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佐」,是輔助之意。
「強」是強行壓制。
為臣者,要順天理,體民情,以自然之道,輔佐人君治國理民。
不可專尚武力,濫用兵革。
孟子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即是此意。
作人君者,以道正心修德,國綱定會大振,上下定能同心同德,天下自然太平,萬民自然康樂,生靈自然不遭殺戳。
倘若專尚兵革,橫暴強行而威鎮天下,必然無形中失去天地之和,擾亂生靈自然之十性十。
人心背離,天下共怨,激起對方以兵力還報。
常言道:「你有殺人之刀,十逼十起了他射人的箭。」
試觀天下每次大亂,干戈四起,你還我報,一來一往,互相殘殺,皆因不以道治國,而由恃兵逞強所致。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師」:軍隊。
「荊棘」:有刺莉的灌木。
因興兵革,奪良民事農之力,服役於戰禍之中,干戈十騷十擾,庶民不能安居樂業,農事必廢,田園荒蕪,荊棘叢生。
在震撼山嶽的殺聲中,無數軍卒傷亡,其隱惡含嗔之氣蕩於太空,留下的父母妻子無贍無依,其傷感悲痛之情,號啕於人間。
天人共怨,萬姓同誅,軍隊所過之處,飛鳥不下,獸挺亡群,國民饑饉,盜賊叢生,瘟疫流行,妖孽橫生,怪異滋起。
故曰:「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已」:勝後即收兵。
既知興兵師,動干戈,遭天人共怨,萬姓同誅,那麼,在橫暴愚頑禍國殃民之時,鄰國恃強侵擾國土之際,不得已而用兵,戰勝之後,應立即停止戰爭。
雖戰勝了,但卻不敢恃強多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矜」:逞能。
「伐」:自誇。
「驕」:傲慢。
征戰成功,再不可以逞能、自誇、驕傲,而應該認為是這些橫行霸道、禍國殃民的愚頑之徒十逼十得我們不得已才這樣做。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巳。」
物壯大了,超過了限度,就要趨向於枯老,這就失去了柔和自然之道。
如失去了柔和自然之道,那正是滅亡的前因。
此章經義涉及於養生。
人君者,是喻心。
天下者,是喻身。
人素日應懷念仁慈,潛認憤怒,以柔和誠意而輔之於心,言行舉止,不可狂妄粗十暴。
如此這般不求長生而自長生。
相反,如為求其生而喜怒哀樂過甚,舉止蠻橫粗野,便似用兵力強制一樣,必然無形中促使心情躁動,百脈不調,疾病來攻,有不幸還報於身。
每當劇烈地舉心運念之後,渾身感覺不快,就是本章中所講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等喻。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