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
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昔:指天地萬物的開始。
一:指先天的混元一氣,亦指十陰十陽十平衡,和諧統一之特徵。
未有天地萬物之前的混沌之初,是為先天的混元一氣,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無大無小,無貴無賤,是謂混然一體。
此謂「一」。
「天得一以清。」
天地萬物皆依次混然一氣而生,由一至萬,「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在十陰十陽十始判,清濁兆分之際,輕清者上浮為天,重濁者下凝為地。
因天得此「一」,故有日月星辰之運轉,春夏秋冬之十十交十十替,風雲雨雷之興作。
天道運行,萬類白化,始終處於和諧有序狀態,一派清明之景,毫無混亂之象。
此謂「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先天混元一氣的基本特點,是十陰十陽十平衡,和諧統一。
由重濁之氣下降凝聚而成的地球,內有核、幔、殼三層,外分熟、十溫十、寒五帶,佈局嚴整,井然有序,自然運轉,平穩安寧。
若十陰十陽十不平,失去統一必火山爆發,地震,山崩,災禍四起。
只有得此「一」,方能不失常序,平穩安寧。
此謂「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周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又曰:「十陰十陽十不測之謂神」。
此「神」指十陰十陽十二氣的功能及妙用。
十陰十陽十二氣十十交十十感,達到平衡與統一是謂混元一氣。
故「一」即道。
「道」雖無形無象,卻生物生人,為「眾妙之門」。
此生化之門至妙至靈。
此謂「神得一以靈」。
若十陰十陽十不平,二氣不十十交十十;和諧破壞,則不能生物生人,妙靈之十性十亦必喪失矣。
「谷」即空谷。
水止於平,道止於中。
天道是背高就下,損余補缺,自達平衡。
谷若低凹之處,水自流來自然充盈。
谷所以能自然盈十滿,全由「道」之平衡之理所致。
萬物由十陰十陽十二氣合和而成。
十陰十陽十不合,不得統一,則萬物無由以生。
孤十陰十不生,獨十陽十不長。
只有二氣十十交十十感,合而為一,方能生出萬物。
侯王為天下至尊至貴者。
此謂至上。
而侯王常以「孤」、 「寡」、「不谷」自稱,自認為至下。
此至上與至下折中平衡,達至中平,此謂「一」。
至高無上的侯王若能出之於言,踐之於行,自然無為,柔十弱謙下,不貪財貨,不施暴政,以百姓心為心,以十愛十民為至上,則必為萬民擁護,四海賓服,天下太平,百業興旺,風氣淳正。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以上的」清」、「寧」、「靈」、「盈」、「生」、「正」,皆由混元一氣的平衡統一原理所致。
相反地,若天不能保持「清」,則必然會紛亂破裂;地不能保持「寧」,則必然爆發火山地震;神不能保持「靈」,必然喪失靈妙之功能;谷不能保持「盈」,必然自行枯竭;萬物不能生長繁衍,必然衰亡絕滅;侯王不能保持權勢和地位,就要垮台。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
此其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
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道」的體十性十是中平。
所以,貴必須以賤為根本,高必須以下為基礎。
只有這樣,才能合「道」。
因此,侯王自稱為「孤」、「寡」、「不谷」。
這不正是「貴以賤為本」麼?難道不是麼?其實,侯王這樣做,正是為了達到平衡,以合於「道」。
這和造車的道理一樣。
車未造成時,各種零件亂七八糟,各自分立,自以為是,而在車造成後,各種零件則同合於一車之中,共同起著運載的功能,其零件的長短、大小、高低、貴賤等差別全部消失於此車之中。
美玉本來是珍貴的,石頭本來是粗賤的。
為了使兩者達到平衡與統一,使其貴賤相合於一體之中,我不看重珍貴華美的碌碌之玉,亦不厭棄粗糙鄙陋的硌硌之石。
而將它們平等看待,不分貴賤。
此章總旨,在於說明萬事萬物皆分為對立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平衡、合和與統一,可以得到好的、吉的結果;反之,若彼此分裂,十陰十陽十不十十交十十,不能合和與統一,則必然得到壞的、凶的結果。
本章主要講了對立面合和統一的重要十性十。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