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
【原文】
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1。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註釋】
1彀率:拉開弓的標準。
【譯文】
公孫丑說:「道倒是很高很好的,但就像登天一樣,似乎高不可攀。
為什麼不使它成為可以攀及的因而叫人每天都去勤勉努力呢?」
孟子說:「高明的工匠不因為拙劣的工人而改變或者廢棄規矩,絕不因為拙劣的射手而改變拉弓的標準。
君子張滿了弓而不發箭,只做出要射的樣子。
他恰到好處地做出樣子,有能力學習的人便跟著他做。」
【讀解】
這裡包含相互聯繫的兩層意思。
第一層,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為追求真理的困難或目標高遠而降低目標或標準。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也是一樣,高明的老師不能因為懶惰愚笨的學生而改變或放棄準則。
這就是「,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第二層,「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善於引導的老師總是給學生留有消化理解的餘地,重在傳授方法,以身作則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一性一,這就是『引而不發,躍如也。」
把弓拉滿,但卻並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樣子,啟發學生理解,激發他們躍躍欲試的願望。
所以,孟子又把這種做法歸結到「中道而立」的落腳點上。
所謂「中道」,也就是無過無不及,做得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
如此一來,孟子便很巧妙地把教育與學習的問題與儒學所標榜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聯繫在一起了。
做到了這一步,則老師教起來輕鬆,學生學起來愉快。
問題倒是在於,這樣的啟髮式教育,要求老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必須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不僅僅是眼高手低的裁判員。
中道而立,談何容易?
但總歸是努力的方向罷。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