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卷二 惠帝紀 第二:【原文】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呂皇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漢書》卷二 惠帝紀 第二

漢書

卷二 惠帝紀 第二

(漢惠帝劉盈)

【原文】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呂皇后。

帝年五歲,高祖初為漢王。

二年,立為太子。

十二年四月,高祖崩。

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賜民爵一級。

中郎、郎中滿六歲爵三級,四歲二級。

外郎滿六歲二級。

中郎不滿一歲一級。

外郎不滿二歲賜錢萬。

宦官尚食比郎中,謁者、執-、執戟、武士、騶比外郎。

太子御驂乘賜爵五大夫,舍人滿五歲二級。

賜給喪事者,二千石錢二萬,六百石以上萬,五百石、二百石以下至佐史五千。

視作斥上者,將軍四十金,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史二金。

減田租,復十五稅一。

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系;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皆完之。

又曰:「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

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與同一居,及故吏嘗佩將軍、都尉印將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給軍賦,他無有所與。」

令郡諸侯王立高廟。

元年冬十二月,趙隱王如意薨。

民有罪,得買爵三十級以免死罪。

賜民爵,戶一級。

春正月,城長安。

二年冬十月,齊悼惠王來朝,獻城陽郡以益魯元公主邑,尊公主為太后。

春正月癸酉,有兩龍見蘭陵家人井中,乙亥夕而不見。

隴西地震。

夏旱-陽侯仲薨。

秋七月辛未,相國何薨。

三年春,發長安六百里內男一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

夏五月,立閩越君搖為東海王。

六月,發諸侯王、列侯徒隸二萬人城長安。

秋七月,都廄災。

南越王趙佗稱臣奉貢。

四年冬十月壬寅,立皇后張氏。

春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

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

長樂宮鴻台災。

宜陽雨血。

秋七月乙亥,未央宮凌室災;丙子,織室災。

五年冬十月,雷;桃李華,棗實。

春正月,復發長安六百里內男一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夏,大旱。

秋八月己丑,相國參薨。

九月,長安城成。

賜民爵,戶一級。

六年冬十月辛丑,齊王肥薨。

令民得賣爵。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夏六月,舞陽侯噲薨。

起長安西市,修敖倉。

七年冬十月,發車騎、材官詣滎陽,太尉灌嬰將。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夏五月丁卯,日有蝕之,既。

秋八月戊寅,帝崩於未央宮。

九月辛丑,葬安陵。

贊曰:孝惠內修親一親,外禮宰相,優一寵一齊悼、趙隱,恩敬篤矣。

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納曹相國之對而心說,可謂寬仁之主。

曹呂太后虧損至德,悲夫!

【白話文】

漢惠帝,是漢高祖的太子,母親是呂後。

他在五歲時, 漢高祖開始當漢王。

第二年,他被立為太子。

高祖十二年四月去世,五月十七日,太子繼承皇帝位,尊母呂後為皇太后。

賞賜臣民爵位一級。

中郎、 郎中官任職滿六年的提爵位三級,滿四年的二級。

外郎官任職滿六年的二級。

中郎任職不滿一年的升一級,外郎任職不滿二年的賞錢一萬。

宦官的俸祿與郎中相同。

謁者、 執?、 執戟、 武士、 騶騎等皇帝侍從人員的俸祿與外郎相同。

太子御馬 參乘賞賜爵位為五大夫,舍人任職滿五年的升二級。

賞賜給為高祖辦喪事者,二千石錢二萬,六百石以上一萬, 五百石以下至佐吏五千。

為高祖開土地為塚的視作斥上者,將軍四十斤黃金,二千石二十斤黃金,六百石以上六斤黃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吏二斤黃金。

減少田租, 恢復十五稅一的制度。

凡爵級在五大夫、 六百石以上以及曾經侍奉過皇帝,皇帝也知其姓名的人,犯了罪應當披枷戴鎖的,可以適當寬容— — 軟禁而不投入監獄。

對官職在上造以上及皇家內外公孫或血緣已疏的耳孫等,犯罪當刑的,或應判四年徒刑的,減至三年。

百姓年過七十與不滿十歲的有罪當刑的,都免予肉刑與剃光頭。

皇帝還在令中指出: 「官吏的職責就是為百姓辦事,能努力把事辦好就會得到百姓的信賴,之所以提高他們的爵祿,就是要求他們把百姓的事情辦得更好。

凡是官吏的俸祿在六百石以上,與其父母妻子在一起居住的,以及已不在職的曾佩將軍印、都尉印領過兵的或曾佩二千石官印的,都只給其家屬以軍賦賞賜,非直系人員不給。

下令各郡的侯王建立高祖宗廟。

惠帝元年(前 194 ) 冬十二月, 趙隱王如意去世。

臣民犯罪,可以出買爵三十級的錢以贖死罪。

賞賜民爵,每戶一級。

春正月,修築長安城。

二年冬,十月,齊悼惠王來朝, 獻納城陽郡以增加魯元公主的湯沐邑。

尊魯元公主為太后。

春正月初四日, 有兩條龍出現在蘭陵平民家的井中。

至六日晚不知去向。

隴西發生地震。

夏,發生旱災。

?陽侯劉仲去世。

秋,七月五日,丞相蕭何去世。

惠帝三年春,征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一女民工十四萬六千人築長安城, 工期三十天,築成一面。

以劉氏宗室女為公主, 嫁給匈奴單于王為夫人以結友好。

夏五月,封閩越君搖為東海王。

六月,征發各侯王、 列侯的家人、 奴隸二萬人到長安築城。

秋七月,都廄發生火災。

南越王趙佗稱臣奉貢。

惠帝四年冬十月,立皇后張氏。

春正月, 在各地選拔孝弟力田的賢者,免除其徭役負擔。

三月十七日,皇帝舉行冠禮,大赦天下。

省去妨害吏民的法令, 廢除挾書有罪的秦律。

長樂宮鴻台發生火災,宜陽地區出現血雨。

秋七月二十日, 未央宮凌室發生火災;二十一日,織室發生火災。

惠帝五年冬十月,雷聲隆隆,桃李開花,棗樹結實。

春正月, 再次征發長安六百里以內男一女民工十四萬五千人到長安築城, 工期三十天。

夏,發生大旱。

秋八月,丞相曹參去世。

九月,長安城全部竣工。

賞賜民爵,每戶一級。

惠帝六年冬十月,齊王肥去世。

皇帝下令百姓可以出錢買爵, 女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不出嫁的,罰款六百錢。

興建長安西市,修建敖倉。

惠帝七年冬十月,派車騎、 材官到滎陽,由太尉灌嬰指揮。

春正月初一日,日食。

夏五月二十九日,日全食。

秋八月十二日,惠帝駕崩於未央宮。

九月五日,葬於安陵。

班固評論:漢惠帝內親宗室,外禮宰相,對齊悼王、 趙隱王都予以優一寵一,可謂恩敬篤厚。

聽到叔孫的注意禮儀的諫言就自感慚愧,接納曹相國的健全法度的建議就深為喜悅,可謂仁德寬厚。

可惜由於母后呂太后的殘忍而增加了他的一精一神痛苦,抑鬱而終,可悲啊 !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漢書
內容簡介卷一上 高帝紀 第一上卷一下 高帝紀 第一下卷二 惠帝紀 第二卷三 高後紀 第三卷四 文帝紀 第四卷五 景帝紀 第五卷六 武帝紀 第六卷七 昭帝紀 第七卷八 宣帝紀 第八卷九 元帝紀 第九卷十 成帝紀 第十卷十一 哀帝紀 第十一卷十二 平帝紀 第十二卷十三 異姓諸侯王表 第一卷十四 諸侯王表 第二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卷十五 下 王子侯表 第三下卷十六 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第四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卷十八 外戚恩澤侯表 第六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卷二十一 上 律歷志 第一上卷二十一 下 律歷志 第一下卷二十二 禮樂志 第二卷二十三 刑法志 第三卷二十四 上 食貨志 第四上卷二十四 下 食貨志 第四下卷二十五 上 郊祀志 第五上卷二十五 下 郊祀志 第五下卷二十六 天文志 第六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卷二十七 中上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上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卷二十七 下上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卷二十七 下下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卷二十九 溝洫志 第九卷三十 藝文志 第十卷三十一 陳勝項籍傳 第一卷三十二 張耳陳餘傳 第二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第三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 第四卷三十五 荊燕吳傳 第五卷三十六 楚元王傳 第六卷三十七 季布欒布田叔傳 第七卷三十八 高五王傳 第八卷三十九 蕭何曹參傳 第九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 第十卷四十一 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第十一卷四十二 張周趙任申屠傳 第十二卷四十三 酈陸朱劉叔孫傳 第十三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濟北王傳 第十四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 第十五卷四十六 萬石衛直周張傳 第十六卷四十七 文三王傳 第十七卷四十八 賈誼傳 第十八卷四十九 爰盎晁錯傳 第十九卷五十 張馮汲鄭傳 第二十卷五十一 賈鄒枚路傳 第二十一卷五十二 竇田灌韓傳 第二十二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傳 第二十三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 第二十四卷五十五 衛青霍去病傳 第二十五卷五十六 董仲舒傳 第二十六卷五十七上 司馬相如傳 第二十七上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 第二十七下卷五十八 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第二十八卷五十九 張湯傳 第二十九卷六十 杜周傳 第三十卷六十一 張騫李廣利傳 第三十一卷六十二 司馬遷傳 第三十二卷六十三 武五子傳 第三十三卷六十四 上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第三十四上卷六十四下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第三十四下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 第三十五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 第三十六卷六十七 楊胡朱梅雲傳 第三十七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第三十八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 第三十九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 第四十卷七十一 雋疏於薛平彭傳 第四十一卷七十二 王貢兩龔鮑傳 第四十二卷七十三 韋賢傳 第四十三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 第四十四卷七十五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第四十五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 第四十六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 第四十七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 第四十八卷七十九 馮奉世傳 第四十九卷八十 宣元六王傳 第五十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 第五十一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傳 第五十二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傳 第五十三卷八十四 翟方進傳 第五十四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傳 第五十五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師丹傳 第五十六卷八十七上 揚雄傳 第五十七上卷八十七下 揚雄傳 第五十七下卷八十八 儒林傳 第五十八卷八十九 循吏傳 第五十九卷九十 酷吏傳 第六十卷九十一 貨殖傳 第六十一卷九十二 遊俠傳 第六十二卷九十三 佞幸傳 第六十三卷九十四 上 匈奴傳 第六十四上卷九十四 下 匈奴傳 第六十四下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 第六十五卷九十六 上 西域傳 第六十六上卷九十六 下 西域傳 第六十六下卷九十七 上 外戚傳 第六十七上卷九十七 下 外戚傳 第六十七下卷九十八 元後傳 第六十八卷九十九 上 王莽傳 第六十九上卷九十九 中 王莽傳 第六十九中卷九十九 下 王莽傳 第六十九下卷一百 上 敘傳 第七十上卷一百 下 敘傳 第七十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