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讀
顏淵第十二
本篇內容較為豐富,尤其是論仁、論政的內容較為集中。
其上「克己復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者,政也」、「仁者,一愛一人」等都是名句。
全篇原文共24章,本書選22章。
克己復禮,為仁由己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1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口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註釋】
1一日:一旦。
【譯文】
顏淵問什麼是仁。
孔子說:「約束自己,使言語行動都合於禮,這就是仁.一旦約束自己而使言語行動都合於禮,天下也就歸依於仁了。
修養仁德全靠自己,難道會靠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具體細節。」
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不看,不符禮的不聽,不符合禮的不說,不符合禮的不做。」
顏淵說;「我雖然遲鈍,請讓我實行您的話吧。」
【讀解】
「克己復禮」在20世紀70年代的「批孔」運動中曾被用來做為孔子「拉歷史倒車」的罪證,並由此而稱孔聖人為「復辟狂」。
這是歷史的舊話,也是「文化大革命」的笑話,暫且按下提。
要提的是,克己復禮也罷,為仁由己也罷,都是儒學修身基本要求。
也就是顏淵說孔子對他「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子罕》)的「約我以禮」方面。
一句話,是對我們進德修業的德育要求。
這種要求是從思想認識方面來的,或者說是較為一抽一象而形而上的,而下面顏回「請問其目」所得到的回答,則是偏於實踐方面的,或者說是較為具體而形而下的,這就是視、聽、言、動,均須合禮。
那豈不是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約束得死死的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
關鍵是看你對「禮」作何理解。
漢代大儒董仲舒說:「夫禮,體情而防亂者也。
……非奪之情,所以安其情也。」
(《春秋繁露·天道施篇》)
可見,「札」本身是情理兼顧的,只不過要求用理一性一調節情感欲一望,使其不像脫韁野馬一樣失去約束罷了。
英國人波林布勒克說得好:「欲一望與感情是人一性一的發條,理一性一是統馭、調節它們的制動機。」
調節的目的就是「安其情」,使情感欲一望得到安適。
可惜後世儒生多半沒有能夠正確理解「禮」的「安其情」作用,而一味「奪之情」,結果成為《牡丹亭》中那言必稱「子曰」的陳最良(陳腐最良?)式的人物--冬烘先生一個!
這當然不是聖人的初衷了!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