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二十二:「曲」、「枉」,是冤屈之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釋義》二十二

道德經釋義

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枉」,是冤屈之意。

弱己饒人,潛忍忿怒,忍柔委曲,自然周全己身。

此是「曲則全」。

「直而不肆」,「受辱不怨」,含冤受屈,自有伸展之日。

如文王枉囚於羑里七載,終於成就周之大業。

「恭敬一切」,虛心謙遜,不論遠近,貴賤之人,自然歸服於己。

是謂「窪則盈」。

守敝自修,方能日新而有上進。

「道」為萬化之根本。

只有一點,至簡至易,如求得者,可知萬物之十性十,曉萬殊之理。

如妄追萬匯之繁,必然迷於歧途,如墜煙海。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萬物雖殊,皆秉道之一氣而生。

故《周易·系辭》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古人曰:「得其一,萬事畢。」

是混元無極大道。

在人身即謂一點虛靈不昧,在物則為自然之十性十體,即未散的一元之樸。

因此,有道的聖人,常抱守自然真一的體十性十,而應於天下萬事萬物。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含其明而不自以為是者,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

不固執己見,其理必明。

默默潛行,不炫耀己之有功,其功必能永存。

雖有才能,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

正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過他。

以上四點,是闡明「抱一」的道理。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

「曲則全」一語,是古聖人之所言,並非虛言妄語。

只要守真理、行正道、眼下委曲,將來能普行天下,全備己身。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