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日烜復走入海,鎮南王以諸軍追之,不及,引兵還交趾城。
命烏馬兒將水兵迎張文虎等糧船,又發兵攻其諸寨,破之。
己丑,詔江淮省避內並聽忙兀帶節制。
庚寅,祭日於司天台。
賜諸王火你赤銀五百兩、珠一索、錦衣一襲,玉都銀千兩、珠一索、錦衣一襲。
辛卯,尚書省臣言:「初以行省置丞相與內省無別,罷之。
今江淮平章政事忙兀帶所統,地廣事繁,乞依前為丞相。」
詔以忙兀帶為右丞相。
以蘄、黃二州、壽昌軍隸湖廣省。
毀中統鈔板。
乙未,賞征東功:從乘輿,將吏升散官二階,軍士鈔人三錠;從皇孫,將吏升散官一階,軍士鈔人二錠;死者給其家十錠。
凡為鈔四萬一千四百二十五錠。
丁酉,遣使代祀岳瀆、東海、后土。
戊戌,大赦。
敕弛遼一陽一漁獵之禁,惟毋殺孕獸。
壬寅,高麗遣使來貢方物。
賀州賊七百餘人焚掠封州諸郡,循州賊萬餘人掠梅州。
癸卯,海都犯邊。
敕駙馬昌吉,諸王也只烈,察乞兒、合丹兩千戶,皆發兵從諸王術伯北征。
賜諸王亦憐真部曲鈔三萬錠。
掌吉舉兵叛,諸王拜答罕遣將追之,至八立渾,不及而還。
甲辰,也速不花謀叛,逮捕至京師,誅之。
乙巳,太一陰一犯角。
蠻洞十八族飢餓,死者二百餘人,以鈔千五百錠有奇市米賑之。
丙午,畋於近郊。
以平江鹽兵屯田於淮東、西。
杭、蘇二州連歲大水,賑其尤貧者。
戊申,太一陰一犯房。
己酉,詔中興、西涼無得沮壞河渠,兩淮、兩浙無得沮壞歲課。
發海運米十萬石,賑遼一陽一省軍民之饑者。
辛亥,省器盒局入諸路金玉人匠總管府。
癸丑,詔:「行大司農司、各道勸農屯田司,巡行勸課,舉察勤惰,歲具府、州、縣勸農官實跡,以為殿最,路經歷官、縣尹以下並聽裁決。
或怙勢作威侵官害農者,從提刑按察司究治。」
募民能耕江南曠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輸租免三分之一。
江淮行省言:「兩淮土曠民寡,兼併之家皆不輸稅。
又,管內七十餘城,止屯田兩所,宜增置淮東、西兩道勸農營田司,督使耕之。」
制曰:「可。」
二月丁巳,改濟州漕運司為都漕運司,並領濟之南北漕,京畿都漕運司惟治京畿。
鎮南王引兵還萬劫。
烏馬兒迎張文虎等糧船不至,諸將以糧盡師老,宜全師而還,鎮南王從之。
戊午,命李庭整漢兵五千東征。
賜葉李平江、嘉興田四頃。
庚申,司徒撒裡蠻等進讀《祖宗實錄》,帝曰:「太宗事則然,睿宗少有可易者,定宗固日不暇給,憲宗汝獨不能憶之耶?猶當詢諸知者。」
征大都南諸路所放扈從馬赴京,官給芻粟價,令自糴之,無擾諸縣民。
遼一陽一、武平等處饑,除今年租稅及歲課貂皮。
浚滄州鹽運渠。
辛酉,忙兀帶、忽都忽言其軍三年荐饑,賜米五百石。
壬戌,省遼東海西道提刑按察司入北京,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入荊南。
敕江淮勿捕天鵝,弛魚濼禁。
丙寅,賜雲南王塗金駝鈕印。
改南京路為汴梁路,北京路為武平路,西京路為大同路,東京路為遼一陽一路,中興路為寧夏府路。
改江西茶運司為都轉運使司,並榷酒醋稅。
改河渠提舉司為轉運司。
江淮總攝楊璉真加言以宋宮室為塔一,為寺五,已成,詔以水陸地百五十頃養之。
詔征葛洪山隱士劉彥深。
甲戌,蓋州旱,民饑,蠲其租四千七百石。
己卯,以高麗國王王睶復為征東行尚書省左丞相。
豪、懿州饑,以米十五萬石賑之。
禁遼一陽一酒。
京師水,發官米,下其價糶貧民。
以江南站戶貧富不均,命有司料簡,合戶稅至七十石當馬一匹,並免雜徭;獨戶稅逾七十石願入站者聽。
合戶稅不得過十戶,獨戶稅無上百石。
辛巳,以杭州西湖為放生池。
壬午,鎮南王命烏馬兒、樊楫將水兵先還,程鵬飛、塔出將兵護送之。
以御史台監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多不一舉職,降詔申飭之。
命皇孫雲南王也先鐵木兒帥兵鎮大理等處。
三月丙戌,諸王昌童部曲饑,給糧三月。
丁亥,熒惑犯太微東垣上相。
戊子,太一陰一犯畢。
車駕還宮。
淞江民曹夢炎願歲以米萬石輸官,乞免他徭,且求官職。
桑哥以為請,遙授浙東道宣慰副使。
改曲靖路總管府為宣撫司。
庚寅,大駕幸上都。
改闌遺所為闌遺監,升正四品。
敕遼一陽一省亦乞列思、吾魯兀、札剌兒探馬赤自懿州東征。
李庭遙授尚書左丞,食其祿,將漢兵以行。
江淮行省忙兀帶言:「宜除軍官更調法,死事者增散官,病筆者降一等。」
帝曰:「父兄雖死事,子弟不勝任者,安可用之?苟賢矣,則病筆者亦不可降也。」
辛卯,以六衛漢兵千二百、新附軍四百、屯田兵四百造尚書省。
鎮南王以諸軍還。
張文虎糧船遇賊兵船三十艘,文虎擊之,所殺略相當。
費拱辰、徐慶以風不得進,皆至瓊州。
凡亡士卒二百二十人、船十一艘、糧萬四千三百石有奇。
癸巳,賜諸王術伯銀五萬兩、幣帛各一萬匹,兀魯台、爪忽兒銀五千兩、幣帛各一百。
甲午,禁捕鹿羔。
鎮南王次內傍關,賊兵大集以遏歸師,鎮南王遂由單巳縣趣盝州,間道以出。
乙未,以往歲北邊大風雪,拔突古倫所部牛馬多死,賜米千石。
丁酉,駐蹕野狐嶺,命阿束、塔不帶總京師城守諸軍。
己亥,太一陰一掩角。
壬寅,禮部言:「會同館蕃夷使者時至,宜令有司仿古《職貢圖》,繪而為圖,及詢其風俗、土產、去國里程,籍而錄之,實一代之盛事。」
從之。
鎮南王次思明州,命一愛一魯引兵還雲南,奧魯赤以諸軍北還。
日烜遣使來謝,進金人代己罪。
乙巳,詔江西管內並聽行尚書省節制。
戊申,改山東轉運使司為都轉運使司,兼濟南路酒稅醋課。
己酉,徐、邳屯田及靈壁、睢寧二屯雨雹如雞一卵一,害麥。
甲寅,循州賊萬餘人寇漳浦,泉州賊二千人寇長泰、汀、贛,畬賊千餘人寇龍溪,皆討平之。
夏四月丙辰,萊縣、蒲台旱饑,出米下其直賑之。
戊午,太一陰一犯井。
庚申,以武岡、寶慶二路薦經寇亂,免今年酒稅課及前歲逋租。
辛酉,從行泉府司沙不丁、烏馬兒請,置鎮撫司、海船千戶所、市舶提舉司。
省平一陽一投下總管府入平一陽一路,雜造提舉司入雜造總管府。
桑哥言:「自至元丙子置應昌和糴所,其間必多盜詐,宜加鉤考。
扈從之臣,種地極多,宜依軍站例,除四頃之外,驗畝征租。」
並從之。
癸亥,渾河決,發軍築堤捍之。
乙丑,廣東賊董賢舉等七人皆稱大老,聚眾反,剽掠吉、贛、瑞、撫、龍興、南安、韶、雄、汀諸郡,連歲擊之不能平,江西行樞密院副使月的米失請益兵,江西行省平章忽都鐵木兒亦以地廣兵寡為言,詔江淮省分萬戶一軍詣江西,俟賊平還翼。
戊辰,浚怯烈河以溉口溫腦兒黃土山民田。
庚午,立弘吉剌站。
癸酉,尚書省臣言:「近以江淮饑,命行省賑之,吏與富民因結為一奸一,多不及於貧者。
今杭、蘇、湖、秀四州復大水,民鬻妻女易食,請輟上供米二十萬石,審其貧者賑之。」
帝是其言。
甲戌,萬安寺成,佛像及窗壁皆金飾之,凡費金五百四十兩有奇、水銀二百四十斤。
遼一陽一省新附軍逃還各衛者,令助造尚書省,仍命分道招集之。
增立直沽海運米倉。
命征交趾諸軍還家休息一歲。
敕緬中行省,比到緬中,一稟雲南王節制。
庚辰,安南國王陳日烜遣中大夫陳克用來貢方物。
賜諸王小薛金百兩、銀萬兩、鈔千錠及幣帛有差。
辛巳,賜諸王阿赤吉金二百兩、銀二萬二千五百兩、鈔九千錠及紗羅絹布有差。
命甘肅行省發新附軍三百人屯田亦集乃,陝西省督鞏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盤山。
癸未,雲南省右丞一愛一魯上言:「自發中慶,經羅羅、白衣入交趾,往返三十八戰,斬首不可勝計,將士自都元帥以下獲功者四百七十四人。」
甲申,詔皇孫撫諸軍討叛王火魯火孫、合丹禿魯干。
五月丙戌,敕武平路括馬千匹。
戊子,諸王察合子闊闊帶叛,一床一兀兒執之以來。
己丑,汴梁大霖雨,河決襄邑,漂麥禾。
以左右怯薛衛士及漢軍五千三百人從皇孫北征。
甲午,發五衛漢兵五千人北征。
乙未,桑哥言:「中統鈔行垂三十年,省辟皆不知其數,今已更用至元鈔,宜差官分道置局鉤考中統鈔本。」
從之。
丙申,賜諸王八八金百兩、銀萬兩、金素段五百、紗羅絹布等四千五百。
兀馬兒來獻璞玉。
丁酉,平江水,免所負酒課。
減米價,賑京師。
改雲南烏撒宣撫司為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
戊戌,復蘆台、越支、三叉沽三鹽使司。
王家奴、火魯忽帶、察罕復舉兵反。
己亥,雲南行省言:「金沙江西通安等五城,宜依舊隸察罕章宣撫司,金沙江東永寧等處五城宜廢,以北勝施州為北勝府。」
從之。
壬寅,渾天儀成。
運米十五萬石詣懿州餉軍及賑饑民。
乙巳,罷興州採蜜提舉司。
營上都城內倉。
丁未,奉安神主於太廟。
戊申,太白犯畢。
賜拔都不倫金百五十兩、銀萬五千兩及幣帛紗羅等萬匹。
辛亥,盂州烏河川雨雹五寸,大者如拳。
癸丑,詔湖廣省避內並聽平章政事禿滿、要束木節制。
遷四川省治重慶,復遷宣慰司於成都。
高麗遣使來貢方物。
詔四川管內並聽行尚書省節制。
河決汴梁,太康、通許、杞三縣,陳、穎二州皆被害。
六月甲寅,以新府軍修尚食局。
庚申,賑諸王答兒伯部曲之饑者及桂一陽一路饑民。
辛酉,禁上都、桓州、應昌、隆興酒。
壬戌,賜諸王術伯金銀皆二百五十兩、幣帛紗羅萬匹。
乙丑,詔蒙古人總漢軍,閱習水戰。
丁卯,又賜諸王術伯銀二萬五千兩、幣帛紗羅萬匹。
復立鹹平至建州四驛。
以延安屯田總管府復隸安西省。
戊辰,海都將暗伯、著暖以兵犯業裡干腦兒,管軍元帥阿里帶戰卻之。
壬申,睢一陽一霖雨,河溢害稼,免其租千六十石有奇。
命諸王怯憐口及扈從臣,轉米以饋將士之從皇孫者。
太醫院、光祿寺、儀鳳寺、侍儀司、拱衛司,皆毋隸宣徽院,罷教坊司入拱衛司。
癸酉,詔加封南海明著天妃為廣祐明著天妃。
甲戌,太白犯井。
改西南番總管府為永寧路。
乙亥,以考城、陳留、通許、杞、太康五縣大水及河溢沒民田,蠲其租萬五千二百石。
丙子,給兵五十人衛浙西宣慰使史弼,使任治盜之責。
丁丑,太一陰一犯歲星。
發兵千五百人詣漢北浚井。
癸未,處州賊柳世英寇青田、麗水等縣,浙東道宣慰副使史耀討平之。
資國、富昌等一十六屯雨水、蝗害稼。
秋七月甲申朔,復葺興、靈二州倉,始命昔寶赤、合剌赤、貴由赤、左右衛士轉米輸之,委省辟督運,以備賑給。
丙戌,真定、汴梁路蝗。
運大同、太原諸倉米至新城,為邊地之儲。
以南安、瑞、贛三路連歲盜起,民多失業,免逋稅萬二千六百石有奇。
弛寧夏酒禁。
發大同路粟賑流民。
保定路霖雨害稼,蠲今歲田租。
改儲偫所為提舉司。
敕征交趾兵官還家休息一歲。
壬辰,遣必闍赤以鈔五千錠往應昌和糴軍儲。
改會同館為四賓庫。
戊戌,駐蹕許泥百牙之地。
同知江西行樞密院事月的迷失上言:「近以盜起廣東,分江西、江淮、福建三省兵萬人令臣將之討賊。
臣願萬人內得蒙古軍三百,並臣所籍降戶萬人,置萬戶府,以撒木合兒為達魯花赤,佩虎符。」
詔許之。
以沐川等五寨割隸嘉定者,還隸馬湖蠻部總管府。
己亥,熒惑犯氐。
庚子,太白犯鬼。
膠州連歲大水,民采橡而食,命減價糶米以賑之。
霸、漷二州霖雨害稼,免其今年田租。
乙巳,太一陰一掩畢。
諸王也真部曲饑,分五千戶就食濟南。
保定路唐縣野蠶繭絲可為帛。
壬子,命斡端戍兵三百一十人屯田。
命六衛造軍器。
八月癸丑,諸王也真言:「臣近將濟寧投下蒙古軍東征,其家皆乏食,願賜濟南路歲賦銀,使易米而食。」
詔遼一陽一省傍米萬石賑之。
丙辰,熒惑犯房。
袁之萍鄉縣進嘉禾。
詔安童以本部怯薛蒙古軍三百人北征。
己未,太白犯軒轅大星。
辛酉,免江州學田租。
癸亥,尚書省成。
壬申,安西省避內大饑,蠲其田租二萬一千五百石有奇,仍貸粟賑之。
癸酉,以河間等路鹽運司兼管順德、廣平、綦一陽一三鐵冶。
丙子,發米三千石賑滅吉兒帶所部饑民。
趙、晉、冀三州蝗。
丁丑,嘉祥、魚台、金鄉三縣霖雨害稼,蠲其租五千石。
庚辰,車駕次孛羅海腦兒。
以鹹平薦經兵亂,發沈州倉賑之。
分萬億庫為寶源、賦源、綺源、廣源四庫。
九月癸未朔,熒惑犯天江。
大駕次野狐嶺。
甘州旱饑,免逋稅四千四百石。
丙戌,置汀、梅二州驛。
己丑,獻、莫二州霖雨害稼,免田租八百餘石。
壬辰,大駕至大都。
乙未,罷檀州淘金戶。
都哇犯邊。
庚子,太一陰一犯畢。
鬼國、建都皆遣使來貢方物。
從桑哥請,營五庫禁中以貯幣帛。
癸卯,熒惑犯南鬥。
命忽都忽民戶履地輸稅。
尚書省臣言:「自立尚書省,凡倉庫諸司無不鉤考,宜置征理司,秩正三品,專治合追財谷,以甘肅等處行尚書省參政禿烈羊呵、簽省吳誠並為征理使。」
從之。
升寶鈔總庫、永盈庫並為從五品。
改八作司為提舉八作司,秩正六品。
增元寶、永豐及八作司官吏俸。
庚戌,太醫院新編《本草》成。
冬十月己未,享於太廟。
庚申,從桑哥請,以省、院、台官十二人理算江淮、江西、福建、四川、甘肅、安西六省錢谷,給兵使以為衛。
烏思藏宣慰使軟奴汪術嘗賑其管內兵站饑戶,桑哥請賞之,賜銀二千五百兩。
甲子,置虎賁司,復改為武衛司。
丙寅,賜瀛國公趙鳷鈔百錠。
以甘州轉運司隸都省。
湖廣省言:「左、右江口溪洞蠻獠,置四總管府,統州、縣,洞百六十,而所調官畏憚瘴癘,多不敢赴,請以漢人為達魯花赤,軍官為民職,雜土人用之。」
就擬夾谷三合等七十四人以聞,從之。
大同民李伯祥、蘇永福八人,以謀逆伏誅。
庚午,海都犯邊。
桑哥請明年海道漕運江南米須及百萬石。
又言:「安山至臨清,為渠二百六十五里。
若開浚之,為工三百萬,當用鈔三萬錠、米四萬石、鹽五萬斤。
其陸運夫萬三千戶復罷為民,其賦入及芻粟之估為鈔二萬八千錠,費略相當,然渠成亦萬世之利。
請以今冬備糧費,來春浚之。」
制可。
丙子,始造鐵羅圈甲。
瀛國公趙鳷學佛法於土番。
己卯,也不干入寇,不都馬失引兵奮擊之。
塔不帶反,忽剌忽、阿塔海等戰卻之。
詔免儒戶雜徭。
尚書省臣請令集賢院諸司,分道鉤考江南郡學田所入羨餘,貯之集賢院,以給多才藝者,從之。
給倉官俸。
高麗遣使來貢方物。
十一月壬午,鞏昌路荐饑,免田租之半,仍以鈔三千錠賑其貧者。
以忽撒馬丁為管領甘肅陝西等處屯田等戶達魯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兒工匠千五十戶屯田。
丁亥,金齒遣使貢方物。
以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何榮祖為中書省參知政事。
修國子監以居胄子。
禁有分地臣私役富室為柴米戶及賦外雜徭。
柳州民黃德清叛,潮州民蔡猛等拒殺官軍,並伏誅。
庚寅,一床一哥裡合引兵犯建州,殺三百餘人,鹹平大震。
辛卯,兀良合饑民多殍死,給三月糧。
壬辰,罷建昌路屯田總管府。
癸巳,賜諸王也裡干金五十兩、銀五千兩、鈔千錠、幣帛紗羅等二千匹。
也速帶兒、牙林海剌孫執捏坤、忽都答兒兩叛王以歸。
甲午,北兵犯邊。
詔福建省避內並聽行尚書省節制。
丙申,合迷裡民饑,種不入土,命一愛一牙赤以屯田餘糧給之。
己亥,命李思衍為禮部侍郎,充國信使,以萬奴為兵部郎中副之,同使安南,詔諭陳日烜親身入朝,否則必再加兵。
大都民史吉等請立桑哥德政碑,從之。
辛丑,馬八兒國遣使來朝。
帖列滅入寇。
甲辰,以鞏昌便宜都總帥府統五十餘城兵民事繁,改為宣慰使司,兼便宜都總帥府。
改釋教總制院為宣政院,秩從一品,印用三台,以尚書右丞相桑哥兼宣政使。
庚戌,益鹹平府戍兵三百。
十二月乙卯,賜按答兒禿等金千二百五十兩、銀十二萬五千兩、鈔二萬五千錠、幣帛布氎布二萬三千六百六十六匹。
命上都募人運米萬石赴和林,應昌府運米三萬石給弘吉剌軍。
丁巳,海都兵犯邊,拔都也孫脫迎擊,死之。
先是,安童將兵臨邊,為失裡吉所執,一軍皆沒。
至是八鄰來歸,從者凡三百九十人,賜鈔萬二千五百一十三錠。
辛酉,太一陰一犯畢。
癸亥,置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戶總管府。
甲子,太一陰一犯井。
辛未,桑哥言:「有分地之臣,例以貧乏為辭,希覬賜與。
財非天墜地出,皆取於民,苟不慎其出入,恐國用不足。」
帝曰:「自今不當給者汝即畫之,當給者宜覆奏,朕自處之。」
甲戌,太一陰一犯亢,熒惑犯壘壁陣。
安西王阿難答來告兵士饑,且闕橐駝,詔給米六千石及橐駝百。
乙亥,湖頭賊張治囝掠泉州,免泉州今歲田租。
丙子,也速不花以昔列門叛。
甘肅行省辟約諸王八八、拜答罕、駙馬昌吉,合兵討之,皆自縛請罪。
獨昔列門以其屬西走,追至朵郎不帶之地,邀而獲之,以歸於京師。
庚辰,六衛屯田饑,給更休三千人六十日糧。
高麗國王遣使來貢方物。
賜諸王一愛一牙合赤等金千兩、銀一萬八千三百六十兩、絲萬兩、綿八萬三千二百兩、金素幣一千二百匹、絹五千九十八匹。
賜皇子一愛一牙赤部曲等羊馬鈔二十九萬百四十七錠、馬二萬六千九百一十四、羊十萬二百一十、駝八、牛九百。
賙諸王貧乏者,鈔二十一萬六百錠、馬六千七百二十五、羊一萬二千八百五十七、牛四十。
賜妻子家貲沒於寇者,鈔三萬二千八百八十錠、馬牛百,償以羊馬諸物供軍者,鈔千六百七十四錠、馬四千三百二十五、羊三萬四千百九十九、駝七十二、牛三十。
賞自寇中拔歸者,鈔四千七十八錠。
因雨雹、河溢害稼,除民租二萬二千八百石。
命亦思麻等七百餘人作佛事坐靜於玉塔殿、寢殿、萬壽山、護國仁王等寺凡五十四會,天師張宗演設醮三日。
以光祿寺直隸都省。
置醴源倉,分太倉之麴米藥物隸焉。
以滄州之軍營城為滄溟縣,以施州之清江縣隸夔路總管府。
罷安和署。
大司農言耕曠地三千五百七十頃,立學校二萬四千四百餘所,積義糧三十一萬五千五百餘石。
斷死罪九十五人。
二十六年春正月丙戌,地震。
詔江淮省忙兀帶與不魯迷失海牙及月的迷失合兵進討群盜之未平者。
己丑,發兵塞沙陀間鐵烈兒河。
辛卯,拔都不倫言其民千一百五十八戶貧乏,賜銀十萬五千一百五十兩。
徙江州都轉運使司治龍興。
沙不丁上市舶司歲輸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兩,詔貯之以待貧乏者。
合丹入寇。
戊戌,以荊湖占城省左丞唐兀帶副按的忽都合為蒙古都萬戶,統兵會江淮、福建二省及月的迷失兵,討盜於江西。
蠲漳、汀二州田租。
辛丑,遣使代祀岳瀆、后土、東南海。
立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以侍衛軍六千、屯田軍三千、江南鎮守軍一千,合兵一萬隸焉。
太一陰一犯氐。
壬寅,海船萬戶府言:「山東宣慰使樂實所運江南米,陸負至淮安,易閘者七,然後入海,歲止二十萬石。
若由江一陰一入江至直沽倉,民無陸負之苦,且米石省運估八貫有奇。
乞罷膠萊海道運糧萬戶府,而以漕事責臣,當歲運三十萬石。」
詔許之。
癸卯,高麗遣使來貢方物。
賊鍾明亮寇贛州,掠寧都,據秀嶺,詔發江淮省及鄰郡戍兵五千,遷江西省參政管如德為左丞,使將兵往討。
畬民丘大老集眾千人寇長泰縣,福州達魯花赤脫歡同漳州路總管高傑討平之。
甲辰,復立光祿寺。
戊申,徙廣州按察司於韶州。
以荊南按察司所統遼遠,割三路入淮西,二路入江西。
立鹹平至聶延驛十五所。
廢甘州路宣課提舉司入寧夏都轉運使司。
遣參知政事張守智、翰林直學士李天英使高麗,督助征日本糧。
二月辛亥朔,詔籍江南戶口,凡北方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
浚滄州御河。
癸丑,一愛一牙合赤請以所部軍屯田鹹平、懿州,以省糧餉。
己未,發和林糧千石賑諸王火你赤部曲。
置延禧司,秩正三品。
壬戌,合木裡饑,命甘肅省發米千石賑之。
癸亥,詔立崇福司,為從二品。
徙江淮省治杭州,改浙西道宣慰司為淮東道宣慰司,治揚州。
丙寅,尚書省臣言:「行泉府所統海船萬五千艘,以新附人駕之,緩急殊不可用。
宜招集乃顏及勝納合兒流散戶為軍,自泉州至杭州立海站十五,站置船五艘、水軍二百,專運番夷貢物及商販奇貨,且防禦海道為便。」
從之。
命福建行省拜降、江西行院月的迷失、江淮行省忙兀帶,合兵擊賊江西。
大都路總管府判官蕭儀嘗為桑哥掾,坐受贓事覺,帝貸其死,欲徙為淘金。
桑哥以儀嘗鉤考萬億庫,有追錢之能,足贖其死,宜解職杖遣之,帝曲從之。
丁卯,幸上都。
以中書右丞相伯顏知樞密院事,將北邊諸軍。
成都管軍萬戶劉德祿上言,願以兵五千人招降八番蠻夷,因以進取交趾。
樞密院請立元帥府,以藥剌罕及德祿並為都元帥,分四川軍萬人隸之,帝從之。
以伯答兒為中書平章政事。
紹興大水,免未輸田租。
合丹兵寇胡魯口,開元路治中兀顏牙兀格戰連日,破之。
己巳,立左右翼屯田萬戶府,秩從三品。
玉呂魯奏,江南盜賊凡四百餘處,宜選將討之。
帝曰:「月的迷失屢以捷聞,忙兀帶已往,卿無以為慮。」
皇孫甘不剌所部軍乏食,發大同路榷場糧賑之。
甲戌,命鞏昌便宜都總帥汪惟和將所部軍萬人北征,令過闕受命。
乙亥,省屯田六署為營田提舉司。
三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台州賊楊鎮龍聚眾寧海,僭稱大興國,寇東一陽一、義烏,浙東大震。
諸王甕吉帶時謫婺州,帥兵討之。
立雲南屯田,以供軍儲。
桑哥言:「省部成案皆財谷事,當令監察御史即省部稽照,書姓名於卷末,仍命侍御史堅童視之,失則連坐。」
從之。
安西饑,減估糶米二萬石。
甘州饑,發鈔萬錠賑之。
己丑,賜陝西屯田總管府農器種粒。
癸巳,東流縣獻芝。
甲午,太一陰一犯亢。
乙未,鑄渾天儀成。
癸巳,金齒人塞完以其民二十萬一千戶有奇來歸,仍進像三。
夏四月己酉,復立營田司於寧夏府。
遼一陽一省避內饑,貸高麗米六萬石以賑之。
壬子,孛羅帶上別十八里招集戶數,令甘肅省賑之。
癸丑,命塔海發忽都不花等所部軍,屯狗站北以禦寇。
寶慶路饑,下其估糶米萬一千石。
丙辰,命甘肅行省傍合的所部饑者粟。
丁巳,遣宮驗視諸王按灰貧民,給以糧。
戊午,禁江南民挾弓矢,犯者籍而為兵。
置江西福建打捕鷹坊總管府,福建轉運司及管軍總管言其非宜,詔罷之。
省江淮屯田打捕提舉司七所,存者徐邳、海州、揚州、兩淮、淮安、高郵、昭信、安豐、鎮巢、蘄黃、魚網、石湫,猶十二所。
甲子,池州貴池縣民王勉進紫芝十二本。
戊辰,安南國王陳日烜遣其中大夫陳克用等來貢方物。
己巳,乞兒乞思戶居和林,驗其貧者賑之。
庚午,沙河決,發民築堤以障之。
癸酉,以高麗國多產銀,遣工即其地,發旁近民冶以輸官。
以萊蕪鐵冶提舉司隸山東鹽運司。
甲戌,以御史大夫玉呂魯為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簽江西等處行尚書省事。
召江淮行省參知政事忻都赴闕,以戶部尚書王巨濟專理算江淮省,左丞相忙兀帶總之。
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綿提舉司,責民歲輸木綿十萬匹,以都提舉司總之。
罷皇孫按攤不花所設斷事官也先,仍收其印。
尚書省臣言:「鞏昌便宜都總帥府已升為宣慰使司,乞以舊兼府事別立散府,調官分治。」
從之。
立諸王一愛一牙赤投下人匠提舉司於益都。
並省雲南大理、中慶等路州縣。
丁丑,升市令司為從五品。
改大都路甲匠總管府為軍器人匠都總管府。
尚書省臣言:「乃顏以反誅,其人戶月給米萬七千五百二十三石,父母妻子俱在北方,恐生它志,請徙置江南,充沙不丁所請海船水軍。」
從之。
五月庚辰,發武衛親軍千人浚河西務至通州漕渠。
癸未,移諸王小薛饑民就食汴梁,發大同、宣德等路民築倉於昴兀剌。
壬辰,太白犯鬼。
軟奴王術私以金銀器皿給諸王出伯、合班等,且供饋有勞,命有司如數償之,復賞銀五萬兩、幣帛各二千匹。
丙申,詔:「季一陽一、益都、淄萊三萬戶軍久戍廣東,疫死者眾,其令二年一更。」
賊鍾明亮率眾萬八千五百七十三人來降,江淮、福建、江西三省所一抽一軍各還本翼。
行御史台復徙於揚州,浙西提刑按察司徙蘇州。
以參知政事忻都為尚書左丞,中書參知政事何榮祖為參知政事,參議尚書省事張天祐為中書參知政事。
己亥,設回回國子學。
升利用監為從三品。
遼一陽一路饑,免往歲未輸田租。
尚書省臣言:「括大同、平一陽一、太原無籍民及人奴為良戶,略見成效。
益都、濟南諸道,亦宜如之。」
詔以農時民不可擾,俟秋冬行之。
罷永盈庫,以所貯上供幣帛入太府監及萬億庫。
辛丑,御河溢入會通渠,漂東昌民廬舍。
以莊一浪一路去甘肅省遠,改隸安西省。
省流江縣入渠州。
泰安寺屯田大水,免今歲租。
青山貓蠻以不莫台、卑包等三十三寨相繼內附。
六月戊申朔,發侍衛軍二千人浚口溫腦兒河渠。
己酉,鞏昌汪惟和言:「近括漢人兵器,臣管內已禁絕,自今臣凡用兵器,乞取之安西官庫。」
帝曰:「汝家不與它漢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執之。」
辛亥,詔以雲南行省地遠,州縣官多闕,六品以下,許本省選辟以聞。
桂一陽一路寇亂水旱,下其估糶米八千七百二十石以賑之。
己未,西番進黑豹。
庚申,諸王乃蠻帶敗合丹兵於托吾兒河。
丙寅,要忽兒犯邊。
辛巳,詔遣尚書省斷事官禿烈羊呵理算雲南,復立雲南提刑按察司。
月的迷失請以降賊鍾明亮為循州知州,宋士賢為梅州判官,丘應祥等十八人為縣尹、巡尉,帝不允,令明亮、應祥並赴都。
大都增設倒鈔庫三所。
遼一陽一等路饑,免今歲差賦。
移八八部曲饑者就食甘州。
海都犯邊,和林宣慰使怯伯、同知乃滿帶、副使八黑鐵兒皆反應之。
合剌赤饑,出粟四千三百二十八石有奇以賑之。
甲戌,西南夷中下爛土等處洞長忽帶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來歸,得戶三千餘。
乙亥,金剛奴寇折連怯兒。
立江淮等處財賦總管府,掌所籍宋謝太后貲產,隸中宮。
丁丑,汲縣民硃良進紫芝。
濟寧、東平、汴梁、濟南、棣州、順德、平灤、真定霖雨害稼,免田租十萬五千七百四十九石。
秋七月戊寅朔,海都兵犯邊,帝親征。
尚珍署屯田大水,從征者給其家。
己卯,駙馬爪忽兒部曲饑,賑之。
辛巳,兩淮屯田雨雹害稼,蠲今歲田租。
雨壞都城,發兵、民各萬人完之。
開安山渠成,河渠官禮部尚書張孔孫、兵部郎中李處選、員外郎馬之貞言:「開魏博之渠,通江淮之運,古所未有。」
詔賜名會通河,置提舉司,職河渠事。
甲申,四川山齊蠻民四寨五百五十戶內附。
丙戌,命百官市馬助邊。
敕以禿魯花及侍衛兵百人為桑哥導從。
丁亥,發至元鈔萬錠,市馬於燕南、山東、河南、太原、平一陽一、保定、河間、平灤。
戊子,太白經天四十五日。
庚寅,黃兀兒月良等驛乏食,以鈔賑之。
辛卯,太一陰一犯牛。
詔遣牙牙住僧詣江南搜訪術藝之士。
發和林所屯乞兒乞思等軍北征。
癸巳,平灤屯田霖雨損稼。
甲午,御河溢。
東平、濟寧、東昌、益都、真定、廣平、歸德、汴梁、懷孟蝗。
乙未,太一陰一犯歲星。
丁酉,命遼一陽一行省益兵戍鹹平、懿州。
戊戌,誅信州叛賊鮑惠日等三十三人。
左丞李庭等北征。
辛丑,發侍衛親軍萬人赴上都。
河間大水害稼。
壬寅,賦百官家,制戰襖。
癸卯,沙河溢。
鐵燈扞堤決。
八月壬子,霸州大水,民乏食,下其估糶直沽倉米五千石。
乙卯,郴之宜章縣為廣東寇所掠,免今歲田租。
辛酉,大都路霖雨害稼,免今歲租賦,仍減價糶諸路倉糧。
壬戌,漷州饑,發河西務米二千石,減其價賑糶之。
癸亥,諸王鐵失、孛羅帶所部皆饑,敕上都留守司、遼一陽一省發粟賑之。
甲子,月的迷失以鍾明亮貢物來獻。
辛未,歲星晝見。
癸酉,以八番羅甸宣慰使司隸四川省。
台、婺二州饑,免今歲田租。
甲戌,詔兩淮、兩浙都轉運使司及江西榷茶都轉運司諸人,毋得沮辦課。
改四川金竹寨為金竹府。
徙浙東道提刑按察司治婺州,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司治太原,宣慰司治大同。
九月戊寅,歲星犯井。
己卯,置高麗國儒學提舉司,從五品。
丙戌,罷濟州泗汶漕運使司。
丁亥,罷斡端宣慰使元帥府。
癸巳,以京師糴貴,禁有司拘顧商車。
乙未,太一陰一犯畢。
丙申,熒惑犯太微西垣上將。
增浙東道宣慰使一員。
江淮省平章沙不丁言:「提調錢谷,積怨於眾,乞如要束木例,撥戍兵三百人為衛。」
從之。
平灤、昌國等屯田霖雨害稼。
甲辰,以保定、新城、定興屯田糧賑其戶饑貧者。
乙巳,詔福建省及諸司毋沮擾魏天祐銀課。
冬十月癸丑,營田提舉司水害稼。
太一陰一犯牛宿距星。
甲寅,熒惑犯右執法。
以駝運大都米五百石有奇給皇子北安王等部曲。
乙卯,以八番、羅甸隸湖廣省。
丙辰,禁內外百官受人饋酒食者,沒其家貲之半。
甲子,享於太廟。
己巳,赤那主裡合花山城置站一所。
癸酉,尚書省臣言:「沙不丁以便宜增置浙東二鹽司,合浙東、西舊所立者為七,乞官知鹽法者五十六人。」
從之。
平灤水害稼。
以平灤、河間、保定等路饑,弛河泊之禁。
閏十月戊寅,車駕還大都。
尚書省臣言:「南北鹽均以四百斤為引,今權豪家多取至七百斤,莫若先貯鹽於席,來則授之為便。」
從之。
庚辰,桑哥言:「初改至元鈔,欲盡收中統鈔,故令天下鹽課以中統、至元鈔相半輸官。
今中統鈔尚未可急斂,宜令稅賦並輸至元鈔,商販有中統料鈔,聽易至元鈔以行,然後中統鈔可盡。」
從之。
月的迷失以首賊丘應祥、董賢舉歸於京師。
癸未,命遼一陽一行省傍諸王乃蠻帶民戶乏食者。
乙酉,命自今所授宣敕並付尚書省。
通州河西務饑,民有鬻子、去之他州者,發米賑之。
丙戌,西南夷生番心嵒等八族計千二百六十戶內附。
廣東賊鍾明亮復反,以眾萬人寇梅州,江羅等以八千人寇漳州,又韶、雄諸賊二十餘處皆舉兵應之,聲勢張甚。
詔月的迷失復與福建、江西省合兵討之,且諭旨月的迷失:「鍾明亮既降,朕令汝遣之赴闕,而汝玩常不發,致有是變。
自今降賊,其即遣之。」
丁亥,安南國王陳日烜遣使來貢方物。
左、右衛屯田新附軍以大水傷稼乏食,發米萬四百石賑之。
辰星犯房。
己丑,太一陰一犯畢,熒惑犯進賢。
庚寅,江西宣慰使胡頤孫援沙不丁例,請至元鈔千錠為行泉府司,歲輸珍異物為息,從之,以胡頤孫遙授行尚書省參政、泉府太卿、行泉府司事。
詔籍江南及四川戶口。
丙申,寶坻屯田大水害稼。
河南宣慰司請給管內河間、真定等路流民六十日糧,遣還其土,從之。
婺州賊葉萬五以眾萬人寇武義縣,殺千戶一人,江淮省平章不鄰吉帶將兵討之。
遣使鉤考大同錢谷及區別給糧人戶。
庚子,取石泗濱為磬,以補宮縣之樂。
辛丑,羅斛、女人二國遣使來貢方物。
癸卯,禁殺羔羊。
浙西宣慰使史弼請討浙東賊,以為浙東道宣慰使,位合剌帶上。
甲辰,武平路饑,發常平倉米萬五千石。
賑保定等屯田戶饑,給九十日糧。
檀州饑民劉德成犯獵禁,詔釋之。
湖廣省臣言:「近招降贛州賊胡海等,令將其眾屯田自給,今過耕時,不恤之,恐生變。」
命贛州路發米千八百九十石賑之。
丙午,緬國遣委馬剌菩提班的等來貢方物。
十一月丙午朔,回回、昔寶赤百八十六戶居汴梁者,申命宣慰司給其田。
丁未,禁江南、北權要之家毋沮鹽法。
戊申,敕尚書省發倉賑大都饑民。
壬子,漳州賊陳機察等八千人寇龍巖,執千戶張武義,與楓林賊合。
福建行省兵大破之,陳機察、丘大老、張順等以其一黨一降。
行省請斬之以警眾,事下樞密院議。
範文虎曰:「賊固當斬,然既降乃殺之,何以示信?宜並遣赴闕。」
從之。
癸丑,建寧賊黃華弟福,結陸廣、馬勝復謀亂,事覺,皆論誅。
甲寅,瓜、沙二州城壞,詔發軍民修完之。
丙辰,罷阿你哥所領採石提舉司。
發米五百八十七石給昔寶赤五百七十八人之乏食者。
丁巳,平灤、昌國屯戶饑,賑米千六百五十六石。
改播州為播南路。
丁卯,詔山東東路毋得沮淘金。
賑文安縣饑民。
陝西鳳翔屯田大水。
戊辰,太一陰一犯亢。
己巳,發米千石賑平灤饑民。
改平恩鎮為丘縣。
武平路饑,免今歲田租。
桓州等驛饑,以鈔給之。
十二月丁丑,蠡州饑,發義倉糧賑之。
戊寅,罷平州望都、榛子二驛,放其戶為民。
辛巳,詔括天下馬,一品、二品官許乘五匹,三品三匹,四品、五品二匹,六品以下皆一匹。
平灤大水傷稼,免其租。
小薛坐與合丹禿魯干通謀叛,伏誅。
紹興路總管府判官白絜矩言:「宋趙氏族人散居江南,百姓敬之不衰,久而非便,宜悉徙京師。」
桑哥以聞,請擢絜矩為尚書省舍人,從之。
給玉呂魯所招集戶五百人九十日糧。
徙甕吉剌民戶貧乏者就食六盤。
乙酉,命四川蒙古都萬戶也速帶選所部軍萬人西征。
太白犯南鬥。
丁亥,封皇子闊闊出為寧遠王。
河間、保定二路饑,發義倉糧賑之,仍免今歲田租。
木鄰站經亂乏食,給九十日糧。
命回回司天台祭熒惑。
庚寅,禿木合之地霜殺稼,禿魯花之地饑,給九十日糧。
甲午,以官軍萬戶汪惟能為征西都元帥,將所部軍入漠,其先戍漠兵無令還翼。
乙未,蠲大名、清豐逋租八百四十石,命甘肅行省賑千戶也先所部人戶之饑者,給鈔賑黃兀兒月良站人戶。
庚子,武平饑,以糧二萬三千六百石賑之。
伯顏遣使來言邊民乏食,詔賜網罟,使取魚自給。
拔都昔剌所部阿速戶饑,出粟七千四百七十石賑之。
癸卯,發麥賑廣濟署饑民。
是歲,馬八兒國進花驢二,寧州民張世安進嘉禾一本。
詔天下梵寺所貯《藏經》,集僧看誦,仍給所費,俾為歲例。
幸大聖壽萬安寺,置旃檀佛像,命帝師及西僧作佛事坐靜二十會。
免災傷田租:真定三萬五千石,濟寧二千一百五十四石,東平一百四十七石,大名九百二十五石,汴梁萬三千九十七石,冠州二十七石。
賜諸王、公主、駙馬如歲例,為金二千兩、銀二十五萬二千六百三十兩、鈔一十一萬二百九十錠、幣十二萬二千八百匹。
斷死罪五十九人。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