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一、 引述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自然主義哲學家。
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經》「亦稱《老子》」,是一部博大十精十深、詞意錘煉的哲理詩。
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像寶塔之巔的明珠,璀璨奪目,照耀著我國的古老文明,對我國古代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各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它無論對於中華民族的十性十格的鑄成,還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能結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
它不僅包含十著宏奧的哲理,而且蘊藏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十體科學、思維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猶如汪洋大海,內容包羅萬象。
它以罕見的深度、廣度和十精十度而著稱於世。
不僅驅使著古代萬千的學問家為之作注,探其玄秘,釋其奧義,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方科學家步入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能的底蘊。
古今中外,研究和註釋《老子》的人難以計數,有關著述汗牛充棟。
在古代,有從養生方面研究和註釋的,如河上公、呂洞賓;有從哲學方面研究和註釋的,如王弼;有從政治權謀方面研究和註釋的,如唐玄宗、宋徽宗等等。
各述己見,莫衷一是。
在現代,則有從科學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和註釋的。
有人認為此書是一部養生學著作;有人認為此書是一部哲學著作;有人認為是一部政治著作;有人認為是一部兵法;有人認為是一部科學著作,等等,眾說紛紜。
這些理解既有片面十性十,又有合理十性十。
「道」是渾全之樸,「眾妙之門」。
從某一側面來理解,把它當成某一局部的東西,是盲人摸象,顯然是片面的。
從另一方面看,「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從這方面來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現代,一些人根據西方哲學概念,把「道」解釋成了「物質」、「十精十神」或「規律」。
這些解釋都不符合《老子》本義。
「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質」,也不是思慮的「十精十神」,更不是理十性十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
「物質」、「十精十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氣,混元無極,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氣場,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十精十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原始材料。
「可道」、「德」、「下德」都是「道」的派生物。
只有正確理解了「道」,才能正確理解「德」,從而以此為鑰匙,正確理解《老子》全書。
從常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通常的經驗和知識,順著常規的思路,不可能對「道」的妙諦有真正的徹悟。
因而, 一般學者,由於未能從萬有中超脫出來,他們從各個側面理解「道」,從常識的觀點說明「道」,由此偏離《老子》的本來意義,勢所難免。
對「道」的片面理解,必然造成對《老子》一書的歪曲解釋,埋沒這本書的重大價值。
道教把老子奉為始祖。
《道德經》是道教的基本經典。
"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
"道"是《老子》一書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學說的十精十華所在。
道教本身對自己的基本經典《道德經》有傳統的理解。
這種理解和一般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道教對此書的秘機是師傳口授,代代相傳的,對其玄理奧義是在修真養十性十的長期實踐中理解、頓悟的。
據傳老子百六十餘歲而去,他本人就是功夫極深的修煉家。
他所闡述的大宇宙的基本原理,只有在人身的長期修煉及直覺沉思中才能徹悟。
「道」在天,亦在人;在身,亦在心。
筆者躬身研究道學三十餘載,謹研《老子》、《莊子》、《周易》二十餘年,對「道」尤為殫十精十竭慮,悉心研探,在長時間的修持中悟解。
為《老子》作注,是多年研討、靜悟的結果,實非一時之願,一日之功。
在中西文化融合,老莊研究成為熱門,道教養生法風十靡十世界的今天,用道家自己的方法和觀點,對《道德經》作以基於本來意義的闡釋,把其中的科學十精十華挖掘出來,使之宏揚於世,為振興中華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服務,便是本書的初衷。
《道德經》主要講了「道」、「可道」、「德」、「下德」幾部分。
筆者認為:「道」和「德」乃是一無極圖;「可道」與「下德」乃是太極圖。
八十一章的全部內容,可以由這兩個圖囊括無遺。
只要理解了這兩個圖,就抓住了全書的根本,就可以此為鑰匙,打開 《道德經》這一神秘宮殿的大門,理解全書。
以下從縱橫兩個方面用此二圖對「道」、「可道」 、"德"、 "下德"作一闡釋。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