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七十三: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惑,孰知其故?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釋義》七十三

道德經釋義

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惑,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剛強橫暴,冒然從事者,謂之「敢」。

柔十弱謙下,審時度世,探其深淺者,謂之「不敢」。

逆天理、背人倫、逞剛強,十胡十作非為,肆無忌憚,輕生粗十暴的這類人,不是遇毒手以傷身,便是遭刑罰以殞命。

故稱「殺」。

時懷仁慈之心,體恤生靈,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見義勇為,謙虛謹慎之人,天下共服,人人擁戴。

此乃「活」。

「敢」與「不敢」,兩種結果不同:勇於「敢」,因剛強而喪命,是「害」;勇於「不敢」,持之以柔十弱謙下,可以保身,是「利」。

當然天道循環,仍然厭惡的是勇於恃強, 橫暴不體仁慈者,但常人有所不知。

此兩者,即便是通曉事物情理的聖人也感到尚難把握。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四時運行,有生有殺。

秋冬不爭,萬物自然凋零而收藏;春夏不言,自然冰消雪融,萬物生長。

不須召喚,寒暑十十交十十遞,晝夜往來。

天道運行,寬緩平易,萬物自然而生化。

由此說明,天道的運化規律,自然法網的孔雖大,卻粒米不漏。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或正或邪,或善或惡,無論大小多少,只要為下,定有所報。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