勝,因功正式被授與兗州節度使。

在得到士兵擁護後,便有兼併天下的意圖,連太祖都顧忌他。

朱瑾用厚利招誘太祖的軍士,作為間諜。

到太祖進攻鄆州時,朱瑾出兵援救鄆州,多次與太祖交戰。

乾寧二年(895)春天,太祖命大將朱友恭進攻朱瑾,挖掘塹壕包圍他。

朱王宣派將領賀瑰以及蕃族將領何懷寶奔赴支援朱瑾,被朱友恭擒獲。

十一月,朱瑾的堂兄齊州刺史朱瓊獻州投降,太祖下令捆著賀瑰、何懷寶以及朱瓊在城下示眾,對朱瑾說:「你哥哥已敗,你要及早效仿投降。」

朱瑾假裝派牙將瑚兒帶著書信、錢幣送給太祖請求投降。

太祖親自到延壽門外,與朱瑾交談。

朱瑾對太祖說:「我想讓大將送上符印,希望讓堂兄朱瓊來領取。」

太祖派朱瓊與客將劉捍前往領取印信匣子,朱瑾單馬立於橋上,揮手對劉捍說「:可讓我堂兄前來,我有私話相告。」

太祖即令朱瓊前往。

朱瑾先讓騎士董懷進埋伏一在橋下,當朱瓊一到,董懷進突然奔出,抓獲朱瓊回城,接著朱瑾砍下朱瓊腦袋丟到城外,太祖才絕望回師。

到鄆州陷落,龐師古乘勝進攻兗州,朱瑾與李承嗣正出兵到豐、沛一帶搜括馬料軍糧,朱瑾的兩個兒子以及大將康懷英、判官辛綰、小校閻寶獻出兗州城投降龐師古。

朱瑾沒有了歸路,便與李承嗣率領部下士卒準備退守沂州,沂州刺史尹處賓閉門不讓進,朱瑾等於是退守海州。

又被龐師古進一逼一,於是帶著州民渡過淮水依附吳國楊行密,楊行密以朱瑾遙領徐州節度使。

龐師古渡過淮河進攻淮南時,楊行密令朱瑾領兵抵禦,清口戰役中龐師古大敗,朱瑾在其中出了大力。

從此朱瑾率領吳國軍隊連年北上進犯徐州、宿州,成為東南的大患。

到楊行密去世,兒子楊渭即位,以徐溫的兒子徐知訓為行軍副使,對朱瑾恩一寵一頗深。

後來楊溥偽稱王號,徐知訓任樞密使,管理政事,以朱瑾為同平章事,仍然督察親軍。

這時徐溫父子恃一寵一專掌政權,擔心朱瑾不親附自己,在貞明四年(918)六月,派朱瑾到地方上任淮寧軍節度使。

徐知訓設家宴為朱瑾送行,朱瑾侍奉他更加謙遜。

第二天,朱瑾到徐知訓家告辭,呆在徐家門前很久,徐知訓的家僮私下對朱瑾說「:徐相公今晚在白牡丹一妓一院,侍者不准前往。」

朱瑾便對門房說「:我受不了早晨的飢餓,先暫且回去。」

過後徐知訓得知,愕然說:「晚上當看望朱瑾。」

朱瑾於是大肆具辦酒席。

朱瑾有乘坐的名馬,冬天用錦帳罩著它,夏天用羅帳護著它。

又有一愛一妓一桃氏,是絕色美人,長於歌舞。

當徐知訓來到後,朱瑾捧杯為他祝壽,先將名馬奉送給他,徐知訓大喜說:「相公外出鎮守,與我暫時相別,離情別恨可以心知,願在此盡情一樂!」朱瑾於是請徐知訓來到中堂,叫來桃氏陪酒。

喝醉後,朱瑾便砍下徐知訓的腦袋,給他部下看。

趁機帶著自己的部眾緊急趕赴佔領衙城,徐知訓的一黨一徒已關閉了城門,只有朱瑾一人入城,與衙兵交戰,朱瑾只得翻越城牆而出,摔壞了腳,又找不到馬匹,於是用劍自一殺,他的一屍一體被拋在街市上,盛夏而不生蒼蠅蛆蟲,徐溫令把他丟到江裡,他的部下暗中撈起埋葬了他。

後徐溫病重時,夢見朱瑾披散著頭髮拉開弓箭將向他射擊。

徐溫於是為朱瑾舉行葬禮,立廟祭祀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