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萬章下:全篇原文共9章,本書選5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孟子》萬章下

孟子

萬章下

本篇內容涉及聖人風範、古代禮制、交朋結友、立身處世和大臣的權力、職責等。

全篇原文共9章,本書選5章。

聖人風範論

【原文】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則進,亂則退。

橫1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

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聞伯夷之風者,頑2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

進不隱賢,必以其道。

遺佚(3)而不怨,厄窮而不憫。

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

『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一裸一裎4於我側,爾焉能浼5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6)寬,薄夫(7)敦。

「孔子之去齊,接淅(8)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9)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10)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智,譬則巧也;聖,譬力也。

由(11)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菲爾力也。」

【註釋】

1橫:暴。

2頑:貪婪。

3遺佚:不被重用。

4袒揭(XT)一裸一裎:四個字意思相近,同義復用,都是赤身露體的意思。

5浼:污染。

(6)鄙夫:心胸狹窄的人。

(7)薄夫:刻薄的人。

(8)接淅:淘米。

(9)而:則。

以下幾句同。

(10)金聲:指釙(b6)鍾發出的聲音。

玉振:指玉磐收束的餘韻。

古代奏樂,先以釙鍾起音,結束以玉磐收尾。

(11)由:通「猶」。

【譯文】

孟子說:「伯夷,眼睛不看醜陋的事物,耳朵不聽邪惡的聲音。

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使喚。

天下太平就出來做官,天下混亂就隱退不出。

施行暴政的國家,住有暴民的地方,他都不願意居祝他認為和沒有教養的鄉下人相處,就像穿戴著上朝的禮服禮帽卻坐在泥途或炭灰上一樣。

當殷紂王暴虐統治的時候,他隱居在渤海邊,等待著天下太平。

所以,聽到過伯夷風範的人,貪得無厭的會變得廉潔,懦弱的會變得意志堅定。

伊尹說:『哪個君主不可以侍奉?哪個百姓不可以使喚?』所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亂也做官。

他說;『上天生育這些百姓,就是要讓先知的人來開導後知的人,先覺的人來開導後覺的人。

我就是這些人中先知先覺的人,我要開導這些後知後覺的人.』他認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個普通男子或普通婦女沒有承受到堯舜的恩澤,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別人推進山溝之中去了一樣--這就是他以挑一起天下的重擔為己任的態度。

「柳下惠不以侍奉壞君主為恥辱,也不因官小而不做。

做官不隱藏自己的才能,堅持按自己的原則辦事。

不被重用不怨恨,窮困也不憂愁。

與沒有教養的鄉下人相處,也照樣很自在地不忍離去。

他說:『你是你,我是我,你就是赤身一裸一體在我旁邊,對我又有什麼污染呢?』所以,聽到過柳下惠風範的人,心胸狹窄的會變得寬闊起來,刻薄的會變得厚道起來。

「孔子離開齊國的時候,不等把米淘完就走;離開魯國時卻說:『我們慢慢走吧,這是離開父母一之邦的路啊/應該快就快,應該慢就慢;應該隱居就隱居,應該做官就做官。

這就是孔子。」

孟子說:『伯夷是聖人裡面最清高的;伊尹是聖人裡面最負責任的;柳下惠是聖人裡面最隨和的;孔子是聖人裡面最識時務的.孔子可以稱為集大成者。

集大成的意思,就好比樂隊演奏,以釙鐘聲開始起音,以玉磐聲結束收尾。

釙鐘聲起音是為了有條有理地開始,玉磐聲收尾是為了有條有理地結束。

有條有理地開始是智方面的事,有條育理地結束是聖方面的事。

智好比是技巧,聖好比是力量。

猶如在百步以外射箭,箭能射攏靶子,是靠你的力量;射中了,卻是靠技巧而不是靠力量。」

【讀解】

孟子在這裡羅列的,是四種聖人的典型:伯夷清高,伊尹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柳下惠隨遇而安,孔子識時務。

比較而言,孟子認為前三者都還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點,而孔子則是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具有「智」與「聖」相結合的包容一性一。

顯然,孟子給了孔子以最高讚譽。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伯夷過於清高,清高得來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他最後要與叔齊一道「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但是,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也就由此生成,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或許也正是由此觀念出發,伯夷才被推崇為「聖人」之一。

伊尹「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曾經說過,「把歷史扛在肩頭」的人。

其實。

他的這種一精一神,正是曾子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平?」

(《論語·泰伯》)所以,伊尹是非常符合儒教一精一神的「聖人之一,歷來也的確成為儒家所津津樂道的古代聖賢人物。

但他的這種一精一神,在進入所謂「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時期後,已被視為過於沉重,過於執著的「古典意識」,與「輕輕鬆鬆過一生」的現代生活觀念有格格不入,或者說,已不那麼合時宜了。

柳下惠一方面是隨遇而安,另一方面卻是堅持原則,我行我素。

隨遇而安體現在他不至於侍奉壞的君主,不羞於做低賤的小官,不被重用不抱怨,窮困不憂愁。

這幾句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可就太困難了,尤其是後面兩句,的確人有聖賢級的水平。

所以,傳說柳下惠能夠做到「坐懷不亂」,具有超人的克制力,聖人的風範。

最後說到孔聖人。

事實上,到後世,尤其是到我們今天仍然家喻戶曉為聖人的,四人之中,也就是孔聖人了。

孟子在這裡並沒有展開對孔子的全面論述,而只是抓住他應該怎樣就怎樣的這一特點,來說明他是「聖之時者」,聖人中識時務的人。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孟子所強調的,是孔子通權這變,具有包容一性一的特點,所以才有「孔子之謂集大成」的說法。

而且,由「集大成」的分折,又過渡到對於「智」與「聖」相結合的論述,而孔子正是這樣一個「智」「聖」合一的典型。

說穿了,也就是「德才兼備」的最高典範。

這樣一說,聖人也就與我們有接近的地方了,我們今天不也仍然強調「德才兼備」嗎?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成為聖人,但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作為一精一神方面的追求總還是可以的吧。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孟子
孟子簡介以義治國,何必言利與民同樂父母官的職責仁者無敵誰能統一天下衣食足而知禮儀君子遠庖廚不為與不能緣木求魚小勇與大勇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貪財好色怎麼辦?王顧左右而言他聽聽國人怎麼說民悅則取之,民不悅則不取進也民心,退也民心出爾反爾兩大之間難為小公孫丑上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德服人,心悅誠服惡濕居下,自作自受政策開放,國家興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選擇職業,不可不慎從聞過則喜到與人為善公孫丑下賢才可拜不可召當受則受,當辭則辭無官無責,進退有餘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官場與商場中的壟斷現象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膝文公上上行下效的實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滕文公下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不由其道,鑽穴之徒動機與效果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脅肩謅笑,病於夏畦偷雞賊的邏輯廉潔與酸腐離婁上仁得天下,不仁則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有恆言,天下國家水清濯纓,水濁濯足為淵驅魚,為叢驅雀自暴自棄,豈不哀哉不要捨近求遠,捨易求難真誠是立身之本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嫂溺,援之以手毀譽不必太在意好為人師的毛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離婁下君臣之道,恩義為報中養不中,才養不才有所不為,而後有為言人不善,如後患何?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深造的目的在於自得博學詳說,將以返約以善養人,能服天下。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兩可之間,最是為難逢蒙殺羿,羿也有過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愛人者人恆愛之不孝有五,不顧父母齊人有一妻一妾萬章上君子也難免受騙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君權誰授?萬章下友其德也,不可有挾位卑莫言高知人論世勸君不聽怎麼辦?告子上(1)告子上(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操則存,捨則亡一暴十寒與專心致志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學問之道,求其放心憂指忘心,捨本逐末飲食之人,養小失大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天爵」與「人爵」自尊自貴,才是真貴杯水車薪,應怪自己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仁義是和平的前提富國強兵與仁義道德無過無不及原則的運用以鄰為壑,仁人所惡君子不亮,惡乎執?好善足以治天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亦多術盡心上莫非命也,順受真正「求在我者」與「求在外者」萬物旨備於我矣隨波逐流,平庸之人無恥之恥,無恥矣恥之於人大矣古之賢士,樂道忘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良能良知,通行天下操心虛患,多能通達大人者正己而物正君子有三樂君子本色,表裡如一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觀於海者難為水為誰辛苦為誰忙?舉一廢百,賊道也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掘井九軔不及泉,猶為棄井君子不素餐士尚志道德兩難怎麼辦?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養而不愛如養豬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以道殉身與以身殉道求教必須虛心真進銳者,其退速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智仁難遍,當務之急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介然用之,茅塞頓開再作馮婦珠玉者,殃必及身小才招禍,從政危險言語之盜,君子警惕人病捨其田而芸人之田說大人,則藐之養心莫善於寡慾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1)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2)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