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介然用之,茅塞頓開
【原文】
孟子謂高子1曰:「山徑之蹊2間,介然3用之而成路;為間4不用,則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註釋】
1高子:齊國人,孟子的學生。
2徑:山路。
溪:人行處。
山徑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間小路。
3介然:本指意志專一而不旁騖,這裡是經常不斷的意思。
4為間:即「有間」,短時,為時不久。
【譯文】
孟子對高子說:「山坡間的小徑,經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條路;過一段時間沒有人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
現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讀解】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規劃三國鼎立藍圖。
劉備聽完以後,離開坐一位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這「頓開茅塞」作為一個成語,其語源正出於孟子這裡,沒有「茅塞」,談何「頓開」呢?諸葛亮開劉備之茅塞,孟子開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請誰來「頓開」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罷。
好在,「這地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魯迅)
心路也是一樣。
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雖然不一定會「頓開」,但總會有開啟的時候吧。
何況,「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能一性一也不是沒有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論語·學而》)
「學而時習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聖人是不是能夠使你的「茅塞」頓開了呢?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