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景春1曰:「公孫衍2、張儀2豈不誠大丈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孟子》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

孟子

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

【原文】

景春1曰:「公孫衍2、張儀2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1」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5);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一婬一,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註釋】

1景春:人名,縱橫家的信徒。

2公孫衍:人名,即魏國人犀首,著名的說客。

3張儀:魏國人,與蘇泰同為縱橫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於游以路橫去服從秦國,與蘇泰「合縱」相對。

4熄:指戰火熄滅,天下太平。

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歲叫做成年,行加冠禮,父親開導他。

(6)廣居、正位、大道:朱熹註釋為:廣居,仁也;正位,禮也;大道,義也。

【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

孟子說:「這個怎麼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

至於大丈夫,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裡,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

富貴不能使我驕奢一婬一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一操一,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讀解】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挑一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漢大丈夫.

孟子則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婦之道」,哪裡談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說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過言「禮」來說明女子嫁時母親的囑咐,由此得出「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古人認為,妻道如臣道。

臣對於君,當然也應該順從,但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準,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勸諫。

妻子對丈夫也是這樣,妻子固然應當)順從丈夫,但是,夫君有過,妻也就當勸說補正。

簡言之,應該是「和而不同」。

只有太監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實際上,也就是沒有了任何原則。

可見,「妾婦之道」還不能一般一性一地理解為婦人之道,而實實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銳的,對公孫衍、張儀之流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了。

遺憾的是,雖然孟子對這種「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已如此痛恨,但兩千多年來,這樣的「妾婦」卻一直生生不已,層出不窮。

時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護,「妾婦」難存,但「妾婦說」卻未必不存,甚或還在大行其道哩。

怎麼辦呢?

孟子的辦法是針鋒相對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這就是他那流傳千古的名言:「富貴不能一婬一,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樣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就還是回到儒學所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上去了。

這樣做了以後,再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捨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盡心上》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一暴,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直到今天,當我們讀這段書的時候,似乎仍然可以聽到他那金聲玉振的聲音。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孟子
孟子簡介以義治國,何必言利與民同樂父母官的職責仁者無敵誰能統一天下衣食足而知禮儀君子遠庖廚不為與不能緣木求魚小勇與大勇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貪財好色怎麼辦?王顧左右而言他聽聽國人怎麼說民悅則取之,民不悅則不取進也民心,退也民心出爾反爾兩大之間難為小公孫丑上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德服人,心悅誠服惡濕居下,自作自受政策開放,國家興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選擇職業,不可不慎從聞過則喜到與人為善公孫丑下賢才可拜不可召當受則受,當辭則辭無官無責,進退有餘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官場與商場中的壟斷現象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膝文公上上行下效的實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滕文公下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不由其道,鑽穴之徒動機與效果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脅肩謅笑,病於夏畦偷雞賊的邏輯廉潔與酸腐離婁上仁得天下,不仁則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有恆言,天下國家水清濯纓,水濁濯足為淵驅魚,為叢驅雀自暴自棄,豈不哀哉不要捨近求遠,捨易求難真誠是立身之本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嫂溺,援之以手毀譽不必太在意好為人師的毛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離婁下君臣之道,恩義為報中養不中,才養不才有所不為,而後有為言人不善,如後患何?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深造的目的在於自得博學詳說,將以返約以善養人,能服天下。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兩可之間,最是為難逢蒙殺羿,羿也有過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愛人者人恆愛之不孝有五,不顧父母齊人有一妻一妾萬章上君子也難免受騙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君權誰授?萬章下友其德也,不可有挾位卑莫言高知人論世勸君不聽怎麼辦?告子上(1)告子上(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操則存,捨則亡一暴十寒與專心致志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學問之道,求其放心憂指忘心,捨本逐末飲食之人,養小失大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天爵」與「人爵」自尊自貴,才是真貴杯水車薪,應怪自己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仁義是和平的前提富國強兵與仁義道德無過無不及原則的運用以鄰為壑,仁人所惡君子不亮,惡乎執?好善足以治天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亦多術盡心上莫非命也,順受真正「求在我者」與「求在外者」萬物旨備於我矣隨波逐流,平庸之人無恥之恥,無恥矣恥之於人大矣古之賢士,樂道忘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良能良知,通行天下操心虛患,多能通達大人者正己而物正君子有三樂君子本色,表裡如一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觀於海者難為水為誰辛苦為誰忙?舉一廢百,賊道也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掘井九軔不及泉,猶為棄井君子不素餐士尚志道德兩難怎麼辦?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養而不愛如養豬君子之所以教者五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以道殉身與以身殉道求教必須虛心真進銳者,其退速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智仁難遍,當務之急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介然用之,茅塞頓開再作馮婦珠玉者,殃必及身小才招禍,從政危險言語之盜,君子警惕人病捨其田而芸人之田說大人,則藐之養心莫善於寡慾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1)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2)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