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智仁難遍,當務之急
【原文】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一愛一也,急親賢之為務。
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一愛一人,急親賢也。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1小功2之察3;放飯流歠(4),而問無齒決5,是之謂不知務。」
【註釋】
1緦(xi):細麻布,這裡代指服喪三個月的孝服,穿這種孝服只服喪三個月,是五種孝服中最輕的一種,如女婿為岳父母服孝就用這種。
2小功:服喪五個月的孝服,是五種孝服中次輕的一種,如外孫為外祖父母服孝就用這種。
3察:指仔細講求。
4放飯流歠(chuo):大吃猛喝。
放飯,大吃大嚼的意思;放,副詞;飯,動詞。
流歠,猛喝的意思;流,長,副詞;歠,飲,動詞。
《禮記·曲禮》說:「毋放飯,毋流歠。」
在尊長者面前大吃猛喝是非常失禮的大不敬行為。
5問無齒決:問,講求;齒決,用牙齒啃,這裡指用牙齒啃於肉。
《禮記·曲禮》說:「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在尊長者面前啃乾肉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但只是小不敬。
【譯文】
孟子說:「智者沒有什麼事物不該知道,但是急於知道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仁者沒有什麼人不該一愛一,但是急於一愛一德才兼備的賢「人。」
以堯舜的智慧尚且不能夠知道一切事物,因為他們急於知道對他們最重要的事情;以堯舜的仁德尚且不能夠一愛一所有的人,因為他們急於一愛一德才兼備的賢人。
如果不能夠實行該行三年的喪辦禮,卻對三個月、五個月的喪禮仔細講求;在尊長者面前大吃猛晚卻講求不要用牙齒啃於肉,這就叫做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物。」
【讀解】
俗話說:「丟一了西瓜揀芝麻。」
抓住了小的卻失去了的,抓住了次要的卻失去了主要的,因小失大,捨本逐未,這就叫做「不知務」。
凡事總有輕重緩急,固此,要抓住當前急切應辦的事先做。
鄭玄《詩譜序)說得好:「舉一綱而萬目張。」
善於化古人之意而用之的一毛一澤一東於是說:「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
其實這也正是他老人家「矛盾論」哲學的基本思想之一: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了,當然,如果忽視了矛盾發展的一面,在原本的主要矛盾已退居為次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已經形成的時候,比如說階級鬥爭已經退居為次要矛盾,經濟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候,仍然緊緊一抓住階級鬥爭這個「綱」不放,那當然「萬目」都不張了。
相反,如果適時地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矛盾的發展轉化而進行調整,在經濟問題已上升為主要矛盾,成為了「當務之急」的時候,及時地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萬目」也都自然會張開了。
國家的情況是這樣,個人的生活、工作也同樣是這樣。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要同時進行各方面的工作,全面開花是不可能的。
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每一個時期有一件最主要的事情,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取得成效。
總而言之,「當務」的把握是最最重要的。
還是用我們曾經提到過的話來說,當我們朋友、同事、同學問互相見面時總一愛一問:『最近忙什麼?」
但願你所忙的,正是「當務之急」,是「西瓜」而不是「芝麻」,當然,更不要是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堂」的事情。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