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水清濯纓,水濁濯足
【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1,樂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一浪一2之水清兮,可以濯3我纓4;淪一浪一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太甲》曰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謂也。」
【註解】
1菑:同「災」。
2滄一浪一:前人有多種解釋。
或認為是水名(漢水支流),或認為是地名(湖北均縣北),或認為是指水的顏色(青蒼色)。
各種意思都不影響對原文的理解。
3濯(Zhuo):洗。
4纓:系帽子的絲帶.5《太甲》曰:《公孫丑上》(3·4)已引過這句話,可參見。
【譯文】
孟子說:「不人的人難道可以和他商議嗎?他們對別人的危險心安理得,從別人的災難中牟利,把導致家破國亡的事當作樂趣。
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議,那怎麼會有國亡家破的事發生呢?從前有個小孩子唱道:『滄一浪一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滄一浪一的水濁呀,可以洗我的雙腳。
』孔子聽了說:『弟子們聽好了啊!水清就用來洗帽纓,水濁就用來洗雙腳,這都是因為水自己造成的。
』所以,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尚書·太甲》說:『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了。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讀解】
水的用途有貴有賤(「濯纓」與「濯足」),是因為水有清有濁成的,人的有貴有賤,有尊有卑又何嘗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呢?
不僅個人如此,一個家庭,一個國家,都莫不如此。
人因為不自尊,他人才敢輕視;家由於不和睦,「第三者」才有插足的縫隙;國家動亂,禍起蕭牆之內,敵國才趁機入侵。
所有這些,都有太多的例證可以證實。
我們今天說「保壘最容易從力部攻破」,其實也正是這個意思。
所以,人應自尊,家應自睦,國應自強。
禍福貴賤都由自齲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