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君子也難免受騙
【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1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捨之,圉圉(2)焉;少則洋洋3焉;攸然4而逝。」
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註釋】
1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2圉圉(yu):疲憊的樣子。
3洋洋:舒緩搖尾的樣於。
4攸然:迅速的樣子。
【譯文】
從前有人送條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養在池塘裡。
那人卻把魚煮來吃了,回報說:「剛放進池塘裡時,它還要死不活的;一會兒便搖擺著尾巴活動起來了;突然間,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
於產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那人從子產那裡出來後說:「誰說子產聰明呢?我明明已經把魚煮來吃了,可他還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理的方法所欺騙,但難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騙。
【讀解】
騙子有術,也有限。
有術就能使人受騙,不僅使普通人受騙,就是有德有才的君子,像鄭國賢宰相於產那樣的聰明人,也照樣受騙。
只不過這很有個條件,就是你得把謊話說圓,說得合乎情理,就像那個「校人」那樣,把魚開始怎麼樣,接著又怎麼樣,最後又怎麼樣說得來非常生動細緻,活靈活現,難怪得子產要上當,要相信他了。
這裡面還有一層微妙的原因在於,越是君子,其實越容易受騙。
因為君子總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壞處想,結果往往上騙子的當。
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壞處想,往往還不容易被欺瞞過去。
所以,說,這原本不應該是什麼奇怪的問題。
當然,還是那句話,要讓君子上當受騙,得有合乎情理的說法,否則,還是容易被識破的。
這就是騙亦有限的話題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即使你是君子,是不是也應該保持戒心,多一分警惕,以免上當受騙呢!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