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讀
好惡不等於是非
【原文】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嚴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譯文】
子貢問道:「一鄉的人都喜歡他,怎麼樣?」
孔子說:「還難說。」
子貢又問:「一鄉的人都厭惡他,怎麼樣?」
孔子說:「還難說。
不如一鄉的人中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
【讀解】
一鄉的人都喜歡他,他可能是一個好好先生,用孔子、孟子的話來說,可能是一個鄉原先生,因此,不一定是好人。
一鄉的人都厭惡他,他可能是一個特行獨立,鶴立雞群的人,因此,不一定是壞人。
只有當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時,我們才可以肯定他是一個好人。
所以,,群眾意見也不是絕對正確。
正因為如此,孔子才在另一個地方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衛靈公》)要求對輿論必須分析考察,堅持是非標準,而不可簡單盲目地從眾。
我們今天考察幹部,任用人才,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呢?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