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六十三:聖人十體虛無之妙道,法天地自然之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釋義》六十三

道德經釋義

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聖人十體虛無之妙道,法天地自然之德,不背理徇私,無為而自然成就。

以無為而為,人不能知,不能見。

如天道無為而無不覆;地德自然而無不載,兩無為相合,萬物自然化生,雖「無為,而無不為」。

聖人順天理,合人情,無有造作,不敢妄為,故國治而天下太平。

常人貪名逐利,飲酒作樂,以此情十欲為味。

常言說:「君子之十十交十十淡如水,小人之十十交十十甘如醴。」

小人專尚情十欲之味,非長久之樂味。

聖人以道為味,是無味之味。

雖是無味之味,其味長久至極。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修道者,不論大、小、多、少,於我有怨者,均以德報。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常人不然,不分大、小、多,少,以怨報怨,人由怨而加於我,我以怨還報於他。

你還我報,一來一往,無有止期。

如怨以德報,人必以德感,彼此相化為無事,其怨頓消。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

欲圖難事,先從易處著手;欲為大事,先於細處起步。

天下難事,須從易處著手;天下大事,須從細處起步。

這一規律,是不可逆轉的,可謂必然規律。

因此,依循這個規律的聖人,欲振國綱,治理天下,首先要從細微的心地上,存其善良,建立好生之德,謙讓處下。

久而久之,德馨天下,聲震四海,欲平天下,不求然而自然成功。

常人則不然。

《周易·系辭下傳》中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是以惡積而不掩,罪大而不解。」

《太上感應篇》言:「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舉心運念,語、視、行雖為細小,但久而久之,量大質必變,其結果所帶來的禍福卻不小。

方寸之心的一念雖小,起於正者有福,動於邪者種禍。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喜歡誇海口,妄自輕諾,以言語輕易許之於人,言行不能兌現,必無著落。

行十事不思前慮後,不量事之輕重,審事之可否,而輕浮淺躁,認為事事容易,其結果必然被動,困難重重。

因此,聖人知易守難,常以易當難而作準備,所以終無困難。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