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
此章以用兵之道,喻示人們處事接物宜於真誠仁慈,含虛自斂,晦跡韜光。
以此理事,而事事必理;以此接物,而物物順應。
天道不爭而萬物自化,聖人不爭而萬民自歸。
作為將帥,以修德畜眾,不以威武耀示於人,三軍自然誠服。
項羽在鴻門設宴,暗施埋伏,刀出鞘,弓上弦,武士林立,欲殺劉邦,卻被一個手無寸鐵的張良所挫敗。
劉邦心懷仁慈,入鹹十陽十未動一刀一槍,而子嬰自縛納降。
因封府庫,散宮女,封三秦,以此深得秦民之心。
「善用人者為之下。」
不以已為能,而以國事為重,以萬民為上,禮賢下士,恭敬一切,賢能者定能效其力。
劉邦築台拜將,本著一片赤誠之心,感韓信為漢室效力。
劉備三顧茅廬,才得諸葛亮匡扶漢室,鞠躬盡瘁。
此乃「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如能體其真常之道及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然之德,必能在修身、齊家、治國、理民,以至於處事接物,皆能隨心應手,不爭而自得,不勞而自成,賢能者自然效其力。
天道的運行,上古的行十事,雖有德而不自以為德,更不有意為德。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