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任圜傳:祖父任清,成都少尹。父親任茂弘,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任圜傳

舊五代史白話文

任圜傳

任圜,京兆三原人。

祖父任清,成都少尹。

父親任茂弘,避難住在太原,奏授西河令,有五個兒子,分別叫任圖、任回、任圜、任一團一、任礒,風采都很不同,武皇喜一愛一他們,以同宗女嫁給任圜,歷任代、憲二郡刺史。

李嗣昭在晉一陽一帶兵,和任圜交遊相處很融洽,鎮守澤潞時,請任圜為觀察支使,脫一去平民穿的衣服,賜朱紱服。

任圜姿態容貌優美,有辯才,李嗣昭被人在莊宗跟前構陷,正開始出現隔閡,任圜奉使命來往,常常申訴說理,使莊宗與李嗣昭的兄弟情誼保持下來,他出力不少。

遇上母親去世服喪,莊宗按制度再起用他任潞州觀察判官,賜紫色服。

常山一戰,李嗣昭為帥,死於軍中,任圜代理李嗣昭為軍隊總管,號令指揮和李嗣昭生前一樣,敵人都不知道換了主帥。

莊宗聽說了,倍加獎賞。

這年秋天,又以上一黨一的軍隊攻打常山,城中萬人突然衝出,大將孫文進戰死,敵人一逼一進我軍,任圜指揮騎兵出擊,殺獲不少。

曾用利害禍福告訴城中,鎮州人相信了,乞求投降。

城中潰敗後,除殺了首犯外,官吏的家屬都保住了,這也是任圜庇護才做到的。

莊宗改鎮州為北京,任任圜為工部尚書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主管留守事務。

第二年,郭崇韜兼鎮北京,任圜改任行軍司馬,兼北面水陸轉運使,仍主管真定府政事。

同光三年,回到朝中,守工部尚書。

郭崇韜征伐蜀地,上奏令任圜從征,西蜀平定後任命任圜為黔南節度使,經任圜懇切推辭才作罷。

魏王回師,走到利州,康延孝反叛,以八千勁兵劫掠西川。

李繼岌聽說了,半夜要宮中使者李廷安召來任圜,任圜正在睡覺,李廷安登他的一床一告訴他,任圜來不及系衣帶,立即去見李繼岌,李繼岌哭著說:「康延孝忘恩負義,非您不能制住他。」

隨即暫任任圜為招討副使,和都指揮使梁漢..等人帶兵到漢州攻打康延孝,抓住了他。

回師到渭南,李繼岌遇害,任圜代理總管全軍,到洛一陽一朝見。

明宗嘉勉他的功勞,拜平章事,主管三司。

任圜選擇賢能俊秀之才,杜絕一寵一幸者之門,百官的俸祿收入被孔謙減少,任圜以廷臣是國家的表率,禁止虛報領取俸祿,一個月之內,國家倉庫充實,朝廷得到修整,軍民都很滿足。

任圜雖然像憂慮自家一樣憂慮國事,但對功名看得過重,所以受安重誨的忌妒。

曾和安重誨在家中相見,他有善唱歌的一妓一女,安重誨向他要沒要到,隔閡從此加深了。

在這之前,出使者的糧券都出自戶部,安重誨取消這種方法,要由內廷出錢,二人在皇帝跟前反覆爭執,最終被安重誨佔了上風,任圜因此請求辭掉三司之職。

天成二年,授太子少保職退休,居住在磁州。

朱守殷在汴州反叛時,安重誨趁機誣陷任圜和朱守殷勾結,立即派人假傳皇帝詔令殺害他,詔令說:「退休的太子少保任圜,早年立過功勳,也曾委以重任,既然退休離開權力中樞,就應在外地悠然賦閒,然而卻不遵守禮義本分,暗中依附汴州朱守殷,寫信題詞不避嫌疑,言語中明顯有埋怨朝廷的意思。

自從收取汴州後,備見他勾結朱守殷相通的證據,如務求寬容,就將削弱了朝中法典,還是顧全大體,只懲罰你一個人。

應令本州在私第中賜自盡。」

任圜接到詔命時,聚合全族暢飲,神情不變。

清泰年中,詔令追贈為太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