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讀
恰到好處
【原文】
子問公叔文子1於公明賈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賈對曰:「以4告者過也。
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註釋】
1公叔文子:衛國大夫公孫拔,衛獻公的孫子,謚貞惠文子。
2公明賈:衛國人,姓公明,名賈。
3夫子:先生,這裡指公叔子。
4以:此。
【譯文】
孔子向公明賈打聽公叔文子,說:「當真嗎?他老先生不講話,不笑,不獲取嗎?」
公明賈說:「這是傳話人說過了頭。
他老先生在時機恰當的時候講話,因此別人不厭煩他所講的話;高興了出後才笑,因此別人不討厭他笑;該獲取的才獲取,因此別人不厭惡他獲取。」
孔子說:「原來是這樣,難道真是這樣嗎?」
【讀解】
聖人雖然對公叔文子是否真是這樣做還有所懷疑,但對這樣做的正確一性一卻是沒有懷疑的了。
公叔文子的做法概括起來說就是。
該說話的時候就說話,快樂的時候就笑,該獲取的時候就獲取。
反過來說,不該說的時候就不說,比如說,在法西斯主義的一婬一威下,你說什麼呢?在封建專制的文字獄下,你寫什麼呢?不該笑的時候就不笑,比如說,在人家被車撞了的時候,在人家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時候,你笑什麼呢?在光著屁一股卻自認為穿著美麗的新衣的皇帝面前,你笑什麼呢?尤其是,不該獲取的時候就不要獲取。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陳毅)貪一污受賄,貪贓枉法,這些都是獲取不得的,所以不要獲取。
歸結起來就是,凡事都有原則,言笑都有分寸,而其調節的槓桿便是。
當然,最大的難度也正是在這「」四個字上。
不然的話,聖人怎麼會對公叔文子是否做到了還心存懷疑呢?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