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二十三:十陰十陽十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牽強,不造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釋義》二十三

道德經釋義

二十三

「希言自然。」

十陰十陽十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牽強,不造作。

在寂靜活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時順理,「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繟 然而善諜"。

是謂"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

天地的運化若正常而不失調,則十陰十陽十平衡,睛雨適當。

這是天地正常的自然之道。

如十陰十陽十失調,大旱大澇必作,定有暴風驟雨之異常。

然而,大風、暴雨二者都不能長久。

人若輕舉妄動,私慾過甚,悖戾多端,十胡十作非為,亦如飄風與驟雨而不得終朝與終日。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大千宇內的萬事萬物,其十性十雖通於一,但情狀不一,趨向各異,其結果亦殊。

故有從於道的,有從於德的,更有從於失道失德者。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信不足,有不信。

道雖虛無清靜,不施言令,但人舉心運念,從於道者,道仍以應之。

德雖無為自然,無有賞罰施惠之動機,但人言談行十事從於德者,德亦以應之。

若人失道失德輕動妄為,雖用機智,以求治理,尚言教以彰法令,明玩技巧以求索,道則以失道失德而應之。

在上者,對下民不體天地的好生之德,不懷真誠之意,而下民亦以此還報於上。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