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列傳第九:巴而術阿而忒的斤亦都護,亦都護者,高昌國主號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清史稿》列傳第九

清史稿

列傳第九

○巴而術阿而忒的斤

巴而術阿而忒的斤亦都護,亦都護者,高昌國主號也。

先世居畏兀兒之地,有和林山,二水出焉,曰禿忽剌,曰薛靈哥。

一夕,有神光降於樹,在兩河之間,人即其所而候之,樹乃生癭,若懷妊狀,自是光常見。

越九月又十日,而樹癭裂,得嬰兒者五,土人收養之。

其最稚者曰不古可罕。

既壯,遂能有其民人土田,而為之君長。

傳三十餘君,是為玉倫的斤,數與唐一人相攻戰,久之議和親,以息民罷兵。

於是唐以金蓮公主妻的斤之子葛勵的斤,居和林別力跛力答,言婦所居山也。

又有山曰天哥裡於答哈,言天靈山也。

南有石山曰胡力答哈,言福山也。

唐使與相地者至其國,曰:「和林之盛強,以有此山也。

盍壞其山,以弱其國?」

乃告諸的斤曰:「既為婚姻,將有求於爾,其與之乎?福山之石,於上國無所用,而唐一人願見。」

的斤遂與之石,大不能動,唐一人以烈火焚之,沃以醲醋,其石碎,乃輦而去。

國中鳥獸為之悲號。

後七日,玉倫的斤卒,災異屢見,民弗安居,傳位者又數亡,乃遷於交州。

交州即火州也。

統別失八里之地,北至阿術河,南接酒泉,東至兀敦、甲石哈,西臨西蕃。

居是者凡百七十餘載,而至巴而術阿而忒的斤,臣於契丹。

歲己巳,聞太祖興朔方,遂殺契丹所置監國等官,欲來附。

未行,帝遣使使其國。

亦都護大喜,即遣使入奏曰:「臣聞皇帝威德,即棄契丹舊好,方將通誠,不自意天使降臨下國,自今而後,願率部眾為臣僕。」

是時帝征大一陽一可汗,射其子脫脫殺之。

脫脫之子火都、赤剌溫、馬札兒、禿薛干四人,以不能歸全一屍一,遂取其頭涉也兒的石河,將奔亦都護,先遣使往,亦都護殺之。

四人者至,與大戰於襜河。

亦都護遣其國相來報,帝復遣使還諭亦都護,遂以金寶入貢。

辛未,朝帝於怯綠連河,奏曰:「陛下若恩顧臣,使臣得與陛下四子之末,庶幾竭其犬馬之力。」

帝感其言,使尚公主也立安敦,且得序於諸子。

與者必那演征罕勉力、鎖潭回回諸國,將部曲萬人以先。

紀律嚴明,所向克捷。

又從帝征你沙卜裡,征河西,皆有大功。

既卒,而次子玉古倫赤的斤嗣。

玉古倫赤的斤卒,子馬木剌的斤嗣。

將探馬軍萬人,從憲宗伐宋合州,攻釣魚山有功,還火州卒。

至元三年,世祖命其子火赤哈兒的斤嗣為亦都護。

海都、帖木迭兒之亂,畏兀兒之民遭亂解散,於是有旨命亦都護收而撫之,其民人在宗王近戚之境者,悉遣還其部,畏兀兒之眾復輯。

十二年,都哇、卜思巴等率兵十二萬圍火州,聲言曰:「阿只吉、奧魯只諸王以三十萬之眾,猶不能抗我而自潰,爾敢以孤城當吾鋒乎?」

亦都護曰:「吾聞忠臣不事二主,吾生以此城為家,死以此城為墓,終不能從爾也。」

受圍凡六月,不解。

都哇以書系矢射城中曰:「我亦太祖皇帝諸孫,何以不附我?且爾祖嘗尚公主矣。

爾能以女與我,我則休兵,不然則急攻爾。」

其民相與言曰:「城中食且盡,力已困,都哇攻不止,則相與俱亡矣。」

亦都護曰:「吾豈惜一女而不以救民命乎!然吾終不能與之相見。」

以其女也立亦黑迷失別吉厚載以茵,引繩縋城下而與之,都哇解去。

其後入朝,帝嘉其功,錫以重賞,妻以公主曰巴巴哈兒,定宗之女也。

又賜鈔十萬錠以賑其民。

還鎮火州,屯於州南哈密力之地,兵力尚寡,北方軍忽至其地,大戰力盡,遂死之。

子紐林的斤,尚幼,詣闕請兵北征,以復父讎。

帝壯其志,賜金幣巨萬,妻以公主曰不魯罕,太宗之孫女也。

公主薨,又尚其妹曰八卜叉。

有旨師出河西,俟北征諸軍齊發,遂留永昌。

會吐蕃脫思麻作亂,詔以榮祿大夫平章政事,領本部探馬等軍萬人鎮吐蕃宣慰司。

威德明信,賊用斂跡,其民賴以安。

武宗召還,嗣為亦都護,賜之金印,復署其部押西護司之官。

仁宗始稽故實,封為高昌王,別以金印賜之,設王傅之官。

其王印行諸內郡,亦都護印行諸畏兀兒之境。

八卜叉公主薨,復尚公主曰兀剌真,安西王之女也。

領兵火州,復立畏兀兒城池。

延祐五年薨。

子二人,長曰帖木兒補化,次曰籛吉,皆八卜叉公主所生也。

帖木兒補化,大德中,尚公主曰朵兒只思蠻,闊端太子孫女也。

至大中,從父入覲,備宿衛。

又事皇太后於東朝,拜中奉大夫,領大都護事。

又以資善大夫出為鞏昌等處都總帥達魯花赤。

奔父喪於永昌,請以王爵讓其叔父欽察台,叔父力辭,乃嗣為亦都護高昌王。

至治中,領甘肅諸軍,仍治其部。

泰定中召還,與威順王寬徹不花、宣靖王買奴、靖安王闊不花分鎮襄一陽一。

俄拜開府儀同三司、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文宗召至京師,佐平大難。

時湖廣左丞有以忌嫉害政者,詔命誅之。

帖木兒補化乃為申請曰:「是誠有罪,然不至死。」

人服其雅量。

天歷元年,拜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知樞密院事。

明年正月,以舊官勳封拜中書左丞相。

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

其弟籛吉乃以讓嗣為亦都護高昌王。

○鐵邁赤虎都鐵木祿

塔海

鐵邁赤,合魯氏。

善騎射,初事忽蘭皇后帳前,嘗命為挏馬官。

從太祖定西夏。

又從皇子闊出、忽都禿、行省鐵木答兒定河南,累有戰功。

憲宗之伐宋也,世祖以皇弟受命攻鄂。

大駕征西川,遣元帥兀良哈台自交趾搗宋,與諸軍合。

歲己未,皇弟駐兵鄂渚,聞兀良哈台由廣西至長沙,遣鐵邁赤將練卒千人、鐵騎三千迎兀良哈台於岳州。

兀良哈台得援,抵江夏,北涉黃州,鐵邁赤與有力焉。

世祖即位,命從征叛王於失木土之地,勞績益著。

至元七年,授蒙古諸萬戶府奧魯總管。

十九年,以疾卒。

子八人,虎都鐵木祿最顯。

虎都鐵木祿好讀書,與學士大夫游,字之曰漢卿。

仁宗嘗顧左右曰:「虎都鐵木祿字漢卿,漢名卿不讓也,汝等以漢卿名之宜矣。」

其母姓劉氏,故人又稱之曰劉漢卿雲。

至元十一年,從丞相伯顏渡江。

既取宋,遣視宋故宮室,護帑藏。

諭下明、越等州。

從平章奧魯入覲,授忠顯校慰總把,再轉昭信校尉。

二十二年,授奉訓大夫,荊湖占城等處行中書省理問官。

時行省之名曰荊湖占城,曰荊湖,曰湖廣,凡三改。

理問一日以軍事入奏,敷陳辨白有指趣,世祖大悅,若曰:「辭簡意明,令人樂於聽受,昔以其兄阿里警敏捷給,令侍左右,斯人顧不勝耶?」

敕都護脫因納志之。

平章政事程鵬飛建議征日本,奏漢卿為征東省郎中。

帝顧脫因納,若曰:「鵬飛南士也,猶知其能。

姑聽之,候還,朕自錄任。」

征東省罷,征漢卿還。

丞相阿里海牙以湖廣行省機密事重,捨漢卿無可用者,遣郎中岳洛也奴奏留,從之。

二十一年,從皇子鎮南王征交趾。

比還鄂時,權臣方擅威福,遂退處於家。

二十八年,詔太傅、右丞相順德王答剌罕擒權一奸一於鄂。

答剌罕遂拜湖廣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詢舊人知方面之務者,眾薦漢卿,遣使即南一陽一家居驛致武昌,奏事京師,帝嘉之,擢給事中。

居再歲,提刑按察司改肅政廉訪司,台臣奏授奉議大夫、廣西海北道副使,陛辭,留之仍舊職。

既而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劉國傑奏伐交趾,造戰船五百於廣東,帝曰:「此重事也,須才幹臣乃濟用。」

以漢卿督匠南方,敕曰:「汝還,當顯汝於眾。」

因頓首謝。

事既集,帝崩,遷福建行省郎中,朝列大夫、漢一陽一監府,中順大夫、湖南宣慰副使。

峒酋岑雄叛,奉詔開諭,頑獷帖服。

改太中大夫、河南行中書省郎中,通議大夫、同僉樞密院事,拜禮部尚書。

大臣奏核實江南民田。

漢卿奉詔使江西,以田額舊定,重擾民不便,置不問。

止奏茶、漕置局十有七所,以七品印章敕授局官五十一員,增中統課緡五十萬。

轉正議大夫、兵部尚書。

未幾命為中奉大夫、荊湖北道宣慰使,已命,復留之。

延祐三年,大臣以浙東倭奴商舶貿易致亂,奏遣漢卿宣慰閩、浙,撫戢兵民,海陸為之靜謐雲。

從子塔海。

塔海,漢卿兄子也。

世祖時,從土土哈充哈剌赤。

至元二十四年,扈駕征乃顏。

二十六年,入覲,帝命充寶兒赤,扈駕至和林,賜只孫冠服。

大德四年,授中書直省舍人。

遷中書客省氨使。

武宗即位,賜中統鈔五百錠,以旌其能。

尋進和林行省理問所官,改通政僉院。

歷和寧路總管,改汴梁。

先是,朝廷令民自實田土,有司繩以峻法,民多虛報以塞命,其後差稅無所於征,民多逃竄流移者。

塔海以其弊言於朝。

由是省民間虛糧二十二萬,民賴以安。

後改任廬州,時有飛蝗北來,民患之,塔海禱於天,蝗乃引去,亦有墮水死者,人皆以為異。

民乏食,開廩減直,俾民糴之,所活甚眾。

天歷元年冬十月,樞密院臣奏以塔海充樞密僉院,守潼關及河中府。

帝遣人馳賜白金鈔幣,宣授僉書樞密院事。

未幾西軍犯南一陽一,督諸衛兵往平之。

至其地,首率勇士與帖木哥等戰,摧其前鋒將,奪其旗鼓,西軍敗走。

賜三珠虎符,進大都督,累官資善大夫。

○按扎兒

按扎兒,拓跋氏,嘗扈從太祖南征。

歲丙子,復從定諸部有功,命領蒙古軍為前鋒,時木華黎暨博爾術為左右萬戶長,各以其屬為翊衛。

太祖命木華黎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一事,兵臨燕、遼、營、青、齊、魯、趙、韓、魏,皆下。

歲己卯,河中府降,兵北還,以按扎兒領前鋒總帥,仍統所部兵屯平一陽一以備金,攝國王事。

時金將乞石烈氏擁兵數為邊患,然畏按扎兒威名,不敢輕犯其境。

歲壬午,元帥石天應守河中府,屯中條山,金侯將軍率昆弟兵十餘萬夜襲河中,天應遣偏裨吳權府率五百兵出東門,伏兩谷間。

諭之曰:「俟其半過,即翼擊之,俾腹背受敵,即成禽矣。」

吳醉,敵至,聲援弗繼,城遂陷,天應死焉,遂燔其城,屠其民。

將趨中條,按扎兒進兵擊之,斬首數萬級,逃免者僅十數。

歲癸未春,至聞喜縣西下馬村,木華黎卒,詔以子孛魯襲其爵,時平一陽一重地,令按扎兒居守。

歲庚寅,孛魯由雲中圍衛州,金將武仙恐,退保潞東十餘里原上,孛魯馳至沁南,未立鼓,乞石烈引兵襲其後,孛魯戰失利,輜重人口皆陷沒,按扎兒妻奴丹氏亦被獲,拘於大梁。

金主聞按扎兒威名,召奴丹氏見,奴丹氏色莊言正,不為動。

金主因謂之曰:「今縱爾還,能偕爾夫來,當厚賞爾。」

奴丹氏佯諾之,遂得還。

太宗聞而義之,召見,褒賚甚厚,遂詔預其夫前鋒事。

帝率從弟按只吉歹、口溫不花大王、皇弟四太子暨國王孛魯征潞州、鳳翔。

至鈞州三峰山,金將完顏合達引兵十五萬來戰,俘其同僉移剌不花等,悉誅之。

明年壬辰春,三月,帝班師北還,命偕都元帥唆伯台圍汴。

城中識按扎兒旗幟,懼曰:「其妻猶勇且義,況其夫乎!」歲甲午,金亡,詔封功臣,賜平一陽一戶六百一十有四、驅戶三十、獵戶四。

未幾,以疾卒。

子忙漢、拙赤哥。

至元十五年,忙漢為管軍千戶。

二十四年,從征乃顏。

二十六年,從征海都。

二十七年,宣授蒙古侍衛親軍千戶,佩金符。

元貞元年,有旨命領探馬赤軍,偕哈伯元帥從宗王出伯西征,改授昭信校尉、右都威衛千戶。

大德元年,召還。

至大四年卒。

子乃蠻襲。

拙赤哥入宿衛,從世祖征鄂漢,以功賜白金。

至元三年,從征李璮,戰死之。

子闊闊術為御史台都事。

至元三十一年,國王速渾察之子拾得既沒,其家有故璽,王將鬻之,命闊闊術以示中丞崔彧、御史楊桓,辨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蓋秦璽也。

彧請獻之徽仁裕聖皇后,後以鈔二千五百貫賜拾得家,金織文段二賜闊闊術。

成宗即位,近臣以其事聞,授闊闊術漢中廉訪僉事,仕至湖南廉訪使。

○雪不台

雪不台,蒙古部兀良罕氏。

遠祖捏裡弼生孛忽都,雄勇有智略。

曾孫合飭溫生哈班、哈不裡。

哈班生二子:長虎魯渾,次雪不台。

太祖初建興都於班硃泥河,今龍居河也。

哈班驅群羊入貢,遇盜見執,雪不台及兄虎魯渾隨至,剌盜殺之,眾潰去,哈班得以羊進帝所,由是父子兄弟以義勇稱。

虎魯渾以百夫長西征,破乃蠻,立戰功。

雪不台以質子襲職,七年,攻桓州,先登,下其城,賜金幣凡一車。

十一年,戰滅裡吉眾於蟾河,追其部長玉峪,大破之,遂有其地。

扈從征回鶻,其主棄國去,雪不台率眾追之,回鶻竟走死。

其帑藏之積盡入內府,賜寶珠一銀罌。

十八年,討定欽察,鏖戰斡羅思大小密赤思老,降之,奏滅裡吉、乃蠻、怯烈、杭斤、欽察部千戶,通立一軍。

十九年,獻馬萬匹。

二十一年,取馺裡畏吾、特勤、赤憫等部,德順、鎮戎、蘭、會、洮等州,獻一牝一馬三千匹。

太宗二年,大舉伐金,渡河而南,睿宗以太弟將兵渡漢水而北,會河南之三峰山。

金大臣合達諸將步騎數十萬待戰,雪不台從睿宗出牛頭關,謀曰:「城邑兵野戰不利,易破耳。」

師集三峰,金圍之數匝,將士頗懼。

俄而風雪大作,金卒僵踣,士氣遂奮,敵眾盡殪。

河南諸州以次降破。

四年夏,雪不台總諸道兵攻汴,金義宗走衛州,又走歸德,又走蔡州。

癸巳秋,汴將以城降,其冬攻蔡。

六年春,金亡。

雪不台以汴民饑,縱使渡河就食,民德之。

是年詔宗王拔都西征,雪不台為先鋒,戰大捷。

十三年,討兀魯思部主野力班,禽之。

攻馬札部,與其酋怯憐戰漷寧河,遣偏師由下流搗其城,拔之。

是時,北庭、西域、河南北、關隴皆底定,雪不台功力居多。

初,太祖征西夏,閔其久於行間,敕還省覲。

雪不台對曰:「君勞臣佚,情所未安。」

帝壯而聽之。

又金帥合達見獲,以不屈死,猶問雪不台安在,請一識之。

雪不台出謂曰:「汝須臾人耳,識我何為?」

曰:「人臣亦各為其主,卿勇蓋諸將,天生英豪,其偶然邪。

吾見卿,甘心瞑目矣。」

定宗三年,卒於篤列河之地,年七十有三。

至大元年,贈效忠宣力佐命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王,謚忠定。

○唵木海

唵木海,蒙古八剌忽氏,與父孛合出俱事太祖,征伐有功。

帝嘗問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對曰:「攻城以砲石為先,力重而能及遠故也。」

帝悅,即命為砲手。

歲甲戌,太師國王木華黎南伐,帝諭之曰:「唵木海言,攻城用砲之策甚善,汝能任之,何城不破。

即授金符,使為隨路砲手達魯花赤。

唵木海選五百餘人教習之,後定諸國,多賴其力。

太宗即位,留為近侍,以講武藝。

歲壬辰,從攻河南有功。

壬子,憲宗特授虎符,升都元帥。

癸丑,從宗王旭烈兀征剌裡西番、斜巨山、桃裡寺、河西諸部,悉下之。

卒,子忒木台兒以從戰功授金符,襲砲手總管。

至元十年,修立正一陽一東西二城,置砲二百餘座,與宋人戰,卻之。

十三年,從丞相伯顏伐宋,駐軍臨安之阜亭山,同忙古歹等八人率甲三百入宋宮,取傳國寶。

宋太后請解兵延見內殿,期明日奉寶乞降,至期,果遣賈餘慶等奉寶至軍前。

以功授行省斷事官,復令其子忽都答兒襲砲手總管。

十四年,進昭勇大將軍砲手萬戶,佩元降虎符,鎮平江之常熟。

有叛民擁眾自號太尉者,行省會諸軍討之,與忽都答兒父子自為一軍,奮戈陷陣,斬賊酋戴太尉,擒硃太尉,帝嘉其功。

十五年,兼平江路達魯花赤,尋遷徽州、湖州,卒。

忽都答兒後升砲手萬戶,改授達魯花赤,卒。

○昔裡鈐部

昔裡鈐部,唐兀人,昔裡氏。

鈐部亦云甘卜,音相近而互用也。

太祖時,西夏既臣服,大軍西征,復懷貳心。

帝聞之,旋師致討。

命鈐部同忽都鐵穆兒招諭沙州。

州將偽降,以牛酒犒師,而設伏兵以待之。

首帥至,伏發馬躓,鈐部以所乘馬與首帥使奔,自乘所躓馬而殿後,擊敗之。

他日,帝聞曰:「卿臨死地,而易馬與人,何也?」

鈐部對曰:「小臣陣死,不足重輕,首帥乃陛下器使宿將,不可失也。」

帝以為忠。

進兵圍肅州,守者乃鈐部之兄,懼城破害及其家,先以為請。

帝怒城久不下,有旨盡屠之,惟聽鈐部求其親族家人於死所,於是得免死者百有六戶,歸其田業。

歲乙未,定宗、憲宗皆以親王與速卜帶徵西域,明年啟行,鈐部亦在中。

又明年,至寬田吉思海,鈐部從諸王拔都征斡羅斯,至也裡贊城,大戰七日,拔之。

己亥冬十有一月,至阿速滅怯思城,負固久不下。

明年春正月,鈐部率敢死士十人,躡雲梯先登,俘十一人,大呼曰:「城破矣!」眾蟻附而上,遂拔之。

賜西馬、西錦,錫名拔都。

明年班師,授鈐部千戶,賜只孫為四時宴服,尋遷斷事官。

丙午,定宗即位,進秩大名路達魯花赤。

憲宗以卜只兒來蒞行台,命鈐部同署,既又別錫虎符,出監大名。

己未,世祖南征,供給軍餉,未嘗乏絕。

以疾輿歸,卒於家,年六十九。

子一愛一魯。

一愛一魯襲為大名路達魯花赤。

至元五年,從雲南王征金齒諸部。

蠻兵萬人絕縹甸道,擊之,斬首千餘級,諸部震服。

六年,再入,定其租賦,平火不麻等二十四寨,得七馴象以還。

七年,改中慶路達魯花赤,兼管爨僰軍。

十年,平章賽典赤行省雲南,令一愛一魯疆理永昌,增田為多。

十一年,閱中慶版籍,得隱戶萬餘,以四千戶即其地屯田。

十三年,詔開烏蒙道,帥師至玉連等州,所過城寨,未附者盡擊下之,水陸皆置驛傳,由是大為賽典赤信任。

十四年,忙部、也可不薛叛,以兵二千討平之,遷廣南西道左右兩江宣撫使,兼招討使。

十六年,遷雲南諸路詔與西川都元帥也速答兒、湖南行省脫裡察會師進討,禽也可不薛送京師,仁普諸酋長皆降,得戶四千。

諸王相吾答兒帥諸將征緬,一愛一魯供饋餉,無乏絕。

二十二年,烏蒙阿謀殺宣撫使以叛,與右丞拜答兒往征之,拜答兒以一愛一魯習知其山川道裡,令諸軍悉聽指授,分道進擊,生擒阿蒙以歸。

二十四年,進右丞。

朝廷立尚書省,復改行尚書右丞。

鎮南王征交趾,詔一愛一魯將兵六千人從之。

自羅羅至交趾境,交趾將昭文王以兵四萬守木兀門,一愛一魯與戰破之,擒其將黎石、何英。

比三月,大小一十八戰,乃至其王城,與諸軍會戰又二十餘合,功為多。

二十五年,感瘴癘卒。

贈平章政事,謚毅敏。

子教化,中書平章政事,請於朝,贈其祖昔裡鈐部太師,謚貞獻,加贈一愛一魯太師,追封魏國公,改謚忠節。

○槊直腯魯華

槊直腯魯華,蒙古克烈氏。

初,以其部人二百從太祖征乃蠻、西夏有功,命將萬人,為太師國王木華黎前鋒。

下金桓州,得其監馬幾百萬匹,分屬諸軍,軍勢大振。

歲辛未,破遼東、西諸州,唯東京未下,獲金使,遣往諭之。

槊直盾魯華曰:「東京,金舊都,備嚴而守固,攻之未易下,以計破之可也。

請易服與其使偕往說之,彼將不疑,俟其門開,繼以大軍赴之,則可克矣。」

卒如其計。

徇地河北,攻大名,小大數十戰,城垂陷,中流矢而卒。

武宗時,贈太傅,追封衛國公,謚武敏。

子撒吉思卜華,嗣將其軍。

太宗元年己丑,錫金符,安輯河北、山東諸州。

先是真定同知武仙攻滅都元帥史天倪家,其弟天澤擊仙走,復真定。

以天澤為真定、河間、濟南、東平、大名五路萬戶。

庚寅,命撒吉思卜華佩金虎符,以總師行省監其軍。

金宣宗之徙都於汴也,立河平軍於新衛以自固,恃為北門。

撒吉思卜華數攻之,不拔。

壬辰正月,太宗自白坡濟河而南,睿宗由峭石灘涉漢而北。

撒吉思卜華集西都水之舟,渡自河一陰一。

至鄭,鄭守馬伯堅降。

及金義宗勢力窮蹙出奔,帝命撒吉思卜華追躡之,會其節度斜捻阿卜棄衛入汴,撒吉思卜華遂據而有之。

十二月,義宗自黃陵岡濟河,謀復衛。

撒吉思卜華與其將白撒戰白公廟五日夜,俘斬萬計,餘眾盡潰。

義宗竄歸德。

撒吉思卜華追躡其後,薄北門而軍。

左右皆水,其舟師日至。

癸巳四月,其將官奴夜來斫營,腹背受敵,撒吉思卜華與一軍皆沒。

嗣國王塔思承製,以其弟明安答兒領其行營,尋有旨以為蒙古漢軍萬戶。

明安答兒善騎射,從征淮安,因糧於敵,未嘗匱乏,軍士免負擔之勞,鹹樂為用。

癸丑,憲宗遣從昔烈門太子南伐,死於鈞州。

五子,長腯虎,幼普闌溪。

腯虎從世祖北征叛王,挺戈出入其陣,帝壯之,賜號拔都,賞白金四百五十兩。

及平李璮之亂,亦有戰功。

普闌溪,光祿大夫、徽政使。

金亡,命大臣忽都虎料民分封功臣,撒吉思卜華妻楊氏自陳曰:「吾舅及夫皆死國事,而獨爾見遺。」

事聞,帝曰:「彼家再世死難,宜賜新衛民二百戶。」

撒吉思卜華贈太師,謚忠武。

明安答兒贈太保,謚武毅,爵皆衛國公。

○昔兒吉思

昔兒吉思,幼從太祖征回回、河西諸國,俱有戰功。

太宗時,從睿宗西征,師次京兆府,會亦來哈率諸部兵作亂,昔兒吉思挺身斫賊陣,下馬搏戰,賊眾莫不披一靡一。

俄失所乘馬,步走至睿宗軍中。

賊退,睿宗嘉其勤勞,妻以侍女唆火台。

世祖尤一愛一之,軍旅田獵,未嘗不在左右。

初,昔兒吉思之妻為皇子一乳一母,於是皇太后待以家人之禮,得同飲白馬湩。

時朝廷舊典,白馬湩非宗戚貴胄不得飲也。

昔兒吉思子塔出,為寶兒赤、迭只斡耳朵千戶。

塔出子千家奴、撒裡蠻。

千家奴從征乃顏,力戰而死,帝命籍乃顏人口、財物以賜之。

撒裡蠻年十六,從世祖討阿里不哥,戰於失門禿,有功,賜號拔都兒,賞賚尤厚,授光祿少卿,仍襲為迭只斡耳朵千戶,改同僉宣徽院,進僉院事。

以管軍千戶從征乃顏有功,賞金盞二、金五十兩,復入為同知宣徽院事。

成宗時,拜宣徽使,加大司徒,卒。

子帖木迭兒襲為迭只斡耳朵千戶,累遷宣徽院使,遙授左丞相。

○哈散納

哈散納,怯烈亦氏。

太祖時,從征王罕有功,命同飲班硃尼河之水,且曰:「與我共飲此水者,世為我用。」

後管領阿兒渾軍,從太祖征西域,下薛迷則干、不花剌等城。

至太宗時,仍命領阿兒渾軍,並回回人匠三千戶駐於蕁麻林。

尋授平一陽一、太原兩路達魯花赤,兼管諸色人匠,後以疾卒。

子捏古伯襲,從憲宗攻釣魚山,有功,以疾卒。

子撒的迷失襲。

撒的迷失卒,子木八剌襲,充貴赤千戶,遷西域親軍副都指揮使,大德元年卒。

弟禿滿答襲,禿滿答卒,子哈剌章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清史稿
本紀第一 太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憲宗本紀第四 世祖一本紀第五 世祖二本紀第六 世祖三本紀第七 世祖四本紀第八 世祖五本紀第九 世祖六本紀第十 世祖七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上 五行一志第三下 五行二志第四 歷一志第五 歷二志第六 歷三志第七 歷四志第八 歷五志第九 歷六志第十 地理一志第十一 地理二志第十二 地理三志第十三 地理四志第十四 地理五志第十五 地理六志第十六 河渠一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志第十八 禮樂一志第十九 禮樂二志第二十 禮樂三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志第二十七 祭祀五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志第三十 輿服三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志第四十 百官六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兵一志第四十七 兵二志第四十八 兵三志第四十九 兵四志第五十 刑法一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表第一 后妃表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表第三 諸王表表第四 諸公主表表第五上 三公表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列傳第一 后妃一列傳第二 睿宗列傳第三 后妃二列傳第四列傳第五列傳第六列傳第七列傳第八列傳第九列傳第十列傳第十一列傳第十二列傳第十三列傳第十四列傳第十五列傳第十六列傳第十七列傳第十八列傳第十九列傳第二十列傳第二十一列傳第二十二列傳第二十三列傳第二十四列傳第二十五列傳第二十六列傳第二十七列傳第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九列傳第三十列傳第三十一列傳第三十二列傳第三十三列傳第三十四列傳第三十五列傳第三十六列傳第三十七列傳第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九列傳第四十列傳第四十一列傳第四十二列傳第四十三列傳第四十四列傳第四十五列傳第四十六列傳第四十七列傳第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九列傳第五十列傳第五十一列傳第五十二列傳第五十三列傳第五十四列傳第五十五列傳第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八列傳第五十九列傳第六十列傳第六十一列傳第六十二列傳第六十三列傳第六十四列傳第六十五列傳第六十六列傳第六十七列傳第六十八列傳第六十九列傳第七十列傳第七十一列傳第七十二列傳第七十三列傳第七十四列傳第七十五列傳第七十六 儒學一列傳第七十七 儒學二列傳第七十八 良吏一列傳第七十九 良吏二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列傳第八十二 忠義三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列傳第八十四 孝友一列傳第八十五 孝友二列傳第八十六 隱逸列傳第八十七 列女一列傳第八十八 列女二列傳第八十九 釋老列傳第九十 方技(工藝附)列傳第九十一 宦者列傳第九十二 奸臣列傳第九十三 叛臣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列傳第九十六 外夷二列傳第九十七 外夷三●纂修元史凡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