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卷一下 高帝紀 第一下
(漢高祖劉邦)
【原文】
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
至固陵,不會。
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
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
良對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致也。
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
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
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
今能取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
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散也」。
於是漢王發使使韓信、彭越。
至,皆引兵來。
十一月,劉賈入楚地,圍壽春。
漢亦遣人誘楚大司馬周殷。
殷畔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迎黥布,並行屠城父,隨劉賈皆會。
十二月,圍羽垓下。
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
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
灌嬰追斬羽東城。
楚地悉定,獨魯不下。
漢王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節禮義之國,乃持羽頭示其父兄,魯乃降。
初,懷王封羽為魯公,及死,魯又為之堅守,故以魯公葬羽於谷城。
漢王為發喪,哭臨而去。
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
諸民略在楚者皆歸之。
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
初項羽所立臨江王共敖前死,子尉嗣立為王,不降。
遣盧綰、劉賈擊虜尉。
春正月,追尊兄伯號曰武哀侯。
下令曰:「楚地已定,義帝亡後,欲存恤楚眾,以定其主。
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魏相國建城侯彭越勤勞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擊眾,數破楚軍,其以魏故地王之,號曰梁王,都定陶。」
又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於是諸侯上疏曰:「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
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
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
又加惠於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
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
漢王曰:「寡人聞帝者賢者有也,虛言亡實之名,非所取也。
今諸侯王皆推高寡人,將何以處之哉?」
諸侯王皆曰:「大王起於細微,滅亂秦,威動海內。
又以辟陋之地,自漢中行威德,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
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願大王以幸天下。」
漢王曰:「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
於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
漢王即皇帝位於汜水之陽。
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
詔曰:「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
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
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長沙王。」
又曰:「故粵王亡諸世奉粵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諸侯伐秦,亡諸身帥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弗立。
今以為閩粵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
帝乃西都洛陽。
夏五月,兵皆罷歸家。
詔曰:「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半之。
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
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
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
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
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
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
諸侯子及從軍歸者,甚多高爵,吾數詔吏先與田宅,及所當求於吏者,亟與。
爵或人君,上所尊禮,久立吏前,曾不為決,其亡謂也。
異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與亢禮。
今吾於爵非輕也,吏獨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勞行田宅,今小吏未嘗從軍者多滿,而有功者顧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長吏教訓甚不善。
其令諸吏善遇高爵,稱吾意。
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
帝置酒雒陽南宮。
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先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而侮人,項羽仁而敬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先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群臣說服。
初,田橫歸彭越。
項羽已滅,橫懼誅,與賓客亡入海。
上恐其久為亂,遣使者赦橫,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發兵加誅。」
橫懼,乘傳詣雒陽,未至三十里,自一殺。
上壯其節,為流涕,發卒二千人,以上禮葬焉。
戍卒婁敬求見,說上曰:「陛下取天下與周異,而都雒陽,不便,不如入關,據秦之固。」
上以問張良,良因勸上。
是日,車駕西都長安。
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
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之。
九月,虜荼。
詔諸侯王視有功者立以為燕王。
荊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為燕王。」
使丞相噲將兵平代地。
利幾反,上自擊破之。
利幾者,項羽將。
羽敗,利幾為陳令,降,上侯之穎川。
上至雒陽,舉通侯籍召之,而利幾恐,反。
後九月,徙諸侯子關中。
治長樂宮。
六年冬十月,令天下縣邑城。
人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用陳平計,乃偽游雲夢。
十二月,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謁,因執之。
詔曰:「天下既安,豪桀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盡圖其功。
身居軍九年,或未習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憐之。
其赦天下。」
田肯賀上曰:「甚善,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
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夫齊,東有琅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
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
上曰:「善。」
賜金五百斤。
上還至雒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
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
詔曰:「齊,古之建國也,今為郡縣,其復以為諸侯。
將軍劉賈數有大功,及擇寬惠修-者,王齊、荊地。」
春正月丙午,韓王信等奏請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以碭郡、薛郡、郯郡三十六縣立弟文信君交為楚王。
壬子,以雲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立兄宜信侯喜為代王;以膠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子肥為齊王;以太原郡三十一縣為韓國,徙韓王信都晉陽。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爭功,未得行封。
上居南宮,從復道上見諸將往往耦語,以問張良。
良曰:「陛下與此屬共取天下,今已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一愛一,所誅皆平生仇怨。
今軍吏計功,以天下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過失及誅,故相聚謀反耳。」
上曰:「為之奈何?」
良曰:「取上素所不快,計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
三月,上置酒,封雍齒,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
罷酒,群臣皆喜,曰:「雍齒且侯,吾屬亡患矣!」
上歸櫟陽,五日一朝太公。
太公家令說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
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
後上朝,太公擁彗,迎門卻行。
上大驚,下扶太公。
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上心善家令言,賜黃金五百斤。
夏五月丙午,詔曰:「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
前日天下大亂,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
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秋九月,匈奴圍韓王信於馬邑,信降匈奴。
七年冬十月,上自將擊韓王信於銅-,斬其將。
信亡走匈奴,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故趙後趙利為王,收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
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
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
使樊噲留定代地。
十二月,上還過趙,不禮趙王。
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自歸雒陽,赦為合陽侯。
辛卯,立子如意為代王。
春,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
民產子,復勿事二歲。
二月,至長安。
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
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
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
上說。
自櫟陽徙都長安。
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夏四月,行如雒陽。
八年冬,上東擊韓信余寇於東垣。
還過趙,趙相貫高等恥上不禮其王,陰謀欲弒上。
上欲宿,心動,問「縣名何?曰:「柏人。」
上曰:「柏人者,迫於人也。」
去弗宿。
十一月,令士卒從軍死者,為-歸其縣,縣給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長吏視葬。
十二月,行自東垣至。
春三月,行如雒陽。
令吏卒從軍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復終身勿事。
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劉氏冠。
賈人毋得衣錦、繡、綺、E067、-、B076、E47B,躁兵,乘騎馬。
秋八月,吏有罪未發覺者,赦之。
九月,行自雒陽至。
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皆從。
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朝未央宮。
置酒前殿,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
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殿上群臣皆稱萬歲,大笑為樂。
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
十二月,行如雒陽。
貫高等謀逆發覺,逮捕高等,並捕趙王敖下獄。
詔敢有隨王,罪三族。
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鉗為王家奴,從王就獄。
王實不知其謀。
春正月,廢趙王敖為宣平侯。
徙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
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
二月,行自雒陽至。
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
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
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燕王、荊王、梁王、楚王、齊王、長沙王來朝。
夏五月,太上皇后崩。
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萬年。
赦櫟陽囚死罪以下。
八月,令諸侯王皆立太上皇廟於國都。
九月,代相國陳-反。
上曰:「-嘗為吾使,甚有信。
代地吾所急,故封-為列侯,以相國守代,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去-、黃來歸者,皆赦之。」
上自東,至邯鄲。
上喜曰:「-不南據邯鄲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為矣。」
趙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請誅守、尉。
上曰:「守、尉反乎?」
對曰:「不。」
上曰:「是力不足,亡罪。」
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
上-罵曰:「豎子能為將乎!」四人慚,皆伏地。
上封各千戶,以為將。
左右諫曰:「從入蜀、漢,伐楚,賞未遍行,今封此,何功?」
上曰:「非汝所知。
陳-反,趙、代地皆-有。
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計唯獨邯鄲中兵耳。
吾何一愛一四千戶,不以慰趙子弟!」皆曰:「善。」
又求:「樂毅有後乎?」
得其孫叔,封之樂鄉,號華成君。
問-將,皆故賈人。
上曰:「吾知與之矣。」
乃多以金購-將,-將多降。
十一年冬,上在邯鄲-將侯敞將萬餘人遊行,王黃將騎千餘軍曲逆,張春將卒萬餘人度河攻聊城。
漢將軍郭蒙與齊將擊,大破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馬邑,馬邑不下,攻殘之-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
卒罵,上怒。
城降,卒罵者斬之。
諸縣堅守不降反寇者,復租賦三歲。
春正月,淮陰侯韓信謀反長安,夷三族。
將軍柴武斬韓王信於參合。
上還雒陽。
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遠,數有胡寇,難以為國。
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為雲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
王、相國、通侯、吏二千石擇可立為代王者。」
燕王綰、相國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恆賢知溫良,請立以為代王,都晉陽。」
大赦天下。
二月,詔曰:「欲省俺甚。
今獻未有程,吏或多賦以為獻,而諸侯王尤多,民疾之。
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即郡各以其口數率,人歲六十三錢,以給獻費。」
又曰:「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
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
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
有而弗言,覺,免。
年老癃病,勿遣。」
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夷三族。
詔曰:「擇可以為梁王、淮陽王者。」
燕王綰、相國何等請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
罷東郡,頗益梁;罷穎川郡,頗益淮陽。
夏四月,行自雒陽至。
令豐人徙關中者皆復終身。
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
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
今立它為南粵王。」
使陸賈即授璽、綬。
它稽首稱臣。
六月,令士卒從入蜀、漢、關中者皆復終身。
秋七月,淮南王布反。
上問諸將,滕公言故楚令尹薛公有籌策。
上召見,薛公言布形勢,上善之,封薛公千戶。
詔王、相國擇可立為淮南王者,群臣請立子長為王。
上乃發上郡、北地、隴西車騎,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萬人為皇太子衛,軍霸上。
布果如薛公言,東擊殺荊王劉賈,劫其兵,度淮擊楚,楚王交走入薛。
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從軍;征諸侯兵,上自將以擊布。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軍於會缶。
布走,令別將追之。
上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發沛中-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上擊築自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皆和習之。
上乃起舞,-慨傷懷,泣數行下。
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
吾雖都關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
沛父老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
十餘日,上欲去,沛父兄固請。
上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
乃去。
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
上留止,張飲三日。
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得,唯陛下哀矜。」
上曰:「豐者,吾所生長,極不忘耳。
吾特以其為雍齒故反我為魏。」
沛父兄固請之,乃並復豐,比沛。
漢別將擊布軍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斬布番陽。
周勃定代,斬陳-於當城。
詔曰:「吳,古之建國也。
日者荊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後。
朕欲復立吳王,其議可者。」
長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請立為吳王。」
已拜,上召謂濞曰:「汝狀有反相。」
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
濞頓首曰:「不敢。」
十一月,行自淮南還。
過魯,以大牢祠孔子。
十二月,詔曰:「秦皇帝、楚隱王、魏安-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皆絕亡後。
其與秦始皇帝守塚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視其塚,復,亡與它事。」
陳-降將言-反時燕王盧綰使人之-所陰謀。
上使辟陽侯審食其迎綰,綰稱疾。
食其言綰反有端。
春二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綰。
詔曰:「燕王綰與吾有故,一愛一之如子,聞與陳-有謀,吾以為亡有,故使人迎綰。
綰稱疾不來,謀反明矣。
燕吏民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級。
與綰居,去來歸者,赦之,加爵亦一級。」
詔諸侯王議可立為燕王者。
長沙王臣等請立子建為燕王。
詔曰:「南武侯織亦粵之世也,立以為南海王。」
三月,詔曰:「吾立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於今矣。
與天下之豪士賢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輯之。
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食邑。
而重臣之親,或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賦斂,女子公主。
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
吏二千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
入蜀、漢定三秦者,皆世世復。
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
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上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疾。
疾甚,呂後迎良醫。
醫入見,上問醫。
曰:「疾可治。」
於是上-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
呂後問曰:「陛下百歲後,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
上曰:「曹參可。」
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陳平可以助之。
陳平知有餘,然難獨任。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呂後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乃所知也。」
盧綰與數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謝。
夏四月甲辰,帝崩於長樂宮。
盧綰聞之,遂亡入匈奴。
呂後與審食其謀曰:「諸將故與帝為編戶民,北面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
以故不發喪。
人或聞,以語酈商。
酈商見審食其曰:「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
誠如此,天下危矣。
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
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蹺足待也。」
審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發喪,大赦天下。
五月丙寅,葬長陵。
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廟。
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
上尊號曰高皇帝。
初,高祖不修文學,而一性一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
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
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
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贊曰:《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范氏其後也。
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
范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
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
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
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
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
降及於周,在秦作劉。
涉魏而東,遂為豐公。」
豐公,蓋太上皇父。
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
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白話文】
秋七月, 有象徵除舊布新的彗星在大角上空出現。
漢王親自掌握了韓信之兵後,漢兵兵勢大振。
八月,兵臨黃河向南,駐軍於小修武。
企圖再與楚軍交鋒。
郎中鄭忠諫阻漢王,建議他深掘溝,高築壘,不與項羽交鋒。
漢王接納其計,派盧綰、 劉賈領步兵二萬,騎兵數百,從白馬津渡河進入楚軍防區, 協助彭越焚燒楚軍的糧秣基地,又在燕郭西打敗楚軍,攻下了睢陽、 外黃十七座城邑。
九月,項羽命令海春侯大司馬曹咎說: 「要謹守成皋。
即使漢王進行挑戰,切不可與他交鋒,大司馬將軍的任務就是阻止漢兵東進。
我在十五天間能戡定梁地之後, 再與大司馬會師。
」 於是項羽引兵東擊彭越。
漢王派酈食其去勸說齊王田廣, 停止齊漢敵對行動,共同抗楚。
高祖四年冬十月,韓信用蒯通計對齊進行突然襲擊。
齊王把哄他撤防的酈生烹了,東撤於高密。
項羽聽說韓信破齊,還企圖進攻楚軍, 就派龍且率軍救齊。
漢兵果然多次向固守成皋的楚軍挑戰,楚軍堅守不出,漢將派人在楚營前辱罵楚軍膽小如鼠,長達數日,楚守將大司馬曹咎怒不可遏,領兵渡過城東汜水出戰,楚軍渡過一半,漢兵攔腰截擊,大敗楚軍,獲取了成皋城內楚國的全部金玉財寶。
楚將大司馬曹咎、 長史欣都自刎於汜水之濱。
漢王領兵渡過黃河,重新佔領成皋,駐軍於廣武城,取敖倉糧供軍用。
項羽攻下梁地十餘城, 得悉海春侯曹咎被漢軍打敗,就引兵還取成皋。
漢軍正圍困楚將鍾離?於滎陽之東,聽說項羽兵到, 都去扼守險阻之處。
項羽也駐兵於廣武, 與漢對峙。
丁壯苦於行軍打仗,老弱疲於轉運糧草。
漢王、 項羽都到廣武兩軍陣前對話。
項羽願意與漢王獨身決一雌雄,漢王指責項羽說: 「我開始和你都受楚懷王之命,說先定關中的為王。
你背負王約,改我王於蜀漢,此罪之一。
你假傳懷王旨意殺卿子冠軍, 取而代之,此罪之二。
你受懷王之命救趙應當還報,卻擅自劫持諸侯之兵隨你入關,此罪之三。
懷王命令進入秦地不得暴掠,你燒燬秦朝宮殿, 掘開始皇陵墓,將秦庫寶藏占為私有,此罪之四。
你又任意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孺子嬰,此罪之五。
你殘忍地在新安坑無辜秦卒二十萬,卻又封秦將章邯為王,此罪之六。
你給六國諸將分封美地, 而肆意遷徙放逐六國故主,教唆其臣下爭當叛逆,此罪之七。
你將義帝趕出彭城,奪義帝之都而自都,你奪取韓王地,兼併梁楚地九郡,都劃歸你的王區,此罪之八。
派人謀害義帝於江南, 此罪之九。
你為人之臣而弒殺君主,你殺害已降之人,你主封王侯卻任意予奪,你主持盟約卻背信棄義,實為天下不容,實屬大逆不道。
此罪之十。
我是以義兵和諸侯一道誅殺殘賊,派遣願意立功贖罪的人與你決戰, 你有什麼資格來向我個人挑 ? 」 項羽被漢王說得兩目冒火,楚軍用暗箭射中漢王,漢王的胸部受傷,就撫一摸一著自己的腳說: 「敵人射中了我的足趾。
」 漢王箭傷發作臥病不起,張良請漢王強忍痛楚起一床一慰問將士,鼓舞士氣。
以提防楚軍的乘勝進攻。
漢王上馬巡行各軍營,傷痛難忍,就揮鞭策馬進入成皋城。
十一月,韓信和灌嬰打敗楚軍,斬殺楚將龍且,乘勝追到城陽, 俘虜齊王田廣。
齊相田橫自立為齊王, 投奔彭越。
漢王立張耳為趙王。
漢王箭傷已癒,西入關中,到都城櫟陽,訪問當地父老,並舉行宴會。
斬原塞王司馬欣, 在櫟陽城懸首示。
停留四天,返回前線,駐軍廣武。
關中士卒大批開赴楚漢戰場,而彭越、 田橫盤踞梁地,採用游擊戰騷擾楚兵, 斷絕他的糧食通道。
韓信已經破滅齊,派人上書漢王說:「齊與楚相連, 如治理齊地的人權位過輕,沒有王號,恐不能鎮定齊地。
」 漢王對於韓信的邀功請賞十分惱怒, 想對韓信發起攻擊。
張良勸道: 「不如順水推舟封他為王,派他鎮守齊地。
」 春二月,派張良持送王印,立韓信為齊王。
秋七月,立英布為淮南王。
八月, 開始推行算賦法。
北貉、 燕人派一批勇健騎兵來協助漢兵。
漢王下令: 「軍士不幸陣亡的, 派專人為其製作衣衾棺木, 傳送回原籍。
」 四方都感戴其仁一愛一之心。
項羽自知缺乏盟友與軍糧,韓信又從齊地攻打項羽之背,很為擔心。
漢王派陸賈勸說項羽,請釋放漢王之父太公,項羽拒絕。
漢王又派侯公去勸說項羽,項羽於是與漢相約,雙分天下,以鴻溝為限,溝西為漢,溝東為楚。
九月,太公、 呂後回到漢營, 漢軍歡呼萬歲。
於是漢王封侯公為平國君。
項羽收兵東歸。
漢王也想西歸,張良、 陳平勸阻道: 「於今漢已擁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而諸侯歸心。
楚兵疲糧盡,這正是上天亡楚之時,如不乘其危難而徹底消滅他, 那就是養虎遺患。
」 漢王聽從其計。
高祖五年(前 202 ) 冬十月, 漢王追逐項羽到陽夏南部,停止前進,與齊王韓信、 魏相國彭越約期會師攻擊楚兵,漢王兵至固陵,韓、 彭等均未按期會師。
項羽領兵攻擊漢王的大軍,大敗漢兵。
漢王收兵回原壁壘,掘深溝以自守。
漢王憂慮地對張良說: 「諸侯不願順從我們, 怎麼辦 ?」
張良答道: 「楚兵即使被打敗, 韓信與彭越也不會得到增地的利益,他們不來會師是情理中事。
要是大王能和他們共同分享勝利成果, 他們就會馬上前來會師。
韓信立為齊王,並非出於大王本意,韓信對於大王還信心不足。
彭越本來平定了梁地,後來大王因為魏王豹來歸降的原故,才封彭越為魏相國。
今魏王豹已死,彭越也想自己稱王,而大王遲遲不予定奪。
要是現在能劃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區給彭越並封他為王,劃陳以東至於渤海的地區給齊王韓信,韓信家在楚地, 他本意想收復自己的鄉土。
大王捨棄此二地以許韓、 彭二人,讓他們各自為戰, 那楚項就容易打敗了。
」 於是漢王派使者將上述意向通知韓信、 彭越。
通知一到,韓彭都引兵前來會師了。
十一月, 劉賈攻入楚地, 圍困壽春。
漢王又派人誘降楚大司馬周殷。
周殷叛楚,以舒縣之兵猛攻六縣,率領九江之兵配合英布,合兵進擊城父縣,英布與劉賈都與漢王會師。
十二月,漢兵合圍項羽於垓下。
項羽夜間聽到四面都是楚歌,知道漢兵已經完全控制了楚兵周圍陣地, 就率數百騎棄營突圍, 楚軍無主而大敗。
灌嬰追斬項羽於東城。
楚地完全平定,惟獨魯地不降。
漢王率領大軍想進行毀滅一性一的攻擊,但被該地將士為項羽守節持義所感動,就停止進攻,只將項羽首級懸示以告知魯地的父兄,魯地乃降。
原先,懷王封項羽為魯公,項羽死後,魯地又為之堅守,因此就以魯公的儀式葬項羽於濟北谷城。
漢王為項羽發表訃告, 並到靈前哀悼。
漢王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為劉。
外地百姓被裹脅到楚地的都遣返原籍。
漢王回師到定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韓信軍營, 削奪了韓信的兵權。
原先曾是項羽所立的臨江王共敖已死,其子尉繼位為王,不肯投降。
漢王派盧綰、 劉賈征臨江王尉。
漢高祖六年春正月,漢王追尊其兄伯號為武哀侯。
他下令說: 「楚地已經平定,義帝無有後代,想安一撫楚地民眾, 就另定楚地之主。
齊王韓信瞭解楚地風土人情,現改立為楚王。
統轄淮北地區,都於下邳。
魏相國建城侯彭越關心魏民,一愛一護一士卒,經常以少擊眾, 幾次打敗楚軍,就將魏故地賜為他的封地, 號為梁王,都於定陶。
」 在令中又說: 「戰爭已連續八年,給人民造成嚴重的災難,今日天下已經統一安定。
除已決死刑外的囚犯都一律赦免。」
此時諸侯向漢王上奏: 「楚王韓信、韓王信、 淮南王英布、 梁王彭越、 原衡山王吳芮、 趙王張敖、 燕王臧荼誠惶誠恐冒死上書,大王陛下:以往秦朝無道,神人共行誅討。
大王首先俘虜秦王子嬰, 平定關中,功勞蓋於天下。
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定萬民,功高德厚。
同時又施加恩惠於各個有功的侯王,對他們裂土分封。
現在各侯王封地及名分已定, 而和大王同稱王號,沒有尊卑之別,如此則大王顯著的高功盛德, 就不能宣明於後世。
因此臣等冒死再拜請上皇帝尊號。
」漢王辭謝道: 「寡人常聞帝號歸於聖賢所有,名不副實的名號,是不應取得的。
今日諸位侯王都推舉寡人稱帝, 寡人怎能領受得起 ? 」 諸位侯王都稟道: 「大王崛起於民間,消滅亂秦,威震海內。
後來又以巴蜀偏僻之區為基地,從漢中推行威德,誅討不義, 封立有功,平定海內,功臣都得到封地與食邑,一律論功行賞。
大王的恩德遍於四海,其他侯王都不能與之媲美,尊為皇帝是名實相副,願大王能滿足天下臣民的願望。
」 漢王說: 「諸位侯王如果說寡人稱帝有利天下人民的話, 那寡人就認可了。
」 於是各位侯王及太尉長安侯盧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吉日二月初三日,上皇帝尊號,漢王即皇帝位於汜水以北的濟陰。
尊呂後為皇后,太子為皇太子,追贈已去世的母親為昭靈夫人。
漢高祖下詔說: 「原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侄子一人, 從百粵之區起兵,以支持諸侯,誅滅暴秦,立有大功。
諸侯立他為王。
後被項羽侵奪其土地, 降稱為番君。
現在以長沙、 豫章、 象林、 桂郡、 南海等地為他的封地, 立番君吳芮為長沙王。
」 詔書又說: 「前粵王亡諸一直繼承粵祀,秦朝奪去了他的土地,使粵的祖先祭祀無人。
諸侯伐秦, 亡諸親率閩中士卒以助滅秦義舉,項羽廢而不立。
今以亡諸為閩粵王,閩中歸其統轄不使失其舊職。」
漢高祖乃西都洛陽。
夏五月, 士卒都復員回家。
皇帝下詔說: 「諸侯之子弟在關中的,免除十二年賦役,已歸還原籍的,免除六年賦役。
以前有的百姓聚逃於山澤之中以避秦亂,未列入戶籍,現在天下已定,可以各歸本裡,恢復原有的爵級與土地房屋,各地官吏要按照法令來曉喻義理, 不得強迫侮辱。
百姓中因飢餓自賣為他人奴隸婢女的,都免其奴婢身份而為平民。
前秦的軍吏士卒一律免罪,其中沒有助秦之罪而無爵級或原爵級不滿大夫的,都賜爵為大夫,原有大夫的爵級的各加一級。
其中七大夫以上的都賜給收取俺稅的食邑。
爵級在七大夫以下的,都免除本人及家庭的賦稅,不服徭役。
」 詔書又說: 「七大夫、 公乘,都是高的爵級。
諸侯子弟及從軍復員的,有很多高爵,我已經多次指示主管的官吏先分給他們的田宅,他們對主管官吏所提出的正當要求,要迅速解決。
有爵級的與有食邑的主人,都是皇帝所尊重的,有的人多次請求辦事官吏解決問題,卻仍然得不到妥善處理, 這是不正常的。
往日秦朝的人爵級在七大夫以上的,與縣令平起平坐。
現在我對於爵級也看得不輕,有些官吏怎能對爵級如此不尊重 !何況明文規定按功勞付予田宅,今日有些小小辟吏毫無軍功卻先滿足自己, 而有功的反而不能得到, 違背公法而謀取私利,這是郡守、 郡尉、 縣令教育管理不善所致。
要指示辦事官吏尊重有高爵級的人,不要有負我的厚望。
還應進行檢查,對不按照我的旨意辦事的人定要予以重懲。
」
高祖皇帝在洛陽南宮舉行宴會。
他致祝酒詞說: 「通侯諸將,不必對我有所隱晦,都請暢所欲言。
我為什麼能取得天下 ? 項羽為何失掉天下 ?」
高起、 王陵答道: 「陛下平日似乎並不大尊重他人,項羽似乎能關心與尊重他人。
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取得的戰果,都給予有功之人, 這是與大家同甘共苦的表現。
而項羽妒賢嫉能,對有功之人進行打擊,對賢才之士不願重用, 打了勝仗攘人之功以為己有,得了土地不願意分賞功臣,這就是他眾叛親離而失敗的癥結。
」 高祖說: 「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我不及張良;鎮守國家,安一撫百姓,供一應糧餉,保證糧道暢通, 我不及蕭何; 指揮百萬之眾,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我不及韓信。
這三位都是曠世俊傑。
而我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這就是我能奪取天下的原因。
項羽本有一賢才范增,但不能重用,所以他才敗在我的手下。
」 群臣都心悅誠服。
以前,田橫投奔過彭越。
項羽破滅以後,田橫害怕被誅討,就率領部屬逃奔到海島上去。
高祖恐怕以後滋生禍亂,就派使者去宣佈赦免田橫的命令,赦令說: 「田橫歸來,田橫可以封王,其下屬可以封侯;要是拒不聽令,將派大軍進行掃蕩。
」 田橫惶恐,就乘快車急赴洛陽,在離洛陽三十里外,自一殺。
高祖被他的節一操一所感動,為之下淚。
派士卒二千人,用王禮予以安葬。
一位邊防士卒婁敬求見,他向高祖建議: 「陛下取得天下與周朝不同,而建都於洛陽, 不太恰當,不如進入函谷關,以據秦川天險。
」 高祖與張良商量,張良勸高祖同意婁敬的建議。
即日,皇帝車駕登程赴西都長安。
封婁敬為奉壽君,賜姓為劉。
六月八日,大赦天下。
秋七月,燕王臧荼叛漢,高祖御駕親征。
九月, 俘虜臧荼。
下詔各侯王推舉有功之臣立為新燕王。
楚王韓信等十人都說: 「太尉長安侯盧綰功勞最多,請立他為燕王。
」 派丞相噲領兵平定代地。
利幾叛變,高祖親自領兵將他消滅。
利幾,原是項羽的部將, 項羽兵敗時, 利幾為陳縣令, 降漢後, 皇上封他為穎川侯。
皇上到洛陽,對有通侯籍爵的進行召見,而利幾自恐曾是項羽部將,就叛變了。
閏九月,徵選諸侯子弟到關中。
興建長樂宮。
高祖六年冬十月,命令天下各縣邑築城。
有人告密說楚王韓信要謀反, 皇上徵求左右的意見,左右都主張出兵征討。
高祖採納陳平的計謀,假稱遊獵於雲夢。
十二月,在陳地召開各侯王會議,楚王韓信前往迎見,就乘機將他拘執。
下詔說:「天下已經安定, 豪傑有功的封為侯爵,新即帝位, 還沒能全部按功行賞。
由於身在軍中九年,有的無暇學習法令,有的誤犯國法,嚴重的要判處死刑,我為之深表同情。
現在打算大赦天下。
」 田肯表示祝賀說: 「皇上所見極是。
陛下拘執了韓信,又建都於關中。
秦, 是形勢勝便之地,以黃河為帶, 關山為險,和東部諸侯相隔千里,秦地以二萬之眾,可敵外來百萬之兵。
秦地形勢便利,當它要揮師出關征伐不臣, 為此高屋建瓴勢如破竹。
至於齊地東邊有琅笽、 即墨的富饒,南邊有泰山的險固,西有黃河以為天塹,北有渤海可利防衛,面積周圍達二千里,且懸隔於千里海隅,能以二十萬之眾,阻擊百萬之兵。
這等於是東西二秦。
不是至親子弟,不能派去為齊王。
」 高祖說: 「此言極當。
」 賜黃金五百斤。
高祖回到洛陽,赦免韓信,降為淮陰侯。
十二月二十八日,開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
下詔說: 「齊, 是自古建國之地,現在改為郡縣,應恢復為封國以封侯王。
將軍劉賈屢建大功, 可以推舉像他這樣的功德兼具的人為齊、 荊等地之王。
」 漢高祖七年春正月二十一日, 韓王信等上奏,請以原東陽郡、 鄣郡、 吳郡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 以碭郡、 薛郡、郯郡三十六縣立皇上之弟文信侯劉交為楚王,二十七日,以雲中、 雁門、 代郡五十三縣立皇上之兄宜信侯劉喜為代王, 以膠東、 膠西、 臨淄、 濟北、 博陽、 城陽郡七十三縣立皇子肥為齊王,以太原郡三十一縣為韓國,遷徒韓王信都於晉陽。
漢高祖已經大封功臣二十餘人, 其餘的爭功, 使封賞工作未能正常進行。
皇上住在南宮,從復道上見諸將常常三三兩兩地私語,就問張良是何原因,張良說: 「陛下和他們共取天下,今皇上已為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原來的友好與親屬,而所誅殺的都是昔日的仇怨。
今日軍吏計功,認為天下土地少而功臣多,不能遍封,而諸將恐被皇上抓住餅失而遭誅殺,就互相串通準備謀反了。
」 高祖憂慮地說: 「怎麼辦啊 ? 」 張良說: 「找一個皇上平日最憎惡的,也是群臣都知道皇上最恨的一個人,先封賞他以安定眾心。
」三月,皇上舉行宴會,封賞了昔日的仇人雍齒,並催丞相迅速定功行封。
宴會之後,群臣都很高興,他們說: 「雍齒尚且能封侯,我們還擔憂什麼 !」皇上駕還櫟陽, 每五日朝見太公一次。
太公的家臣對太公說: 「天無二日,地無二王。
皇帝雖是您的兒子,卻是天子;您雖是皇帝的父親,卻是人臣。
怎能叫人主拜人臣 ! 長此下去, 皇帝的威權就難以樹立。
」 以後高祖來朝, 太公親自打掃台階以示敬,並當著門後退。
皇上大驚,下輦扶太公。
太公說: 「皇帝,萬民之主,不要因為我而亂君臣之法 !」 於是皇上認為太公的這位家臣善於處理父子君臣的關係, 就賞賜黃金五百斤。
夏五月二十三日,下詔說: 人間至親,莫親於父子,所以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其尊榮歸之於父。
這是人倫的普遍道理。
昔日天下大亂, 戰禍四起, 萬民苦殃,朕親自身披甲冑,手持兵器,帶領士卒,衝鋒陷陣,平定暴亂,建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這都歸功於太公的教誨有方。
各王、 通侯、 將軍、 郡卿、 大夫都已經尊朕為皇帝,而太公尚未有號。
今日上尊太公為太上皇。」
秋九月,匈奴圍困韓王信於馬邑,信降於匈奴。
高祖七年冬十月,皇上親自領兵到銅?縣攻打投降於匈奴的韓王信,殺其主將。
信逃亡到匈奴去,韓王信的部將曼丘臣、 王黃共同立故趙之後趙利為王,收集韓王信的散兵,與匈奴聯合抗擊漢兵。
皇上從晉陽連續作戰,乘勝追擊,到達樓煩。
適逢嚴寒, 士卒被凍壞手指的佔十分之二三。
只得退到平城,遭到匈奴圍困。
七日之後, 用陳平所獻的美人計得以突圍。
派樊噲留守以安定代地。
十二月,皇上回朝時經過趙地,對趙王未給禮遇。
同月,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城而逃,自歸洛陽,赦免其罪, 降為令陽侯。
二十一日皇上立子如意為代王。
高祖八年春,詔令郎中凡犯有應罰以頰鬢以上罪行的, 要請示上級覆核。
民家生了子女,可免去徭役二年。
八年二月,皇上到長安,蕭何負責修建未央宮,建立東闕、 北闕、 前殿、 武庫、大倉。
皇上見其十分壯麗,甚為惱怒,對蕭何說: 「天下擾攘,人民長期困苦,成敗尚未可知, 為何修建如此壯麗的宮殿 !」蕭何說: 「正是因為天下還未完全平定,就抓緊修建宮室,而天子是代表全國的的尊嚴與權力,宮室不壯麗就不能顯示其權威。
同時還昭示後世不必再行擴建了。
」 皇上很高興。
就從櫟陽遷都於長安。
設立宗正官以序九族。
夏四月, 巡行到洛陽。
八年冬, 皇上東擊韓信的余一黨一於東垣。
兵還時經過趙地, 趙相貫高等對於去年冬高祖過趙時不禮於趙王事銜恥含恨,就陰謀殺死皇上。
皇上正打算在趙地住宿,心跳不已, 問人說: 「此縣名什麼 ? 」 人答說: 「名柏人。
」 皇上說: 「柏人,是受人迫之意。
」 離此而去。
十一月,下詔:對於從軍死亡的士卒用小弊盛其遺體,送回原籍,由原籍縣供一應葬衣葬具,用羊牲進行祭祀,縣令親自參加葬禮。
十二月,皇上從東垣回到京都。
高祖九年春三月, 巡行到洛陽。
下詔:對於參加過堅守平城及其左右城邑的吏卒,一律免除其終身徭役。
爵級不達到公乘(漢第八級)以上的不得戴劉氏冠— — —竹皮冠。
商人不允許穿著細綾細葛與 寧布一毛一衣,不允許手持兵器,不允許單騎駕車。
秋八月宣佈吏過去有罪尚未被告發覺的,予以寬赦。
九月,從洛陽返回京都,陪駕回朝的有淮南王、 梁王、 趙王、 楚王等。
九年冬十月,淮南王、 梁王、 趙王、 楚王朝拜皇上於未央宮。
在前殿擺設酒筵。
皇上捧玉杯為太上皇敬酒祝壽, 皇上說: 「兒年輕時父親總以為兒沒有出息,不能興家創業,不如二弟勤苦。
今日兒所創的基業與二弟相比以誰為多 ? 」 殿上群臣都歡呼皇上萬歲,笑聲不斷以增添皇上與太上皇的歡樂。
十一月,遷移齊、 楚的大姓昭氏、 屈氏、 景氏、 懷氏、 田氏五姓到關中,分給較好的土地與房屋。
十二月,駕到洛陽。
趙相貫高等暗殺陰謀被揭露, 就將其全部逮捕,同時還逮捕了趙王敖入獄。
詔令說誰敢和趙王發生聯繫, 就滅誰的三族。
趙郎中田叔、 孟舒等十人自己披枷戴鎖作為趙王家奴, 隨同趙王入獄。
趙王確實不知暗殺皇上的陰謀。
高祖十年春正月, 廢趙王敖為宣平侯。
遷代主如意為趙王,統轄趙地。
正月二十八,宣佈詔書, 以前的罪犯除死刑外, 一律赦免。
二月,從洛陽回京都。
皇上佩服趙臣田叔、 孟舒等十人的一操一行,召見並進行談話,發現他們的才識超過朝廷大臣,皇上十分欣賞,都封為郡守與諸侯相。
夏六月三十日,日食。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 燕王、 荊王、 梁王、 楚王、 齊、 長沙王來朝。
十一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去世。
秋七月十四日,太上皇駕崩,葬於萬年。
墓區櫟陽縣的囚犯除死罪外予以赦免。
八月,詔令各地侯王在都邑建立太上皇廟。
九月, 代地相國陳議反。
皇上說:「陳議曾執行我使命,甚有信用。
代地是我很重視的地方,所以封他為列侯,以相國身份鎮守代地。
不意今日竟與王黃等作亂於此地 ! 該地的吏民是無罪的, 凡屬能與、 黃決裂而來歸順的, 都予赦免。
」 皇上親自東征, 兵至邯鄲。
皇上高興地說: 「陳議不南據邯鄲而憑漳水自守,我看他是沒有什麼能耐的。
」 趙相國周昌奏常山郡有二十五城被陳議佔領了二十城,請求誅戮常山郡守郡尉。
皇上說:「守、 尉參加了反叛嗎 ?」
答道:「沒有。
」 皇上說:「這是他們兵力不足, 無罪。
」 皇上命令周昌選派趙地壯土可以任將領的, 周昌引見四人。
皇上謾罵道:「小子們能當將領嗎 ?」
四人慚愧,都伏地叩首。
皇上將四人封為千戶, 命他們為將。
左右勸止說: 「從進入蜀漢,攻伐楚項,賞賜都還沒有完全實行,今日卻一下子封他們為千戶, 他們有什麼 ?」
皇上說: 「這不是你們所知道的。
陳議反叛,趙、 代二地都被他佔據。
我以緊急軍令徵集天下兵馬,至今還沒有人到,現在所依靠的就是邯鄲的士卒了。
我為何捨不得這四個千戶的官職, 而不給趙地子弟以激勵呢 ? 」 大家都說: 「對。
」 皇上又問:「燕國名將樂毅有後嗎 ?」
找到了他的孫子樂叔,封之於樂鄉,號稱華成君。
問陳議的部將情況, 都是過去一些商賈人。
皇上說: 「我知道採取什麼辦法來對付他們了。
」 於是多出金幣收買議的部將, 議將大多降順。
十一年冬,皇上在邯鄲。
陳議部將侯敞率士卒一萬餘人檢閱示威,王黃率騎軍千餘騎駐軍於曲逆。
叛將張春領兵一萬餘人渡黃河進攻聊城。
漢將軍郭蒙與齊將會兵進攻,大破叛軍。
太尉周勃取道太原進入代地, 兵到馬邑, 馬邑不降,周勃強攻攻下馬邑。
陳議部將趙利據守車垣, 高祖未能攻下。
叛兵大罵皇上,皇上怒。
攻克後,對於罵皇上的叛兵予以斬首示眾。
各縣堅守不降叛軍的,免除三年的租賦。
十二年春正月, 淮陰侯韓信在長安謀反,被誅滅三族。
將軍柴武斬韓王信於參合。
皇上返回洛陽, 下詔說: 「代地在常山之北, 與夷狄相鄰, 趙地則在常山之南,離夷狄較遠, 代地多次有胡寇入侵,難於防守。
現在劃割山南太原之地一部分屬於代,代的雲中以西為雲中郡,這樣代地受到邊寇入侵就較少了。
在王、 相國、 通侯、 吏二千石中選擇可以立為代王的人。
」 燕王盧綰、 丞相蕭何等三十三人齊奏: 「皇子劉恆賢智溫良,請立以為代王,都於晉陽。
」 隨後下詔大赦天下。
二月,皇上下詔說: 「朕深欲減省俺斂,今上交國庫沒有統一的章程,地方官常多取俺斂以上交,而各地侯王則賦斂更多,百姓甚為困苦。
現在通知各侯王、通侯每逢十月為上交賦斂期, 至於各地計算的方式是以人口數為準, 每人每年上繳六十三錢, 以交國庫。
」 詔書又說:「常聞王者沒有超過周文王的,霸者沒有超過齊桓公的,都是依靠賢人輔佐而成名的。
當今天下的賢才智能之人難道不及古代的多嗎 ? 只怕人主不尊重人才,人才就無從發現與發揮作用 ! 今日我仰仗上天的威靈依靠賢士大夫的支持而取得天下,成為劉漢一統, 想長久傳業, 代代奉宗廟而不要亡絕。
各位賢才曾幫助我共定天下, 卻不能和我共享榮華, 行嗎 ? 所有賢士大夫只要能和我同心治國的,我一定給以高官厚祿。
特佈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收此詔轉給相國,相國贊 侯蕭何收詔書下發諸地侯王,御史中丞收詔另下發各地郡守,凡各地公認的明德賢者,要親往勸勉,派車送往京都,先到相國府報到,填寫行狀與年齡。
隱瞞人才不報的,察覺之後,撤職。
年老疲病,就不必派送了。
」三月,梁王彭越謀反, 被誅滅三族。
下詔說:「選擇可以為梁王、 淮陽王的人。」
燕王盧綰、 相國蕭何請立皇子恢為梁王,皇子友為淮陽王。
廢置東郡,一部
分劃入梁地;廢置穎川郡,一部分劃入淮陽。
夏四月,從洛陽回到京都。
下令原豐縣人遷入關中的都免除徭役終身。
五月,下詔說: 「粵人的習俗,好互相鬥毆,前時秦朝遷徙中原百姓以充實桂林、 象郡、 南海三郡, 讓其與百粵雜處。
後逢天下誅秦,南海尉趙佗在此長期治理,很有章法,中原遷來的人沒有受到損害,粵人互相鬥毆之風大息,這都是靠趙佗的治理有方。
今立趙佗為南粵王。」
派陸賈送給趙佗印綬。
趙佗叩首稱臣。
六月,詔令凡是士卒從高祖進入蜀、漢、 關中的一律免除勞役終身。
秋七月,淮南王英布反。
皇上問計於諸將,滕公說原楚令尹薛公早有妙計。
皇上立即召見,薛公分析了英布的形勢,皇上甚為滿意,加封薛公千戶。
詔令王、相國選擇可立為淮南王的人, 群臣請立皇子長為王。
皇上於是徵調上郡、 北地、隴西車騎、 巴蜀勇士及御林軍三萬人為皇太子的護衛,駐軍於霸上。
英布果不出薛公所料,東擊殺荊王劉賈,迫降荊王之兵,渡過淮水攻楚, 楚王劉交退避到薛。
皇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的囚犯,都加入軍隊;同時徵調諸侯之兵,御駕親征英布。
十二年冬十月, 皇上打敗英布之兵於會缶,英布逃走,皇上派別將追逐。
皇上回都, 經過故鄉沛縣, 暫作停留,在沛宮擺開筵席,招待所有的故人父老子弟飲酒。
召集沛中兒郎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
酒興正濃時,皇上擊打樂器,自唱道: 「大風激猛啊雲飛揚/ 威加四海啊遍故鄉/ 安得猛士啊守四方 !」 令兒郎們都一起和唱。
皇上隨歌起舞, 慷慨感傷,淚水下淌。
對沛地父兄說: 「遊子總是懷念自己的故鄉。
我雖身居關中,逝世以後,魂魄仍然會留戀沛地家鄉的。
回想朕從任沛公起兵以推翻暴秦,遂得天下,願以沛為朕的湯沐邑,免除沛民徭役,世世代代不向朝廷繳納賦稅。
」沛縣父老故人連日共飲極歡並講述皇上昔日故事為笑樂。
十餘日,皇上想辭去,沛地父兄堅決留客。
皇上說: 「我的隨從甚多,父兄供給不了。
」 就離開了。
沛中萬人空巷送皇上到縣西並獻上告別的禮品。
皇上又停留下來, 張開帳幕宴請送行的人三天。
沛縣父老子弟都叩首感戴說: 「沛縣叨蒙皇恩免除賦役, 而豐縣卻未能得恩, 望皇上對豐縣予以關懷。
」 皇上說: 「豐縣,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是至念不忘的。
我只因為雍齒曾在這裡反我而歸魏,就不想照顧了。
」 沛父兄再三請求,皇上同意免除豐縣賦役,和沛一樣。
漢別將擊英布殘部於洮水南北, 將叛軍全殲,追斬英佈於番陽。
周勃平定代地,斬陳議於當城。
皇上下詔說: 「吳,是古代之國,往日荊王兼有其地,今日荊王已死無後。
朕想重立吳地之王。
請推議可任之人。
」 長沙王臣等上言: 「沛侯劉濞老成持重, 請立為吳王。
」 已經加封,皇上召見劉濞說:「你的形狀有反叛之相。
」 就以手撫其背,說: 「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難道應在你的身上嗎 ? 但現在是劉漢同姓一家, 你切不可反叛。
」 劉濞惶恐叩首說: 「不敢。
」十一月, 從淮南回京都, 途經魯地,用全牛祭祀孔子。
十二月, 下詔說: 「秦皇帝、 楚隱王(陳勝)、 魏安僖王、 齊閔王、 趙悼襄王,都絕嗣無後,現定制為秦始皇守墓二十家,為楚、 魏、 齊王守墓各十家,為趙及魏信陵君守墓各五家,其任務是管理守衛墳墓,免除其他賦役。」
陳議降將告密說陳議反時,燕王盧綰曾派人到陳議處參與陰謀。
皇上派辟陽侯審食其去請綰回都,盧綰說有病不能前來。
食其對皇上說盧綰有參加謀反的可能。
次年春二月,派樊噲、 周勃領兵討伐盧綰。
皇上發佈文告說: 「燕王綰與我關係很深,我一愛一如子弟,聽說他與陳?有勾結,我以為不實,就派人請他至京都一敘,盧綰稱病不來,他參與陳?的陰謀就昭然若揭了。
燕地的吏民是無罪的,賞賜燕吏在六百石以上的各晉爵一級。
和盧綰有聯繫,現在能棄暗投明的,都免予追究,亦加爵一級。
」 還詔令各侯王議舉可立為燕王之人,長沙王臣等請立皇子建為燕王,詔立粵後南武侯織為南海王。
三月,皇上下詔說: 「我即位為天子,稱皇帝於天下,已經十二年了。
與天下的英豪賢大夫共同平定天下, 共同治理天下,對有功之臣上等封為王,二等封為列侯,下等特賜食邑。
而對功臣的親屬,有的封為列侯,並允許自設官吏,自取俺斂,其女子亦有湯沐邑。
凡為列侯擁有食邑的,都佩有印綬,賞賜大宅。
官吏二千石的, 都喬遷到長安, 按爵級賞賜房屋。
曾經隨我入蜀漢定三秦的將士, 都代代免除賦役。
我對於天下的賢士功臣,可算是沒有虧待了。
要是有忘恩負義之徒背叛天子擁兵叛逆者, 我將發動天下臣民共同誅討。
特佈告天下,讓大家明白朕的意思。」
皇上攻打英布時,被流矢射中,在征一途中就病了。
病情逐漸加重。
呂後請來良醫。
醫生入見,皇上問對傷勢的看法。
醫生說: 「病會好起來。
」 此時皇上對醫生嬉笑怒罵,他說: 「我以平民提三尺寶劍以取天下,這不是天命嗎 ? 命之在天,就是神醫扁鵲重生對我又有何益 !」 就不讓醫生診病, 賞賜黃金五十斤,叫他出宮。
呂後問道: 「陛下百年之後,蕭何丞相也去世,誰能代他為相 ? 」 皇上說: 「曹參可以。
」 呂後又問誰繼曹參,皇上說: 「王陵可,然他一性一格有些剛直, 陳平可以幫助他。
陳平智謀有餘, 但難單獨任丞相。
周勃老成持重而不善於文辭, 可是安定劉漢的一定是周勃,可以令他任太尉之職。
」 呂後又問再以後誰繼以大任,皇上說: 「再以後我也說不清楚了。
」盧綰與數千人居於邊塞等待, 希望皇上病癒, 就入朝謝罪辨誣。
夏四月二十五日, 高帝駕崩於長樂宮, 盧綰聞訊後,就逃到匈奴去了。
呂後對審食其說: 「不少將領與皇上在過去都同登平民冊籍,後來他們北面稱臣,心裡總不滿足,現在要再爭少主,如不將他們誅滅, 天下不安。
」 於是不發佈皇帝去世的訃告。
有人聞皇上死訊,就告訴了酈商。
酈商見審食其說: 「聽說皇帝已去世, 四日仍不發喪, 想誅殺諸侯。
果真如此,天下就危險了。
陳平、 灌嬰領十萬重兵守滎陽,樊噲、 周勃領二十萬重兵鎮燕、 代, 他們要是聽到皇上已崩,要誅諸將,將會聯兵向京都進發, 奪取必中。
大臣內叛,諸將外反,敗亡就是旦夕間事了。
」 審食其將此言轉呈呂後,呂後就在四月二十八日發喪, 宣佈大赦天下。
五月十七日,葬皇帝於長陵。
已下棺,皇太子群臣都回到太上皇廟。
君臣說: 「皇帝崛起於平民, 力挽狂瀾還於正道,平定天下,成為漢朝開國祖先,功勞最高。
」 上尊號名為高皇帝。
原先,高祖不大注意書本知識,而秉一性一開朗聰明,善於思考, 能博采眾議, 從人民及官吏到普通士卒,都能平易相親。
入關之初順民心作約法三章, 天下平定之後,命蕭何整理法律與條令,命韓信建立與健全軍隊法紀,命張蒼統一曆法與度量衡等法式,令叔孫通制定各種禮節與儀式,令陸賈作總結歷史興亡之鑒的《新語》。
又與各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貯於金櫃石室之中, 保藏於宗廟之內。
高祖雖然日理萬機,但訂立的規劃與矩度是意義深遠的。
班固評論:《春秋》晉國史官蔡墨說過:唐堯所建的陶唐氏衰微了,其後有劉累,學馴龍之術, 臣事於夏天子孔甲, 晉國范氏是他的後代。
而晉大夫范宣子亦說過: 「我的祖先從虞以上為陶唐民, 在夏代為御龍氏,在商代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在晉為霸主時為范氏。」
范氏為晉正卿,魯文公時出奔秦國。
後歸於晉,其留居秦地的為劉氏。
劉向說成國時劉氏從秦復居於魏,秦攻魏,魏都遷徙於大梁,都於豐地, 所以周市勸說雍齒說:「豐,是魏的遷徙之處。」
據此以讚頌漢高祖說: 「漢帝的本系, 出自於陶唐堯帝。
傳世到周,在秦姓劉。
經魏而向東,於是為豐公。」
豐公,可能是太上皇之父。
其遷豐之日不久,墳墓在豐地的不多。
到高祖即位,設置祠祀之官,於是有秦、 晉、梁、荊的祖廟,世世祠祭天地祖先香火連綿,這是有根源的啊 ! 以此推斷,漢承堯運,德行氣數正逢盛時,斷蛇而合 「白帝子為赤帝子所殺」 的讖言,旗幟以紅色為主,這是火德的象徵,以火代木的自然感應,正符合上天統序的規律。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