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釋義》六十六:最低處,百川皆歸,自然而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釋義》六十六

道德經釋義

六十六

「十江十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最低處,百川皆歸,自然而然。

十江十海所以能為百谷王,是因為它居於最下處。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因此,聖君明王,取法十江十海善於處下而為百谷王。

欲在萬民之上,首先應謙虛處下。

《周易·謙卦》云:「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此段的中心意思是說,無論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神鬼之道,均宜謙恭卑下,方可亨通永久,方能光明,方能成功。

雖處低下,任何事物不能超越它。

彖曰:「 勞謙 君子,萬民服也。」

因此,聖人能在人上者,是因為他謙恭自卑,虛心接物;能在人前者,是因為他謙讓「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故曰:「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聖人處上,使萬民悅服,所以受人擁戴而不以為重;聖人處前,使萬民推崇,所以受人崇拜而不以為害。

天下樂舉,萬民自然不會厭惡和拋棄。

因為他處於自然,而非有意去爭,所以天下萬民沒有和他去爭的。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釋義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