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人皆可以為堯舜
【原文】
曹交1問曰:「,有諸?」
孟子曰:「然。」
「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曰:「奚有於是?亦為之而已矣。
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2,則為無力人矣;今日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
然則舉烏獲3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
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
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4,願留而受業於門。」
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歸而求之,有餘師。」
【註釋】
1曹交:趙歧注認為是曹君的弟弟,名交。
但孟子的時代曹國已亡,所以也不確切。
2一匹雛:一隻小雞。
3烏獲:古代傳說中的大力士.4假館:借客舍,意為找一個住處。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做堯舜,有這說法嗎?」
孟子說:「有。」
曹交說:「我聽說文王身高一丈,湯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卻只會吃飯罷了,要怎樣做才行呢?」
孟子說:「這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去做就行了。
要是有人,自以為他連一隻小雞都提不起來,那他便是一個沒有力氣的人。
如果有人說自己能夠舉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個很有力氣的人。
同樣的道理,舉得起烏獲所舉的重量的,也就是烏獲了。
人難道以不能勝任為憂患嗎?只是不去做罷了。
比如說,慢一點走,讓在長者之後叫做悌;快一點走,搶在長者之前叫做不悌。
那慢一點走難道是人做不到的嗎?不那樣做而已。
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和悌罷了。
你穿堯的衣服,說堯的話,做堯的事,你便是堯了。
你穿桀的衣服,說桀的話,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曹交說:「我準備去拜見鄒君,向他借個住處,情願留在您的門下做學生。」
孟子說:「道就像大路一樣,難道難於瞭解嗎?只怕人不去尋求罷了。
你回去自己尋求吧,老師多得很呢。」
【讀解】
。
這當然是植根於「一性一善論」而鼓勵人人向善,個個都可以有所作為的命題了。
其關鍵還是一個「不為」與「不能」的問題。
也就是《梁惠王上》裡面所說的「挾泰山以超北海」和「為長者折枝」的問題。
只不過從與梁惠王討論的政治問題過渡到與一般人討論個人修養問題罷了。
所以,無論是君王從政治國還是個人立身處世都有一個「不為」與「不能」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認識到這一點後,就可以樹立起我們每個人立志向善的信心,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斷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說到底,還是反對人自慚形穢,妄自菲薄,要求自尊自貴。
這大概也是「」的積極意義所在吧。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