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四、無極圖與太極圖:《老子》曰:「有生於無」,「有無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釋義》四、無極圖與太極圖

道德經釋義

四、無極圖與太極圖

無極即「無」,太極即「有」。

《老子》曰:「有生於無」,「有無相生」

這就是說,無極生太極,太極歸無極。

二者是縱向的派生關係。

無極是本,太極是末;無極是母,太極是子。

無極是源,太極是流;無極是總,太極是分;無極是全,太極是偏;無極是定,太極是變,等等。

無極順而生太極,太極逆而歸無極;無極動而生太極,太極靜而歸無極。

一本散為萬殊,萬殊歸於一本。

太極與無極的關係,是縱向的派生關係,太極中的十陰十和十陽十的關係,是橫向的對待關係。

可以用前者是母子關係、後者是夫妻關係來形容。

對於前一種關係,《老子》主張「復歸於無極」,萬物「復歸其根」,人「復歸於嬰兒」,社會「復歸於樸」,一切復歸於本。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聖棄智」、「絕學無憂」以及「致虛極,守靜篤」、「抱一為天下式」等等,都是主張崇本息末,守母存子,以「道」為本。

這樣,必能由一統萬,以寡治眾,「為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而無不治」,永遠立於主動、不敗之地。

「道」是全在全備全息全能的,抱守此「道」,必可使人自身得到昇華,發生質的,根本的變化,得道成真,成為全新的人。

《老子》所說的「聖人」,是「道」的人格化,是具有「道」的體十性十、特徵、氣質、品格的人,是真正的「得道者」。

《老子》倡導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榮,守其辱」,皆是指從負面走向正面,達到伸展之目的。

「去甚、去奢、去泰」、「守柔」、「處下」、亦是此意,目的在於「得道」。

如果守雄、守白、守榮、守剛、居上,圖榮華,享富貴,爭名逐利,姿情縱十欲,十胡十作妄為,如此就是失道失德,失道失德,不但百事無成,而且自身會遭到凶禍與毀墜。

《老子》全書八十一章主要闡述了無極圖和太極圖及其相互關係,講了天道和人道的關係,目的在於使人道取法於天道,由太極返回無極,使人回歸先天純粹的本十性十,使人的自然潛能得到全面的開發和利用,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同時能使社會穩定、國邦振興、天下太平、壽命延長。

《老子》五千文,最終歸到人。

旨在從人的生理、心理、智能、道德諸方面,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

《老子》發現了「道」,也發現了「人」。

「人」是「道」的代表。

「人」得了「道」,並與「道」合一,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自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有益於自身的人。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