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求在我者」與「求在外者」
【原文】
孟子曰:「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譯文】
孟子說:「求索就能得到,放棄便會失去,這種求索有益於得到,因為所求的東西就在我自身。
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卻決定於天命,這種求索無益於得到,因為所求的東西是身外之物。」
【讀解】
在我自身的,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修養,人生境界的追求,一句話,是一精一神的自我完善。
身外之物則是金錢富貴,名譽地位。
前者全在於自我,只要堅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所以叫「求則得之,捨則失之。」
後者則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並不是你一廂情願地追求就可以得到的。
所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更不要抓苟且,失去自我。
當然,不強求並不是完全拒斥,而是要)煩其自然。
就像孔子對待金錢富貴的態度:「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論語·述而》)如果求不到,那還是讓我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說來也是,所謂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看得那麼要緊呢?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