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張全義傳:原名叫居言,賜名叫全義,梁太祖改為宗..,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張全義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張全義傳

張全義,字國維,濮州臨濮人。

原名叫居言,賜名叫全義,梁太祖改為宗..,莊宗平定河南,回復張全義名。

祖父張璉,父親張誠,世代為種田人。

張全義做縣嗇夫時,曾受縣令侮辱。

乾符末年,黃巢在冤句起義,張全義逃亡進了黃巢軍。

黃巢入長安,任張全義為吏部尚書,充水運使。

黃巢失敗,在河一陽一依附諸葛爽,逐漸升至裨校,多次立戰功,諸葛爽上書朝廷任為澤州刺史。

光啟初年,諸葛爽去世,其子諸葛仲方為留後。

部將劉經和李罕之爭奪洛一陽一,李罕之在聖善寺打敗劉經,乘勝想進攻河一陽一,在洛口紮營。

劉經派張全義抵抗,張全義便和李罕之同盟結義,反過來在河一陽一攻擊劉經,被劉經打敗,集合剩下眾兵,與李罕之據守懷州,向武皇求援兵。

武皇派澤州刺史安金俊相助,進攻河一陽一,劉經、諸葛仲方棄城投奔汴州,李罕之於是自己掌管河一陽一,上表推薦張全義為河南尹。

張全義生一性一勤儉,善於安一撫軍民,雖然到處都有賊寇,仍勸大家耕種務農,因此倉庫充實。

李罕之貪暴不守法,軍中缺糧,每次都向張全義索取。

兩人開始時相交很好,到這時李罕之貪得無厭,動不動加以凌一辱欺壓,張全義十分苦惱。

文德元年四月,李罕之出兵侵犯晉州、絳州,張全義乘其不備,暗地帶兵襲取河一陽一,張全義於是兼領河一陽一節度。

李罕之向武皇求援,武皇又派兵幫助攻打河一陽一,遇汴州軍救兵趕到而退。

梁太祖用丁會守河一陽一,張全義復任河南尹、檢校司空。

張全義感謝梁太祖援助之恩,從此依附梁朝,全都受他制約。

起初,蔡州賊人孫儒、諸葛爽爭奪洛一陽一,互相攻伐,七八年之內,都城化為灰燼,滿目都是荊榛。

張全義剛到任,只得和部下聚居在以前市區內,街市間窮苦百姓不滿一百家。

張全義善於安一撫收納人民,督促部下砍去雜草播種莊稼,一邊耕地一邊作戰,用糧食換牛,每年擴大墾地,招收流亡散失人民,待之如子女。

每當立春勸耕之日,張全義必親自站在田邊,送給酒食,政事寬大簡易,官吏不敢欺瞞。

數年之間,京郊附近沒有閒田,編入戶籍的有五六萬,於是在過去的街市築營壘,建置府署,防止外寇。

梁太祖一逼一迫唐昭宗東遷,命張全義修繕洛一陽一宮城,多年後才完成。

唐昭宗到洛一陽一,梁太祖圖謀取代他,擔心張全義有異心,便任判官韋震為河南尹,調張全義任天平軍節度使、守中書令、東平王。

這年八月,昭宗被殺,輝王即皇帝位。

十月,復以張全義為河南尹,兼忠武軍節度使,判六軍諸衛事。

梁太祖建立年號,以張全義兼河一陽一節度使,封魏王。

開平二年,冊拜太保,兼陝虢節度使、河一陽一尹。

四年,冊拜太傅、河南尹、判六軍,兼鄭、滑等州節度使。

乾化元年,冊拜太師。

二年,朱友王圭篡位叛逆,任張全義為守太尉、河南尹、宋亳節度使兼國計使。

梁末帝在汴州即位,任張全義為洛京留守,兼鎮河一陽一。

不久,授天下兵馬副元帥。

梁末帝后期,張漢傑、趙廷隱等掌權,段凝為北面招討使,突然升居各將之上。

張全義知道這樣不妥,派使者上奏梁末帝說:「老臣受先朝重視,蒙陛下委任為副元帥,我雖年老,還可以帶兵,請交給我北面軍權,我將日夜工作。

段凝是晚進之人,德望不夠,擔心人情不和諧,敗亂國政。」

末帝沒理睬。

張全義依附朱氏近三十年,梁太祖晚年時,猜忌宿將,四次想加害張全義,張全義卑身曲事,將所有家產獻上。

到梁太祖河朔一戰喪師之後,每月獻鎧甲馬匹,以補充其軍隊,再加上他服事勤謹盡瘁事職,找不到岔子加罪,所以最後免於災禍。

張全義的妻子儲氏,聰明敏捷有才能謀略。

梁太祖自從柏鄉一戰失敗後,連年親自征討河朔,懷疑張全義,還有左右旁人進讒言離間,儲氏每次進宮,委曲伸訴道理。

有時怒不可測,急召張全義,儲氏進見梁太祖,高聲說:「宗..(張全義)只是一個種田老漢,三十多年來,在洛一陽一城四面開荒砍草,招來百姓供一應軍糧,資助陛下創業。

現在年齒衰朽,眼看要死的人了,而陛下還懷疑他,是為什麼呢?」

梁太祖馬上笑著說:「我沒有惡意,老太太不用多說了。」

莊宗平定梁朝,張全義從洛一陽一進見莊宗,頓首待罪。

莊宗安慰他很久,因他年老,令人扶著他上殿,賜宴盡歡,下詔令皇子李繼岌、皇弟李存紀等人都把他當兄長看待。

這之前,天..十五年(918),梁末帝從汴州前往洛一陽一,準備在圓丘祭祀。

此時莊宗軍攻下楊劉,佔領曹州、濮州,梁末帝害怕,急忙返回汴州,祭禮沒搞成,然而法物都在。

到這時,張全義便上奏說:「請陛下就便巡幸洛一陽一,我已做了郊禮的準備。」

第二天,發文任張全義復為尚書令、魏王、河南尹。

第二年二月,郊祭禮結束,任張全義為守太尉、中書令、河南尹,改封齊王,兼領河一陽一。

以前,朱氏梁朝的供一應費用,全出自河南府,其後孔謙侵削張全義的權力,中官各領內司使務,有的強奪張全義的田園居室,張全義全都進獻上。

四年,撤河南尹職,授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尚書令。

此時趙在禮佔據魏州,都軍進討沒有成功。

明宗被眾多小人離間迷惑,端居私第。

張全義臥病時聽說有變亂,憂懼不食,在洛一陽一家中死去,享年七十五歲。

天成初年,冊贈太師,謚號為忠肅。

張全義歷任守太師、太傅、太尉、中書令,封王,封邑三千戶。

所領方鎮有洛、鄆、陝、滑、宋等州,三次臨河一陽一,二次領許州,內外官有二十九任,做河、洛尹正共有四十年,位極人臣,善保自身到頭吉祥平安的,只有他一人而已。

張全義樸實大度,求根本務實際,從戰士起家而忘卻功名,尊重儒業而樂於善道。

自家不是士族出身,但獎一愛一士族人家,開幕府徵求賢士,一定要求有實際名望。

屬地封邑補充官員,不使用胥吏差役。

位極王公之尊,不穿綾羅綺衣,信仰佛教道教,而不沉溺於左道邪門。

像上面這些,別人都以為難以做到。

自莊宗到洛一陽一,投奔者都走捷徑求得恩一寵一,張全義不改往日行為,只是盡誠心而已。

言事的人認為梁太祖是世代仇人,應破燒其棺材,只有張全義上奏章申述道理以止之,議論者稱讚他。

劉皇后曾隨莊宗到他家裡,對莊宗說:「我幼年時遇戰亂,失去父母,想拜張全義為義父。」

莊宗同意。

張全義跪下頓首說:「皇后是萬國之母儀,古今沒有此事,我無地自處。」

莊宗再三敦促,不能免此事,於是受劉後之拜。

此事既然不是他的願望,君子們也不非議他。

然而張全義從小在軍中成長,樸實遲滯,凡是百姓打官司告狀的,他以先訴者為得理,因此人多冤枉失真,為時議所非。

又曾對河南縣令羅貫惱恨,通過劉皇后向莊宗說羅貫的壞話,使羅貫無罪而死,一屍一體暴露在府門,冤枉之一聲,遠近相傳,這也是良玉中微小的瑕疵。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