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白話文》武皇本紀:太祖武皇帝,諱名克用,原來姓朱耶氏,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舊五代史白話文》武皇本紀

舊五代史白話文

武皇本紀

(上)

太祖武皇帝,諱名克用,原來姓朱耶氏,祖先是隴右金城人。

始祖名叫拔野,唐貞觀年中任墨離軍軍使,隨從唐太宗討伐高麗、薛延陀有功,任金方道副都護,因而定居在瓜州。

唐太宗平定薛延陀各部,在安西、北庭設置都護以統管他們,劃分同羅、僕骨人,設置沙陀都督府。

因為北庭有沙漠名叫沙陀,所以用來稱呼該府。

永徽年中,任拔野為都督,其後子孫五代相傳。

曾祖名叫盡忠,貞元年間,繼承做沙陀府都督。

不久被吐蕃攻陷,於是率其部族七千戶遷徙到甘州。

不久盡忠率部眾三萬人又往東跑,很快被吐蕃追兵趕上,盡忠戰死。

祖父名叫執宜,是盡忠的長子,收拾殘餘的部下,來到靈州,唐德宗任命他為一陰一山府都督。

元和初年,入京任金吾將軍,遷任蔚州刺史、代北行營招撫使。

後唐莊宗登皇帝位後,追諡他為昭烈皇帝,廟號叫懿祖。

父親名叫國昌,原名赤心,是唐朔州刺史。

鹹通年中,討伐龐勳有功,入京任金吾上將軍,賜姓李,名國昌,又隸籍於鄭王名下。

出任振武節度,不久遭吐谷渾襲擊,退守神武川。

到武皇鎮守太原時,表奏授任代北軍節度使。

中和三年(883)去世。

莊宗即位後追諡為文皇,廟號叫獻祖。

武皇李克用是獻祖的第三子。

母親秦氏,於大中十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神武川的新城生下李克用。

懷孕十三個月,降生時,母親整夜都很危險,親屬擔憂害怕,到雁門買藥,遇上一位神仙老頭,告訴說「:不是巫醫能治好的,應趕回去,率全部族人,披甲打旗,擊鉦鳴鼓,躍馬吶喊,圍著產房繞三圈。」

族人照他說的去做,果然順利生下武皇。

這時,虹光照亮房間,白氣充溢庭院,井水暴滿。

武皇剛會說話時,喜歡說軍中語言,童年時善騎馬射箭,與同伴馳騁遊戲,總是佔上風。

十三歲時,看見兩隻野鴨在空中飛,連射連中,眾人都佩服他。

新城北邊有毗沙天王祠,祠前的井有一天沸騰溢出,武皇因而拿著一杯酒祈禱說「:我有尊主救民的志向,不知怎麼井水溢出,弄不清是禍是福,天王若有神靈,可與我交談。」

奠酒還沒有結束,有神人披金甲持戈,隱隱約約出現在牆壁之間,看見的人都大驚而逃,只有武皇從容而退,從此更加自負。

獻祖討伐龐勳時,武皇十五歲,跟隨出征,衝鋒陷陣,比各位將軍都勇一猛,軍中稱他「飛虎子」。

賊軍平定後,獻祖被授予振武節度使,武皇被任為雲中郡牙將。

在雲中曾宿於客館,擁著一妓一女醉臥,有俠士拿刀想殺武皇,搶進內室後,只見帳中烈火燃一燒,俠士害怕而退。

又曾和韃靼人比賽,韃靼人指著空中雙雕說:「你能一發射中嗎?」

武皇立即彎弓射箭,連穿雙雕,韃靼人都拜伏。

長大以後,任雲中守捉使,服事防禦使支謨,和同事們一早聚集在官署,便戲耍著登上郡閣,坐在支謨的座位上,支謨也不敢責問他。

乾符三年(876),朝廷任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使、雲州防禦使。

這時連年饑荒,段文楚逐漸削減軍糧,各軍都有怨言。

武皇為雲中防邊督將時,部下爭著訴說軍糧不夠,邊校程懷素、王行審、蓋寓、李存璋、薛鐵山、康君立等人,便擁戴武皇進入雲州,隨從有萬人,宿營在鬥雞台,雲州人在城中捆住段文楚押出,以響應城外。

諸將向朝廷陳述情況,請授武皇旄鉞,朝廷不答應,徵集各路兵馬討伐武皇。

乾符五年(878),黃巢渡過長江,聲勢蔓延,皇帝才覺得事關重大,任武皇為大同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

同年冬,獻祖出兵討伐一黨一項,吐谷渾赫連鐸乘虛攻陷振武,全族人被吐谷渾人抓走。

武皇到定邊軍迎接獻祖到雲州,雲州守將拒守城門不接納。

武皇攻佔蔚州、朔州地,得三千人,駐紮在神武川的新城。

赫連鐸晝夜圍攻,武皇兄弟三人四面應戰,不久獻祖從蔚州帶軍趕到,吐谷渾退走,從此軍勢重新振作。

皇帝任赫連鐸為大同軍節度使,仍命他進軍討伐武皇。

乾符六年(879)春,朝廷任昭義節度使李鈞兼北面招討使,率上一黨一、太原的部隊經過石嶺關,駐紮在代州,和幽州李可舉會合赫連鐸一同攻蔚州。

獻祖率一軍抵抗,武皇率一軍往南到遮虜城抵抗李鈞。

這年冬天下大雪,弓一弩一的弦凍斷,南方軍隊抗不住嚴寒,臨戰大敗,逃回代州,李鈞中流矢而死。

廣明元年(880)春,皇帝又命元帥李涿率兵數萬駐紮代州。

武皇令軍使傅文達在蔚州起兵,朔州刺史高文集和薛葛、安慶等部將捆住暗文達送給李涿。

六月,李涿率大軍攻蔚州,獻祖作戰失利,便率其族人逃往韃靼部。

過了幾個月,吐谷渾赫連鐸密派人賄賂韃靼以離間獻祖,不久漸漸產生猜疑。

武皇知道此事,經常召集其首領到野外打獵,有時在百步之外騎馬射下馬鞭,有時懸掛針樹葉做目標,射中如神,因此韃靼部人心服,不敢暗自起事。

不久黃巢渡過長江、淮河往北,武皇殺牛設酒宴招待韃靼人首領,酒酣時,對他們說「:我父子被賊臣離間,沒機會報國。

現在聽說黃巢侵犯長江、淮河之北,一定會成為中原的禍患。

一旦天子赦免我們,下詔徵兵,我與你們南下平定天下,是我的心願。

人生在世,有幾年光景,怎麼能在沙堆中終老一生呢!你們盡力而為吧。」

韃靼知道他沒有留下之意,都釋然無戒心。

這一年十一月,黃巢攻打潼關,皇帝令河東監軍陳景思為代北起軍使,徵兵破賊。

十二月,黃巢打到長安,唐僖宗逃往蜀地,陳景思與李友金征發沙陀各部五千騎兵往南奔赴京師。

李友金就是武皇的族叔。

中和元年(881)二月,李友金部隊到絳州,準備渡過黃河,刺史瞿正對陳景思說「:黃巢勢力正旺盛,不如暫回代北,慢慢圖謀將來的事。」

四月,李友金回師雁門,瞿正到代州,半月之內,招募三萬士兵,在崞縣西邊紮營。

其軍隊都是北邊五部的人,不熟悉軍法,瞿正、李友金不能控制。

李友金對陳景思說:「發動大眾,成功大事,應當一貫有顯赫的威名才可以使人伏服。

現在軍隊雖有數萬,如沒有良將,進軍也不會成功。

我兄李司徒父子,去年得罪朝廷,現寄居在北面,雄才武略,為眾人推服。

如派人快馬上奏朝廷召回,代北之人一呼百應,則平定妖賊不成問題。」

陳景思同意,立即上奏朝廷,皇帝於是任武皇為雁門節度使,又令他率領本軍討伐賊軍。

李友金派五百騎兵帶詔書到韃靼召見武皇,武皇立即率領韃靼各部一萬人奔赴雁門。

五月,整頓二萬士兵南往京師。

太原鄭從讜領兵把守石嶺關,武皇便引軍走其他道路,到太原城下,碰上大雨,回師到雁門。

中和二年(882)八月,獻祖從韃靼部率族人回代州。

十月,武皇率忻州、代州、蔚州、朔州、韃靼的部隊三萬五千騎兵往京師奔赴國難。

先送討伐檄文到太原,鄭從讜拒關不接納,武皇用兵攻擊,進軍到城下,派人帶錢物送鄭從讜,鄭從讜也派人贈給武皇貨幣、食品、軍器。

武皇向南去,從一陰一地關到晉州、絳州。

十二月,武皇到河中。

中和三年(883)一月,晉國公王鐸受皇帝命令授予武皇東北面行營都統。

武皇令其弟李克修領前鋒五百騎兵渡黃河偵察黃巢軍隊,黃巢派將軍米重威帶重禮和偽詔賜給武皇,武皇收下禮物送給各位將軍,而燒掉偽詔。

這時,各路勤王的軍隊雲集京師四周,但因為黃巢賊軍勢力正盛,不敢交鋒。

當武皇軍隊將到時,黃巢手下將軍互相說:「鴉兒軍到了,應該避其鋒芒。」

武皇帶兵從夏一陽一渡過黃河。

二月,在干坑店紮營。

黃巢大將尚讓、林言、王..、趙璋等引軍十五萬駐紮在梁田陂。

第二天,大軍交戰,從中午打到天黑,黃巢軍大敗。

當晚,黃巢軍逃到華州據守。

武皇進軍包圍,黃巢的弟弟黃鄴、黃揆固守。

三月,尚讓引大軍救援華州,武皇率一萬多人在零口迎戰,黃巢軍大敗,武皇進軍渭橋,第二天,黃揆放棄華州逃跑。

王鐸受皇帝詔令授武皇為雁門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

四月,黃巢焚燒長安,收拾殘餘眾兵,往東向藍關。

武皇進軍收復京師。

七月,皇帝授武皇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左僕射、河東節度使。

這時,武皇既已收復長安,軍勢甚為雄壯,諸侯之師都畏服他。

武皇一隻眼睛有點瞎,故當時被稱為「獨眼龍」。

這一月,武皇持節仗赴河中上任,派使者告訴鄭從讜,請他整裝回朝。

武皇到郊外,順便前往雁門探看獻祖。

八月,從雁門到河東就任節度使,這時年二十八歲。

十一月,平定潞州,推薦其弟李克修為昭義軍節度使。

潞州主帥孟方立退守邢州。

十二月,許州主帥田從異、汴州主帥朱溫、徐州主帥時溥、陳州刺史趙韜各派使者前來招告,因為黃巢、蔡州聯合,氣勢仍很旺盛,請武皇共同用力討伐。

中和四年(884)春,武皇率五萬蕃漢軍隊,從澤州、潞州準備下天井關,河一陽一節度使諸葛爽以黃河橋不完備為由推辭,於是在萬善駐兵,幾天後,轉移到河中南渡黃河,奔向汝州、洛一陽一。

四月,武皇會合徐州、汴州軍在太康擊破尚讓,斬獲數萬,在西華進攻賊軍,黃巢將軍黃鄴棄營而逃。

這一一夜大雨,黃巢營中受驚大亂,於是放棄西華營壘,退到陳州北故一陽一里紮營。

五月三日,大雨驚雷,平地水深數尺,黃巢軍營被水沖潰。

八日,武皇引軍到中牟紮營,在王滿渡大破黃巢軍。

十日,黃巢軍大批趕到,渡汴水往北。

這一一夜又下大雨,黃巢軍驚散。

武皇紮營在鄭州,黃巢軍分兵侵入汴州境。

武皇渡過汴水,遇上黃巢軍將南渡,便在河中攻擊,大敗賊軍,臨陣斬殺黃巢的將軍李周、王濟安、一陽一景彪等。

這一一夜,黃巢軍大敗,殘餘眾兵退保胙縣、冤句。

大軍追蹤,黃巢便帶妻子兄弟一千多人往東走,武皇追到曹州。

這一月,回師經過汴州,汴州主帥梁太祖朱溫在封禪寺迎接慰勞,請武皇在府第休息,武皇於是帶隨從官員三百人和監軍使陳景思住在上源驛。

這一一夜,奏樂設宴,汴州主帥親自陪酒,拿出珍寶獻上。

武皇酒酣之際,戲一弄各位侍候的一妓一女,與汴州主帥握手,敘說破賊之事以為笑樂。

汴州主帥一貫忌恨武皇,於是和他的將軍楊彥洪謀害武皇,楊彥洪在街巷中堆滿車子設置阻礙,以堵塞道路,這時武皇的侍從官員都已醉,一會兒埋伏的士兵起事,進攻武皇的住處。

武皇正大醉,外面喊聲震天,從官十幾人拚死抵抗。

侍人郭景銖吹滅燭火扶著武皇,用幕布裹一住,藏在一床一下,用冷水灑在武皇臉上,慢慢說:「汴帥謀害您!」武皇才睜開眼睛起來,開弓抗賊。

過一會兒,煙火從四面合一攏,接著又是大雨雷電,武皇僅帶從者薛鐵山、賀回鶻等幾人而去。

大雨如注,分不清人物,藉著閃電的光登尉氏門,從城上吊著繩子下來,得以逃回本營。

監軍陳景思、大將史敬思一併遇害。

武皇回營後,與劉夫人相對痛哭。

天亮後,想帶軍攻打汴州,夫人說「:你這次是為國家討伐賊軍,到東邊來救諸侯之急,雖然汴人謀害你,自有朝廷論定是非。

如果反戈攻城,就是我們的不是了,別人便有話可說。」

於是收軍而去,送檄文給汴帥。

汴帥回答說:「出事那一一夜,不是我的本心,是朝廷遣天使與牙將楊彥洪共同謀劃的。」

武皇從武牢關往西到蒲州、陝州而回師。

七月,到太原。

武皇自認為多次立大功,受汴帥怨恨謀害,損失諸將,於是上奏朝廷申訴評理。

武皇表章送到,朝廷大為驚恐,派內臣宣諭武皇,又加守太傅、同平章事、隴西郡王。

光啟元年(885)三月,幽州李可舉、鎮州王景崇聯合侵犯定州,定州節度使王處存向武皇求援,武皇派大將康君立、安老、薛可、郭啜率兵赴援。

五月,鎮州人進攻無極,武皇親自領兵救援。

鎮州人退保新城,武皇進攻新城,斬首萬餘級,繳獲馬千匹。

王處存也在易州打敗燕軍。

十一月,河中王重榮派使者來求援軍,說..州朱玫、鳳翔李昌符將對他用兵。

起初,武皇與汴人結下怨仇,前後共上八次奏表,請削奪汴帥官爵,自己率本軍進討。

皇帝多次派內臣楊復恭宣旨,令他暫且顧全大局,武皇不時奉詔,皇帝有點偏向汴帥。

此時觀軍容使田令孜在宮中擅權,厭惡王重榮與武皇交往密切,想分離他們的勢力,於是調王重榮到定州。

王重榮告訴武皇,武皇上奏章說:「李昌符、朱玫依恃邪惡,忌恨正直,結一黨一庇護朱溫。

我已統帥蕃漢軍馬五萬,準備來年渡過黃河,先斬了朱玫、李昌符,然後蕩平朱溫。」

皇帝看了奏表,派使者百般勸喻,車馬來往頻繁。

不久朱玫引..州、鳳翔軍隊攻打河中,王重榮出兵抵抗。

朱玫在沙苑駐紮,對壘一個多月。

十二月,武皇引軍渡過黃河,與朱玫決戰,朱玫大敗,收拾殘軍連夜逃跑,進入京師。

此時京城大為恐慌,皇帝到達鳳翔,武皇退軍到河中。

光啟二年(886)一月,唐僖宗住在寶雞,武皇自河中派使者上奏章,請皇帝車駕回京,並說大軍只是誅殺凶一黨一。

此時田令孜請僖宗往南到興元府,武皇遂回師。

朱玫在鳳翔立嗣襄王李誰為皇帝,賜偽詔給武皇,武皇燒掉偽詔,綁住使者,送檄文給諸方鎮,派使者奉奏表到皇帝所在地。

九月,武皇派昭義節度使李克修到邢州討伐孟方立,在焦崗大敗孟方立眾兵,斬首數千級。

以大將安金俊為邢州刺史,以安一撫投降的士兵。

十月,進攻邢州,邢州人出戰,武皇又打敗了他們。

孟方立向鎮州求援,鎮州人出兵三萬援救孟方立,李克修回師。

光啟三年(887)六月,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被部將常行儒殺害,武皇推薦王重榮之兄王重盈為帥。

七月,武皇任安金俊為澤州刺史。

此時張全義自河一陽一佔據澤州,到李罕之收復河一陽一時,召張全義守洛一陽一,張全義於是放棄澤州離去,用安金俊把守。

文德元年(888)二月,僖宗從興元府回京。

三月,僖宗駕崩,唐昭宗即位,以武皇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隴西郡王,食邑七千戶,食實封二百戶。

河南尹張全義暗地派兵在河一陽一夜襲李罕之,城被攻陷,李罕之全家人被張全義俘虜,李罕之翻牆免於被抓,來到武皇這裡。

武皇派李存孝、薛阿檀、史儼兒、安金俊、安休休率七千騎兵護送李罕之回到河一陽一。

汴將丁會、牛存節、葛從周帶兵救援張全義,李存孝率一精一銳騎兵在溫縣迎戰。

汴人已扼守太行之路,李存孝殿後退兵。

騎將安休休因為戰鬥失利,逃往蔡州。

武皇任李罕之為澤州刺史,遙任河一陽一節度使。

十月,邢州孟方立派大將奚忠信帶兵三萬侵犯遼州,武皇大破此軍,斬首萬級,活捉了奚忠信。

龍紀元年(889)五月,武皇派李罕之、李存孝進攻邢州。

六月,攻下磁州。

邢州將軍馬溉率兵幾萬抵抗,李罕之在琉璃陂擊敗邢州軍,活捉了馬溉,在城下示眾。

孟方立又氣又恨,飲毒酒自一殺。

三軍擁立他的侄子孟遷為邢州留後。

派使者向汴州求援。

汴將王虔裕率一精一兵數百人進入邢州,李罕之回師。

大順元年(890),武皇又派李存孝打邢州,孟遷獻邢、名、磁三州投降,抓住汴將王虔裕三百人獻上。

武皇遷徙孟遷到太原,任安金俊為邢名一團一練使。

三月,昭義軍節度使李克修去世,任李克恭為潞州節度使。

這個月,武皇進攻雲州,攻下東城。

赫連鐸向燕軍求援,燕帥李匡威帶兵三萬救援,在城下交戰,燕軍大敗。

此時徐州時溥為汴軍所攻,派使者來求援,武皇命石君和從兗州、鄆州前往救援。

五月,潞州軍軍變,殺死節度使李克恭,州人推舉牙將安居受為留後,向南與汴軍將領交結。

這時潞州小將馮霸帶著叛變的三千騎兵駐在沁水,安居受派人召見他,馮霸不來。

安居受害怕,出奔到長子,被鄉村中小辟吏殺了,把他的頭送給馮霸,馮霸於是進入潞州,自任為留後。

武皇派大將康君立、李存孝等進攻潞州,汴將朱崇節、葛從周率兵進入潞州幫助固守。

這時,幽州李匡威、雲州赫連鐸與汴帥合謀,連著上奏表請對太原武皇用兵,宰相張浚、孔緯贊成此事。

六月,皇帝削奪武皇官爵,任張浚為招討使,任京兆尹孫揆為副使,華州韓建為行營都虞候,任汴帥朱溫為河東南面招討使,幽州李匡威為河東北面招討使,雲州赫連鐸為副使。

汴將朱友裕帶兵在晉、絳二州駐紮,此時汴軍已佔據潞州,又派大將李讜等人率軍數萬,急攻澤州,武皇派李存孝從潞州帶三千騎兵援救。

汴將鄧季筠用一支軍隊犯陣,被李存孝追擊,捉得都將十幾人,獲馬千餘匹。

這一一夜,李讜收軍退走,大軍追殺到馬牢關,斬首萬餘級,追擊到懷州而回。

李存孝又引軍進攻潞州。

八月,李存孝活捉新任昭義節度使孫揆。

起初,朝廷授孫揆符節仗鉞,領部下取道刀黃嶺赴任,被李存孝偵查得知,引三百騎兵埋伏一在長子縣山谷之間。

孫揆舉著牙旗持著節仗,寬衣大蓋,率眾人而行,李存孝突然從谷口殺出,於是活捉孫揆和朝中使者韓歸范,以及將校五百人。

李存孝捆住孫揆等人,用大繩子繫在一起,環繞潞州示眾,最後獻給武皇。

武皇對孫揆說:「你是朝中的文官,光是說說話踱踱步就可以當上大官,哪用得著領兵鎮守一方呢?」

孫揆沒有話可說,被關在晉一陽一獄中。

武皇想任他為副使,派人誘降,孫揆出言不遜,就被殺了。

九月,汴將葛從周放棄潞州逃走,武皇任康君立為潞州節度使,任李存孝為汾州刺史。

十月,張浚軍隊進入晉州,遊軍到汾、隰二地。

武皇派薛鐵山、李承嗣帶三千騎兵出一陰一地關,在洪洞紮營,派李存孝帶兵五千,在趙城紮營。

華州韓建領三百壯士進犯李存孝營地,李存孝追擊,直抵晉州西門,張浚軍隊出戰,被李存孝打敗,從此閉門不出。

李存孝引軍進攻絳州。

十二月,晉州刺史張行恭棄城逃奔,韓建、張浚由含山路逃去。

大順二年(891)一月,武皇呈上奏章申述道理,大致說的是:「我現在沒有官爵,是個罪人,不敢回歸陛下鎮守藩方,只想在河中借住,進退行止,請陛下裁決。」

皇帝於是加封他為守中書令。

這個月,魏博遭汴將葛從周侵犯,節度使羅弘信派使者來求援,武皇出兵赴援。

三月,邢州節度使安知建叛變,奔向青州。

皇帝任安知建為神武統軍,從棣州逆黃河而上歸朝。

鄆州朱王宣在黃河岸邊攔住,殺了他,把他的頭送到晉一陽一,任李存孝為邢州節度使。

四月,武皇大舉進軍雲州討伐赫連鐸,派騎將薛阿檀率前軍進攻,武皇在御河之上埋設伏兵,大破敵軍,並挖掘濠溝圍困雲州城。

七月,武皇進軍柳會,赫連鐸勢窮糧盡,逃奔吐谷渾部,遂歸幽州,雲州平定。

武皇表奏任石善友為大同軍防禦使。

邢州節度使李存孝因為鎮州王..依附汴人,謀亂河朔,北連燕寇,請乘雲州、代州的勝利之勢,平定燕、趙二地,武皇同意了。

八月,在晉一陽一閱兵,遂南巡澤、潞二地,佔領懷州、孟州,河一陽一趙克裕望風求和,請修友鄰之好。

九月,在邢州閱兵。

十月,李存孝帶前軍進攻臨城,鎮州五萬人在臨城西北龍尾崗紮營,武皇令李存審、李存賢領步兵進攻,鎮州人一大敗,殺獲數萬,攻下臨城,進攻元氏。

幽州李匡威領步兵騎兵五萬在高邑紮營,以援助鎮州,武皇分兵大掠,回師邢州。

(下)

景福元年(892)一月,鎮州王..依靠燕人援助,率兵十多萬進攻邢州的堯山。

武皇派李存信帶兵救援,李存孝一直與李存信不和,互相猜疑,駐兵不進。

武皇又派李嗣勳、李存審帶兵救援,大破燕、趙眾軍,斬首三萬,繳獲了他們的軍用物資。

三月,武皇進軍渡過滹沱河,進攻欒城,佔領鼓城、高木城。

四月,燕軍侵犯雲州、代州,武皇回師。

八月,赫連鐸引一誘幽州李匡威士兵八萬侵犯天成軍,接著進攻雲州,在州北紮營,連綿數里。

武皇暗地派軍進入雲州,天亮,領騎兵出城攻擊,斬獲數萬,李匡威焚燒軍營逃走。

十月,邢州李存孝叛變,與汴梁講和,是李存信構陷所造成的。

景福二年(893)春,大舉進軍討伐王..,因他與李存孝通好。

二月,進攻天長鎮,十幾天沒攻下。

王..出兵三萬來援助,武皇在叱日嶺下迎戰,鎮州人失敗,被斬首萬餘級。

這年鬧饑荒,軍隊缺食,醃死人肉吃。

進軍攻下井陘,李存孝帶兵夜入鎮州,鎮州人向汴州求援,汴帥朱溫正忙於進攻時溥,無暇顧及鎮州。

於是向幽州求援,李匡威率兵赴援,武皇便回師。

七月,武皇在邢州討伐李存孝,接著進攻平山,渡過滹水,再次攻打鎮州。

王..害怕,用帛布五十萬犒勞軍隊,請修復舊好,並以鎮州、冀州的軍隊協助攻擊李存孝,武皇同意了。

武皇進軍包圍邢州。

十二月,武皇在近郊打獵,捕獲白兔,有三寸長的角。

乾寧元年(894)三月,邢州李存孝出城認罪,被押回太原,在大街上車裂處死。

邢、名、磁三州平定。

武皇上表任馬師素為邢州節度使。

五月,鄆州節度使朱王宣被汴軍打敗,派使者來求援軍,武皇派騎將安福順、安福應、安福遷帶一精一銳騎兵五百,借道魏州去救援。

九月,潞州節度使康君立喝毒酒而死。

十月,武皇自晉一陽一率軍隊討伐幽州。

起初,李匡儔奪取其兄職位,燕州人多認為他不義,安塞軍戍將劉仁恭帶全族人歸順武皇,武皇優厚地對待他。

劉仁恭幾次向蓋寓獻計策,陳述幽州可以攻取的道理,願帶一萬兵,指日平定。

武皇正在邢州討伐李存孝,收兵數千,想採納劉仁恭的計劃,因失利而回。

李匡儔因此驕傲怠慢,幾次侵犯邊境,武皇大怒,所以率軍討伐他。

這時,雲州吐谷渾赫連鐸、白義誠一起來歸順,武皇命各鞭打一頓,然後釋放。

十一月,進攻武州。

又攻新州。

十二月,李匡儔命大將率步兵騎兵六萬援救新州,武皇選一精一銳甲士迎戰,燕軍大敗,斬首萬餘級,活捉將領一百多人,在新州城下用長布牽著繞城行走示眾。

這一一夜,新州投降。

二十三日,進攻媯州。

二十四日,燕兵又聚合在居庸關抵抗,武皇命一精一銳騎兵拖住他們,令步兵將領李存審從別的道路進擊,從中午到傍晚,燕軍再次失敗。

二十六日,李匡儔攜帶族人棄城逃走,將要去滄州,隨行的軍車、奴僕一妓一妾很多。

滄州主帥盧彥威看上了這些財物,領兵在景城攻擊李匡儔,殺了他,把所有人俘虜了。

二十八日,進軍幽州,其守城大將請求投降,武皇令李存審和劉仁恭進城撫一慰,居民照常生活,市場不受驚動,封閉府庫以迎接武皇。

乾寧二年(895)一月,武皇在幽州,命李存審、劉仁恭攻佔各屬郡。

二月,聽從燕人的請求,以劉仁恭為臨時幽州留後。

留下心腹燕留德等十幾人分別掌管軍政,武皇遂回師。

駐紮在幽州的時間一共有四十天。

六月,武皇率蕃漢軍隊從晉一陽一前往三秦,討伐鳳翔李茂貞、..州王行瑜、華州韓建之亂。

在這之前,三鎮主帥率兵殺向京城,削弱王室,殺害宰相大臣。

此時河中節度使王重盈去世,其子王珂,即武皇的女婿,暫時掌管軍政。

其兄王珙為陝州節度使、王瑤為絳州刺史,與王珂爭奪河中,於是向岐、..、華三鎮訴說,說王珂本來只是王家的家奴,不應當接替王重榮的位置。

王珂也向武皇訴說,武皇上奏保薦王珂,請授王珂河中節度使的旄鉞儀仗,皇上下詔答應了。

三鎮主帥遂帶兵進見皇帝,大肆搶掠京師,請改授王珂為同州節度使,授王瑤為河中節度使,皇帝也答應了。

武皇遂舉兵宣告三鎮主帥的罪行,又送檄文到三鎮,三鎮大為害怕。

這個月,到絳州,刺史王瑤登城抗拒,武皇進攻,十來天後攻下,在軍門斬殺王瑤,並殺死其同一黨一一千多人。

七月,到河中,王珂到路上迎接拜見。

四日,同州節度使王行約棄城逃往京師,與右軍士兵劫掠西市,城中居民大受驚擾。

王行約是王行瑜的弟弟。

五日,樞密使駱全馞因武皇軍隊將要到,請皇帝巡幸鳳翔。

左軍指揮使李繼鵬,是李茂貞的養子,本姓閻,名王圭,和駱全馞策劃劫持天子到鳳翔。

左軍指揮使王行實,也是王行瑜的弟弟,和劉景宜想劫持天子到..州。

兩軍互相攻殺,放火焚燒內門,煙火遮天。

皇帝急忙下詔要鹽州六都士兵追殺亂兵,左右軍才退走。

王行瑜、李茂貞聲言親自來京迎接皇帝,皇帝害怕,出走到南山,駐紮在莎城。

這一一夜火星犯心宿。

七日,武皇進軍收復同州,聽說皇帝到了石門,就派判官王瑰奉表文前去問候,天子派使者賜詔,命他和王珂一同討伐..州、鳳翔。

此時武皇正在進攻華州,不久聽說李茂貞領兵三萬到了周至,王行瑜領兵周至到興平,都想到石門脅迫皇帝,於是解除對一華州的包圍,前進到渭橋紮營。

天子派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持詔書催促武皇軍隊直抵..州、鳳翔。

八月一日,供奉官張承業持詔書告諭。

涇州主帥張鐺已領步兵騎兵三萬到京城西北,扼守通往..州、岐下的道路。

武皇進軍在渭北紮營,派史儼帶三千騎兵到石門護駕,派李存信、李存審會合..州、延州軍隊攻打王行瑜的梨園寨。

天子削奪了王行瑜的官爵,任武皇為天下兵馬都招討使,任..州李思孝為北面招討使,任涇州張鐺為西南面招討使。

天子又派延王、丹王賜給武皇御衣及大將茶酒、弓矢,命兩位王把武皇當兄長看待。

延王傳天子密旨說「:昨日若不是您趕到這裡,我已成為賊庭送酒的僕役了。

擔心的是李、王二凶勾結在一起,難以消滅,想暫且姑息李茂貞,令他與您修好,等到殺了王行瑜,再與你商量。」

武皇上奏表,請皇帝回京城。

令李存節領二千騎兵到京城西北,防止..州賊軍擾亂。

二十七日,天子回宮,加武皇守太師、中書令、..寧四面行營都統。

此時王行瑜弟兄固守梨園寨,朝廷軍攻之很急。

李茂貞派一萬多兵力前來援助王行瑜,在龍泉鎮紮營,李茂貞親自率三萬士兵一逼一近鹹一陽一。

武皇奏請下詔要李茂貞罷兵,並請削奪李茂貞官爵,下詔說「:李茂貞統率軍隊,是防備非常事件,已經派遣回鎮。」

又說「:李茂貞已殺李繼鵬、李繼..,你可切切告誡部下,不要侵犯他的疆土。」

武皇請賜河中王珂旌旗節仗,三次上表,皇上同意了。

又上表薦李罕之為副都統。

十月三日,李存信在梨園寨北與賊軍遭遇,斬首千餘級,從此賊軍閉門不出。

五日,天子賜武皇內弟子四人,又寫來朱書御札,賜魏國夫人陳氏。

這個月,王行瑜因失敗之後,閉關固守,武皇令李罕之晝夜急攻,賊軍缺乏糧食,收營而去。

李存信與李罕之等人先埋伏軍隊在要道旁,等賊軍來到,發起進攻,殺戮數萬。

這一天,收復梨園等三寨,活捉王行瑜之子王知進,和他母親丘氏、大將李元福等二百人,送交給朝廷。

七日,王行約、王行實焚燒搶劫寧州後逃走,寧州守將徐景乞求投降。

武皇上表任蘇文建為..州節度使,並且在寧州設置官府。

十一月五日,收復龍泉寨。

此時王行瑜領一精一銳甲士五千守衛,李茂貞出兵援助,被李罕之打敗,..州賊軍遂棄龍泉寨而去。

王行瑜又進入..州,大軍進一逼一..州城,王行瑜登城大哭說:「我沒有罪,以前殺南北司大臣,是岐帥李茂貞帶兵脅制皇帝,請懲治李茂貞,我請求自縛回朝。」

武皇回答說「:王尚父怎麼如此恭敬了?我受命討伐三個賊臣,你是其中一個。

如要自縛回朝,我可不敢自作主張,為您奏請皇上決定。」

王行瑜害怕,棄城逃跑。

武皇收復州城,封閉府庫,立即向皇上報捷。

不久慶州上奏,王行瑜帶家屬五百人逃到慶州州界,被部下殺了,將他的首級送往朝廷。

武皇平定王行瑜後,回師到渭北。

十二月,武皇在雲一陽一紮營,準備討伐鳳翔。

十三日,天子賜武皇為忠貞平難功臣,進封為晉王,加實封二百戶。

武皇再次上表請求討伐李茂貞,天子不允許。

武皇私下對皇上派來的詔使說「:看皇上的意思,是懷疑我別有異心,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但是禍患不從胎腹中除去,憂患將不會停止。」

又上奏說「:我正統領著大軍,不敢徑直到朝廷進見。」

遂回師。

乾寧三年(896)一月,汴軍大舉進攻兗州、鄆州,朱王宣、朱瑾再次向武皇求援軍,武皇從魏州借道,羅弘信允許了。

於是令都指揮使李存信帶步兵騎兵三萬與李承嗣、史儼會合,以抵抗汴州軍隊。

李存信在莘縣駐軍,與朱瑾合勢,頻頻挫敗汴軍,汴帥朱溫很傷腦筋,於是離間魏人。

李存信帶兵沒有軍紀,軍人漸漸侵犯魏州打柴放牧的百姓,羅弘信便與汴帥交結,出兵三萬攻打李存信軍隊。

李存信拔營而退,保守名州。

三月,武皇大肆搶掠相州、魏州各邑,進攻李固、洹水,殺死魏兵一萬多人,進攻魏州。

五月,汴將葛從周、氏叔琮引兵援助魏州。

六月,李茂貞發兵攻打京師。

七月,皇帝到華州。

這個月,武皇與汴軍在洹水之上交戰,鐵林軍指揮使落落被擒。

落落是武皇的長子。

交戰後落落的坐騎被土坎絆倒在地,武皇騎馬奔來救他,自己的戰馬也摔倒了,汴軍追兵就要趕上來,武皇背著射一箭,射死一個追兵,追兵才退。

九月,李存信進攻魏州的臨清,汴將葛從周等引軍來援救,在宗城以北大敗。

李存信進攻魏州。

十月,武皇在白龍潭擊敗魏軍,追擊到觀音門,汴軍援軍趕到,才退。

十一月,武皇在幽、鎮、定三州徵兵,準備到華州迎接皇帝,幽州劉仁恭借口契丹入侵加以推托,要等敵軍退後才聽命。

乾寧四年(897)一月,汴軍攻陷兗州、鄆州,騎將李承嗣、史儼與朱瑾一同投奔淮南吳國。

三月,陝州主帥王珙進攻河中,王珂前來告急,武皇派李嗣昭率二千騎兵救援,在猗氏擊敗陝軍,解除了對河中的包圍。

到這時,天子派延王李戒丕到晉一陽一,傳旨給武皇:「我不聽你的話,所以到這個地步,如不是你英勇賢明竭忠盡力,我一靠什麼再回朝廷,我希望你能起表率作用。」

七月,武皇又在幽州徵兵,劉仁恭出言不遜,武皇寫信責備他,劉仁恭看著信大罵,又把信扔到地上,並且囚禁武皇的使者。

八月,武皇大舉發兵討伐劉仁恭。

九月,大軍到蔚州。

六日,晨霧瀰漫一陰一暗,占卜者說不利於深入。

九日,進攻安塞,一會兒有報告說:「燕州將軍單可及領騎兵到了。」

武皇正在設酒席聚會,前鋒又來報告說「:賊軍到了!」武皇問「:劉仁恭在哪裡?」

答道:「只看見單可及等人。」

武皇瞪著眼睛大怒道「:單可及輩哪能與我配敵!」於是催促出兵。

燕軍已在攻擊武皇軍寨,武皇乘醉殺敵,燕軍潰散。

這時步兵望見賊軍而退兵,被燕軍抓住機會,大敗於木瓜澗,又突然大起風雨雷電,燕軍撤回,武皇才醒酒。

二十二日,進軍到代州,劉仁恭派使者向武皇謝罪,武皇也回信答覆,從此互傳檄書來往十幾次。

光化元年(898)一月,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都寫信給武皇,請修和好,共同輔助王室,兼求助民夫工匠修繕秦宮,武皇答應了。

四月,汴將葛從周入侵邢、名、磁等州,十來天之內,三州接連被攻陷。

汴人任葛從周為邢州節度使。

大將李存信收集軍隊從馬嶺而回。

八月二十五日,天子自華州回宮。

這時,天子因剛回宮,希望諸侯和睦相處,賜詔書給武皇,令他與汴帥和好。

武皇不想先給汴帥去信,便寫信給鎮州王容,令他傳達自己的意思。

第二年,汴帥派使者帶書信禮物來修好,武皇也予以回報。

從此使者車駕交相來往,朝野互相慶賀。

九月,武皇派周德威、李嗣昭率兵三萬出青山口,一逼一近邢州、名州。

十月,在張公橋與汴將葛從周相遇,交戰後,武皇軍隊大敗。

這個月,河中王珂來告急,說王珙引汴軍來犯,武皇派李嗣昭帶兵三千援助,在胡壁堡紮營。

汴軍一萬多人前來拒戰,李嗣昭擊退他們。

十二月,潞州節度使薛志勤去世,澤州刺史李罕之帶本軍夜裡進入潞州,占城叛變。

李罕之對武皇去信說「:薛鐵山剛死,潞州百姓無主,我擔心城中有變,便自作主張加以鎮守安一撫。」

武皇令人責備他,李罕之便歸順汴州。

武皇派李嗣昭帶兵討伐,攻下澤州,收捕李罕之家屬,押送晉一陽一。

光化二年(899)一月,李罕之攻陷沁州。

三月,汴將葛從周、氏叔琮自土門攻陷承天軍,又攻陷遼州,進軍榆次。

武皇令周德威打擊他們,在洞渦驛打敗汴軍,氏叔琮棄營逃走,周德威追擊,出石會關,殺死一千多人。

汴軍又攻陷澤州。

五月,武皇令都指揮使李君慶帶兵收復澤州、潞州,被汴軍打敗而回。

武皇任李嗣昭為都指揮使,再次進攻潞州。

八月,李嗣昭在潞州城下紮營,前鋒已攻下澤州。

此時由汴將賀德倫、張歸厚等把守潞州。

這個月,賀德倫等人棄城逃走,潞州平定。

九月,武皇上表推薦汾州刺史孟遷為潞州節度使。

光化三年(900),汴軍大舉入侵河朔,幽州劉仁恭向武皇請求援軍,武皇派周德威率五千騎兵救援。

七月,李嗣昭攻堯山,到內丘,在沙河擊敗汴軍,進攻並佔領了名州。

九月,汴帥朱溫親自帶兵三萬包圍名州,李嗣昭棄城而歸,葛從周在青山口伏擊,李嗣昭軍失利。

十月,汴軍乘勝侵犯鎮州、定州,鎮州、定州害怕,都向汴州交納錢物。

這時,周德威與燕軍劉守光在望都擊敗汴軍二萬,聽說定州王郜奔來,便回師。

這個月,天子加武皇實封一百戶。

武皇派李嗣昭率步兵騎兵三萬攻克懷州。

進攻河一陽一,汴將閻寶率軍援助,李嗣昭退保懷州。

天復元年(901)一月,汴將張存敬攻陷晉、絳二州,帶兵二萬駐紮在絳州,以扼守武皇援軍的來路。

二月,張存敬一逼一近河中,王珂向武皇告急,使者來往不絕於路。

王珂的妻子..國夫人是武皇的一愛一女,也寫信來,懇切求援。

武皇回信說:「敵軍阻擋了道路,寡不敵眾,我救你就會和你一起滅亡,可以和王郎棄城回到朝廷。」

王珂只得與張存敬講和。

三月,汴帥自大梁來到河中,王珂出來迎接,接著遷徙到汴州。

天子以汴帥朱溫兼鎮守河中。

武皇從此不再能救援京師,霸業因此而中途衰落。

四月,汴將氏叔琮率兵五萬自太行路侵犯澤州、潞州,魏博大將張文恭領軍隊自新口進入,葛從周領兗州、鄆州眾兵自土門進入,張歸厚以邢州、名州眾兵自馬嶺進入,定州王處直眾兵自飛狐進入,侯言以晉州、絳州兵自一陰一地關進入。

氏叔琮、康懷英在澤州的昂車紮營。

武皇令李嗣昭帶三千騎兵赴澤州援助李存璋,存璋逃回。

氏叔琮軍到潞州,孟遷開城門迎接,沁州刺史蔡訓也以城投降汴軍,氏叔琮帶著所有眾兵到石會關。

這時,偏將李審建先帶兵三千駐在潞州,也和孟遷向汴軍投降,到氏叔琮入侵時,李審建做他的嚮導。

汴軍在洞渦紮營,別將白奉國與鎮州大將石公立自井陘進入,攻陷承天軍。

進攻壽一陽一時,遼州刺史張鄂獻城向汴軍投降,晉一陽一城中人一大為恐慌。

此時大雨連著下了十幾天,汴軍聚集駐紮了很多士兵,糧草供一應不夠,又有很多人生痢疾、瘧疾,軍人多有死亡。

同時大將李嗣昭、李嗣源每夜率驍勇騎兵突擊到營中掩殺,敵兵十分恐懼。

五月,汴軍都退走。

氏叔琮軍出石會,周德威、李嗣昭以一精一銳騎兵五千跟蹤追擊,殺戮數萬。

起初,汴軍將要入侵時,汾州刺史李瑭據城叛變,與汴軍聯絡,到這時武皇令李嗣昭、李存審帶兵討伐他。

這一年,并州、汾州饑荒,米價暴一漲,人多依附李瑭叛亂,李嗣昭盡力攻城,三日後攻下,捉住李瑭等斬於晉一陽一街上。

氏叔琮回師路過潞州時,抓走孟遷南歸。

汴帥任丁會為潞州節度使。

六月,派李嗣昭、周德威帶兵出一陰一地關,進攻慈、隰二州,隰州刺史唐禮、慈州刺史張瑰都獻城投降。

武皇因為汴軍勢力正旺盛,難以用武力制一服,便假裝自己屈服以穩住他們,派牙將張特持禮物書檄告訴對方,陳述當前利害關係,請修復舊好。

十一月四日,朱溫在渭水邊紮營。

六日,天子出巡到鳳翔。

武皇派李嗣昭率兵三千自沁州前往平一陽一,在晉州北與汴軍相遇,斬首五百級。

天復二年(902)二月,李嗣昭、周德威領大軍自慈州、隰州進攻晉州、絳州,在蒲縣紮營。

十八日,汴將朱友寧、氏叔琮帶兵十萬,在蒲縣之南紮營。

二十八日,朱溫親自領軍到晉州,周德威軍心大為恐慌。

三月十一日,長虹貫穿周德威營地上空。

十二日,氏叔琮率軍來戰,周德威迎戰,被汴軍打敗,兵仗、輜車全部丟光。

朱友寧長一驅一直一入到汾州,慈、隰二州又被汴軍佔據。

十五日,汴軍在晉一陽一西北紮營,攻城西門,周德威、李嗣昭沿山保著剩下眾兵而回。

武皇驅趕壯丁登上城牆拒守,汴軍攻城一日急過一日,武皇召來李嗣昭、周德威等商量準備出奔去雲州,李嗣昭認為不行。

李存信堅持請武皇暫且進入北方蕃族地界,以後再圖謀反攻,李嗣昭等人仍堅持自己的看法相爭,太妃劉氏也在宮裡極力勸說,武皇才作罷。

過了幾天,流散的士兵又集合到一起,城中稍為安定。

李嗣昭和李嗣源夜裡攻入汴軍中,斬將奪旗,敵人來不及抵抗,自相驚擾。

二十一日,朱友寧燒掉軍營逃走,周德威追到白壁關,俘斬數萬,因而收復慈、隰、汾等三州。

天復三年(903)一月,天子自鳳翔回京城。

五月,雲州都將王敬暉殺刺史劉再立,以城歸順劉仁恭。

武皇派李嗣昭討伐他,劉仁恭派將軍率兵五萬來援助雲州,李嗣昭退兵保守樂安,燕人俘虜了王敬暉,棄城而去。

武皇大怒,鞭打李嗣昭和李存審並且罷免他們官職。

這時,親軍幾萬都是邊塞部族人,動不動就違反紀律,百姓深受其苦,身邊的人對武皇說到此事,武皇說:「這些人膽量過人,幾十年跟隨我征伐,近年以來,國庫空虛,眾軍士家中靠賣馬度日。

現在四方諸侯都在懸重賞召募勇士,我如果用法紀約束他們,太嚴格了他們會離開我,我又怎能獨存呢!等到時運好轉後,我自然有辦法處置。」

天..元年(904)閏四月,朱溫一逼一迫天子遷都到洛一陽一。

五月一日,天子下令授武皇為葉盟同力功臣,加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

八月,朱溫派朱友恭在洛一陽一宮殺死昭宗,由輝王即帝位。

告哀使到晉一陽一時,武皇朝南痛哭,三軍披孝守喪。

天..二年(905)春,契丹阿保機開始興盛,武皇召見他,阿保機領部族三十萬到雲州,和武皇在雲州東邊相會,握手甚歡,結為兄弟,十天後回去,留下一千匹馬,牛羊數萬,約好初冬大舉行動南渡黃河。

天..三年(906)一月,魏博誅殺了牙軍後,魏將史仁遇據高唐反叛朱溫,派人向武皇請求援軍,武皇派李嗣昭率三千騎兵攻擊邢州以響應他,在青山口與汴將牛存節、張筠相遇,李嗣昭失利而回。

九月,汴帥朱溫親自率兵進攻滄州,幽州劉仁恭派使者來求援軍,武皇便向劉仁恭徵兵,準備進攻潞州,以解除滄州之圍。

劉仁恭派掌書記馬郁、都指揮使李溥等人帶兵三萬,到晉一陽一會合,武皇派周德威、李嗣昭聯合燕軍攻擊澤州、潞州。

十二月,潞州節度使開門投降,武皇命李嗣昭為潞州節度使,把丁會帶回晉一陽一。

天..四年(907)一月七日,汴帥朱溫聽說潞州失守,便自滄州焚燒軍營逃走。

四月,天子將帝位禪讓給朱溫,朱溫奉天子為濟一陰一王,改元為開平,立國號為大梁。

這一年,四川王建派來使者,勸武皇各自在一方稱王,等消滅國賊朱溫後,再訪求唐朝宗室以接續帝位,然後各歸藩鎮。

武皇沒同意。

五月,梁太祖朱溫派其將軍康懷英率兵十萬包圍潞州,康懷英驅使士卒,修築堡壘環繞潞州州城,城中音信斷絕。

武皇派周德威帶兵援救潞州,周德威在余吾駐軍,率領先鋒挑戰,每天都有俘獲,康懷英不敢接戰。

梁太祖因康懷英沒有戰果,便以李思安代替他,李思安引軍準備在潞城紮營,周德威領五千騎兵攻擊他,梁軍大敗,斬首一千多。

李思安退守堅壁,另外築外壘,稱之為「夾寨」,以抵抗武皇的援軍。

梁太祖調發山東百姓運輸糧餉,周德威每天領輕騎襲擊他們,運路艱險,眾心更加恐慌。

李思安便從東南山口修築夾道,連接夾寨,以保證運輸,從此梁軍堅守夾寨。

十月,武皇生病。

這時晉一陽一城無故崩壞,占卜者認為不祥。

天..五年(908)一月一日,武皇病情加重。

四月,在晉一陽一去世,時年五十三歲。

遺令薄葬,發喪後二十七日除去喪服。

莊宗即位後,追諡為武皇帝,廟號太祖,陵墓在雁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舊五代史白話文
梁太祖本紀末帝本紀安王朱友寧傳密王朱友倫傳郴王朱友裕傳庶人朱友繈傳朱瑾傳王師範傳劉知俊傳羅紹威傳王珂傳韓建傳李罕之傳馮行襲傳葛從周傳謝彥章傳張歸霸傳趙匡凝傳張文蔚傳敬翔傳王重師傳朱珍傳李重胤傳張存敬傳寇彥卿傳龐師古傳徐懷玉傳王彥章傳楊師厚傳牛存節傳劉尋傳賀瑰傳羅隱傳仇殷傳段深傳武皇本紀莊宗本紀末帝本紀貞簡曹太后傳李克寧傳魏王李繼岌傳秦王李從榮傳許王李從益傳李嗣昭傳李繼韜傳李存孝傳王容傳康君立傳周德威傳符存審傳郭崇韜傳趙光逢傳李琪傳閻寶傳李襲吉傳安重霸傳張文禮傳董璋傳張全義傳朱友謙傳霍彥威傳王晏球傳李建及傳王思同傳安重誨傳豆盧革傳李愚傳任圜傳崔沂傳劉贊傳張憲傳王正言傳元行欽傳夏魯奇傳李嚴傳馬郁傳蕭希甫傳羅貫傳張承業傳張居翰傳毛璋傳溫韜傳段凝傳孔謙傳康延孝傳朱守殷傳楊彥溫傳高祖本紀少帝本紀廣王石敬威傳楚王石重信傳壽王石重繩傳景延廣傳張希崇傳桑維翰傳趙瑩傳趙在禮傳房知溫傳康福傳李周傳姚繪傳呂琦傳史圭傳盧質傳崔木兌傳萇從簡傳劉處讓傳皇甫遇傳白奉進傳劉遂清傳李郁傳鄭玄素傳馬重績傳陳玄傳范延光傳楊光遠傳安重榮傳張彥澤傳高祖本紀隱帝本紀李皇后傳蔡王劉信傳湘陰公劉繫傳王周傳史弘肇傳楊邠傳王章傳李崧傳蘇逢吉傳杜重威傳李守貞傳趙思綰傳太祖本紀世宗本紀恭帝本紀聖穆柴皇后傳宣懿符皇后傳高行周傳王殷傳史彥超傳唐景思傳趙暉傳馮道傳盧文紀傳盧損傳王仁裕傳齊藏珍傳王峻傳劉白皋傳孫晟傳李茂貞傳高季興傳高從誨傳馬殷傳劉言傳錢繬傳錢元繭傳楊行密傳楊溥傳李繯傳李景傳王審知傳劉守光傳劉陟傳劉晟傳劉崇傳王建傳王衍傳孟知祥傳孟昶傳契丹傳吐蕃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