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
劉處讓傳
劉處讓,字德謙,滄州人。
祖父劉信,追贈太子少保。
父親劉瑜,追贈太子少師。
後梁貞明初年,張萬進統帥兗州,劉處讓服侍他,擔任親校。
張萬進據城反叛時,後梁派大將劉尋討伐他。
當時唐莊宗駐軍在麻口渡,張萬進秘密派劉處讓向莊宗請求軍隊援救。
莊宗沒有馬上答應他。
他便在軍門割下自己耳朵說「:主帥處在危難之中,讓我告請援救,如果不能請到援軍,就是死又怎能迴避。」
莊宗認為他義氣,準備率軍渡河援救,突然聽說城池已被攻破才作罷,因親書詔令任劉處讓為行台左驍衛將軍,不久改任客省氨使。
後梁平定後,劉處讓加封檢校兵部尚書,多次領兵都符合皇帝意旨。
天成初年,改任檢校尚書右僕射,原職依舊不變。
一年多後,任引進使。
長興三年(932),轉任檢校司空、左威衛大將軍,職位又與原先一樣。
四年,西川孟知祥專橫跋扈,不進朝貢,朝廷正從事懷柔政策,便派劉處讓擔任告國信使,回復王命後,轉任檢校司徒。
應順初年,任忻州刺史、檢校太保,兼西北面都計度使,以防範北方寇賊。
清泰二年(935),入朝擔任左驍衛大將軍。
三年夏天,魏博屯將張令昭驅逐他的統帥據城反叛,朝廷命令范延光率軍討伐,任命劉處讓為河北都轉運使。
晉高祖在太原立國後,劉處讓跟隨到達洛一陽一,於是任他為宣徽北院使。
天福二年(937),改任左監門衛上將軍,兼宣徽南院使。
范延光佔據鄴城時,高祖命宣武軍節度使楊光遠率兵討伐,當時劉處讓奉詔與楊光遠共同參與商討軍政事務。
碰上張從賓在河一陽一興兵作亂,劉處讓從黎一陽一分兵討伐襲擊,張從賓被平定後,劉處讓又與楊光遠一起進攻鄴城。
四年冬天,范延光準備歸順朝廷,但還有些遲疑,劉處讓首先進入鄴城,用前途禍福來告諭他,范延光才投降,劉處讓因功加封為檢校太傅。
在此之前,桑維翰、李崧兼任樞密使,劉處讓認為從莊宗以來,樞密使很少有宰臣兼任的,因此萌生了謀取樞密使一職的動機。
到楊光遠討伐鄴城時,軍機大事,高祖常命劉處讓宣佈傳達。
當時楊光遠依仗軍權,多超越本份上奏論事,高祖只是應付敷衍而已,楊光遠對此感到不滿,曾多次與劉處讓私下談到這。
劉處讓告訴他說:「這不是聖上的旨意,都是出自桑維翰等的意思。」
等到楊光遠入朝進見,便在高祖面前談到執政的過失,高祖知道他的用意,不得已罷免了桑維翰等的樞密使職,任命劉處讓為樞密使。
當時劉處讓每次敷陳奏章,高祖大多認為不符合自己的旨意,碰上劉處讓服繼母的喪事,高祖便提議廢除樞密使一職,樞密院諸事一併委任宰相分別判理。
劉處讓居喪一週年後,回到朝廷,被任為彰德軍節度使,澶、衛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劉處讓勤於公務,孜孜不倦於治理,領導官吏百姓不致苛刻嚴格,人們感到很方便,高祖幸臨鄴都時,劉處讓竭盡全家資財貢奉,以至於柴米油鹽這樣細微的東西,全都供一應。
天福六年(941),任右金吾衛上將軍,劉處讓自以為曾經重任,又歷任方鎮統領,心想入朝一定能擔當顯要職務,一旦任為金吾,感到很不滿足。
晉少帝即位初期,劉處讓與宰相交談中,有輔佐少帝為相的意思,而少帝廣施恩惠時,又沒有提拔任用他。
一天到了中書省,宰相馮道、趙瑩、李崧、和凝都在那裡,劉處讓趁酒醉,詆毀所有的宰相,馮道只是笑而不答。
一個多月後便稱病不出。
天福八年(943),跟隨少帝回到汴州,寄居在封禪寺,得病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初贈太尉,再贈太師。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