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一
「道。」
道教經典《清靜經》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由此可見,《老子》所謂「道」,實為十陰十陽十未判之前的混元無極。
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萬物之根蒂,造化之樞機。
它無形無象,無色無臭,無所不在,無所不備,充塞宇宙,遍滿十方,不增不減,永恆常存。
它本無形而不可名,但卻真實存在。
老子為了使人承認它、研究它、掌握它、運用它。
故以「道」名。
「可道,非常道。」
混沌初開,十陰十陽十始判,清濁肇分,乾坤定位,是謂太極。
在天有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在地有東西南北,山川湖海;天地之間有飛潛動植、人間社會。
這些有形有象之事物,皆有生有減,有成有毀,不能永恆常存。
這些可生可滅的萬事萬物,皆屬「可道」的範圍。
因有形質,處於變化之中,故謂「非常道」。
「名。」
此「名」指「道」之命名。
混元無極大道,無形無象,立「道」為名,此名實為常名。
「可名,非常名。」
「可名」是指「可道」之名。
「名」由何起?"名"由實存事物而起。
名至於實。
有物才有名。
宇宙間的事事物物,千差萬別,各具特十性十,為了區別它們,才安名立字。
由於這些名稱概念所代表的事物可生可滅,因而標誌它們的名稱概念也必然是可生可滅的"可名」。
由「可名」代表的萬事萬物生滅運化、變動不居,故凡「可名」皆「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因無形無象,故無名。
「道」之名實為強名。
虛無的大道無形而無名,它早於天地而存在,故謂「天地之始」。
「有名」是指宇宙天地。
天地是指有形有象的具體事物,是最早的實物,其名亦是最早的名。
萬物由天地而生,故有形有名的天地謂之「萬物之母。」
「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
「常無慾」者,是指未被後天情十欲鑿喪的先天體十性十,至清至靜,在杳杳冥冥之中能洞觀萬物至微至妙的造化之機。
「常有欲」者,是指先天的虛無體十性十已動,變為後天的情十欲。
心智可以思慮的,耳目可以見聞的,均屬事物粗糙的形體和外殼——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兩者」,是指至清至靜的先天十性十體,生化天地萬物的虛無妙氣,二是指後天有心有念的情十欲,天地萬物的終成之僥。
兩者名雖不同,卻均由先天虛無的混元無極所生。
物之始生之機為妙,物之終成之體為僥;人心靜之為十性十,動之為情。
兩者同出於宇宙的本源——無極大道。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無朕兆、無端倪、無形象、無邊際,至為深遠者,謂之「玄」。
至微又微、至遠又遠、至隱又隱,無法估量者,謂之「又玄」。
玄之又玄、深不可測的虛空之中含藏著生育之機、萬化之妙,萬事萬物及其運行變化莫不由此而生出,故此真空妙相謂之「眾妙之門」。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