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讀
做人第一,學問第二
【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一愛一眾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註釋】
弟子:指學生或年紀幼小的人。
入則孝,出則弟:"入"指"入父宮",即到父母的房間裡去;"出"指"出己宮",即走出自己的房間與兄弟相處。
親仁:親近有仁德的人。
【譯文】
孔子說:"同學們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與兄弟相處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而講信用;博一愛一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做到了這些之後,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
"
【讀解】
首先是做人的品德修養,其次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
德育第一,智育第二,這兩者的關係是非常明確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要學習文化知識,一精一通學問之道,也只有從做人的體會、人生的經驗入手,才能夠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而不會成為讀死書的書獃子。
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第四回)的道理所在。
可見,不論是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的教育方針,還是在各級各類學校開設"德育"公共課,設專職"德育教授",都是持之有故,繼承著儒教傳統的。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