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腳跟不著地,是謂跂踵而立。
邁著大步走,是謂跨行。
此兩句是以人的「立」、「行」來闡明真常自然之道的要意。
人站立時腳跟著地,身十子不偏不倚,穩穩當當,自然平易舒服,可以久立而不疲。
這是立的自然之道。
如果腳根不著地而站立,自感奇特有異於人,僥倖一時,卻失去了立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立。
人行走時,步子大小,隨著自己的足力, 一步一步前行,自自然然,不勞不累,雖久行而不怠。
這是行走的自然之道。
如果不根據自己的足力,邁開很大的步子向前奔躍,自感快速,卻脫離了行走的自然之道。
必不能久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固執己見者,是不明大理,以己為「是」者,是偏執一方,其「是」不可彰顯於眾。
稍微有點功勞就自居,常在人前誇耀自己,必不能成其大功。
自覺比人長,總感了不起,並在人前傲慢者,其實這樣的人沒有什麼長處。
「其於道也,曰余食贅行。
物或惡之。
故有道者不處。」
余食即剩飯。
贅是多餘。
「行」,古多作形解。
「跂立」、「跨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皆非自然之道。
而是故意造作,是有為之舉。
似同殘羹剩飯,多生之指頭。
非但無用,而且有累。
所以,有道德的人不去這樣做。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