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讀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原文】
子華1使於齊,冉子2為其母請粟3。
子曰:「與之釜4」請益。
日:「與之庾5」。」
冉子與之粟五秉6。
子曰:「赤之適7齊也,乘肥馬8,衣9輕裘。
吾聞之也:君子周10急不繼富。」
【註釋】
1子華:孔子的學生,姓公西,名赤,字子華。
2冉子:即孔子的學生冉有。
《論語》中稱孔子的學生為「子」的只有曾參、有若、閔子騫、冉有四人。
3粟:小米。
4釜:古代量名,相當於當時的六斗四升,約合今量一斗二升八合。
5庾(yu):古代量名,相當於當時的二斗四升,約合今量四升八合。
6秉:古代量名,相當於當時的一百六十斗,即十六石,五秉則是八十石,約合今量十六石。
7適:到。
8乘肥馬:不是指騎肥馬,而是指乘坐肥馬拉的車。
9衣(yi):作動詞用,當「穿」字講。
10四周:救濟。
【譯文】
公西赤出使齊國,冉有替公西赤的母親請求小米。
孔子說:「給他六斗四升。」
冉有請求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他二斗四升。」
結果冉有竟給了他八十石。
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坐的是肥馬駕的車輛,穿的是又輕又暖的皮袍。
我聽說過:君子周濟急需而不給富人添富。」
【讀解】
這一段的背景,大概是孔子當政為官的時候,所以才有學生公西赤到齊國去做大使,才有孔子撥給他安家口糧的問題。
而學生冉有大概是在做總管一類的角色,居然「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不顧老師的意見,一下子給了親密的同學公西赤遠遠超過老師規定指標的安家口糧。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孔子並沒有為此而大發雷霆,也沒有撤職查辦冉有,而只是語重心長地說:「公西赤到齊國去會過得很好,完全有能力負擔他母親的生活,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他錦上添花了,而要去周濟周濟那些窮困的人,為他們雪中送炭。」
這就是所謂「求人需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
凡事都有輕重緩急,聖人的心裡是非常有數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事又何嘗不應作如此處理呢?
與其替一人錦上添花,不如為人雪中送炭。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