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起初,光武生於民間,非常瞭解世間的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後漢書白話版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衛颯、任延、王景、秦彭、王渙、許荊、孟嘗、第五訪、劉矩、劉一寵一、仇覽、童恢)

起初,光武生於民間,非常瞭解世間的真偽,目睹耕作艱難和百姓的疾患,所以天下平定以後,務求安靜,除王莽時期繁雜之法,恢復漢伐的寬大之法。

:噬身穿粗陋的衣服,衣服沒有第二種顏色。

光武耳不聽一靡一靡一之音,手不拿珠玉一類的器玩,後宮裹沒有偏一愛一,近臣沒有兩樣的待遇。

建武十三年,外國獻來名馬,一日跑千里,又進獻寶劍,其價值可抵得上百斤黃金。

詔命以馬駕拉鼓的車,將寶劍賜給騎士。

又裁減上拯禁苑的官員,廢除遊覽打獵之類的事情。

皇帝賜給地方和諸侯國的手書,全部一簡十行,用小字。

勤儉節約的風氣,盛行於朝廷上下。

皇帝多次讓公卿大臣和左右郎將,坐在御座上。

廣泛訪求百姓疾苦,採集民謠。

所以朝廷內外誰也不敢懈怠,百姓得到了休息。

地方長官,競相努力。

像杜詩任南陽太守,被稱為「杜母」,任延、錫光改變邊境地區的習俗,這些是其中政績最為顯著的人。

又有第五倫、宋均等人,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然而在建武、永平年間,政事過於嚴峻苛細,多次憑傳聞和一面之辭,就撤換地方長官。

所以朱浮多次上書就提出一針見血的意見,鍾整童等人也反覆規諫,他們以忠誠寬厚的長者身份說話,但不被採納。

所以中興時期的美盛,也還有不足之處。

自章帝、和帝以後,一些突出政績的官員,不斷出現。

如魯恭、吳佑、劉寬和題川的四位縣長,都是以仁一愛一信義忠厚誠實而使人們不相欺詐;王堂、陳一寵一任用有德有才的人而政事自然得到治理:這些都能夠使萬物受到感動而教化得以推行。

邊鳳、延篤相繼擔任京兆尹,人們將他們比作趙廣漠和張敞。

另外,王渙、任峻擔任洛陽令,公開懲辦壞人壞事,吏治有所好轉,所要禁的自然禁止了,雖然在道德和禮儀方面,有不夠完備的地方,但也不失為當時的好官。

現在將顯著業績的良吏彙集到一起,作為《循吏篇》。

◆衛颯傳,衛颯,字子產,河內脩武人。

衛颯家境貧寒但喜歡學問,他跟著老師學習而沒有糧食,經常靠做工來維持生存。

王莽時,做遇州刺史。

建武二年,他到大司徒鄧禹府中任職。

以舉薦賢才處理繁重公務而被任侍御史、襄城令。

他治政有聲譽和政績,升為桂陽太守。

桂陽與交州交界,受交州影響很大,百姓不懂得禮法。

衛颯上任以後,興建學校,整治教化,制定婚姻的禮規。

一年時間,風氣大變。

原先含漚、演陽、曲江三縣屬於越地,武帝平定越地後,才收歸桂陽。

百姓住在深山,靠著溪水,沿襲過去的風俗習慣,不交田租。

離郡遠的地方,有的將近千里。

官吏往來辦事,總是調發百姓駕船接送,稱之為「傳役」。

每一位官吏外出,徭役攤派到好幾家,百姓為其所苦。

衛颯於是鑿通五百多里的山道,修驛站,設郵館。

這樣減少了勞役,也杜絕了官吏的一奸一猾。

外一流的百姓慢慢回來,漸漸聚成鄉鎮,這才要他們像平民一樣交納賦稅。

另外,耒陽縣出產鐵礦石,其他郡的百姓經常聚在一起,私下煉鐵,結果招來亡命之徒,導致很多一奸一盜的事情。

衛颯於是上書請設立負責鑄鐵的官員,不允許私人鑄鐵,每年增加的收入達五百多萬。

衛颯善於處理民事,體恤民情。

他做官好比治理自己家一樣,他所施行的政策,無一不合乎事理。

他任職十年,郡治太平。

二十五年,衛颯被朝廷征還。

光武想任命他為少府,正趕上他生病,沒法授職管事,光武命他以桂陽太守身份回家休養,等候韶書。

過了兩年,衛颯帶病到朝廷,說自己病重,皇帝逭才收回他的印綬,賜給他十萬錢。

後來他在家中去世。

直厘一莖一直接替I撾擔任拄屋太守,他也擅長治理。

他教導百姓種植桑柘麻紆之類的東西,鼓勵百姓養蠶織鞋,百姓得到不少益處。

◆任延傳,任延,字長孫,南陽宛縣人。

十二歲時,他就成了太學的學生,在長安學習。

他通曉《詩致、《易經》和《春秋》,在太學中有名氣,在學府中被稱為「任聖童」。

趕上兵荒馬亂,他到隴西避難。

當時隗囂已經佔領隴西四郡,派人去請任延,任延置之不理。

更始元年,任命任延為大司馬部屬,授予他會稽都尉一職。

當時他十九歲,來接他的官員見他年輕很吃驚。

他到郡以後,恬淡無為,衹是先派人拿了祭品去祭祀延陵季札。

當時天下剛剛平定,道路不通,來江南避難的人都沒有回中原,所以會稽一帶有才能的人很多。

任延上任以後,對品行高潔之士像董子儀、嚴子陵等人一概聘請,並以師友之禮相待。

部屬有貧難,他總是分出自己的俸祿救濟他們。

他裁減士兵,要他們耕種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濟窮困之人。

他每次到各縣巡行,總是派人慰問孝子,並招待他們吃飯。

吳地有個叫龍丘萇的人,在太末隱居,立志不變。

王莽時期,四輔和三公連續召他做官,他都不去。

掾史稟告任延,請求將他召來。

任延說:「龍丘先生躬行德義,具有原憲、伯夷的節一操一。

我上門灑水掃地,還擔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見他是絕對不可以的。」

於是派功曹拿了禮品拜見他,給他寫信,送去醫藥,使者一個接一個。

一年後,龍丘萇才坐車來到郡府,表示願意在臨死以前在郡供職。

任延再三推辭,最後要他暫任議曹祭酒。

龍丘萇不久病逝,任延親自為他治喪,三天沒有處理政務。

所以郡內有才能的士大夫爭著到他這裹任職。

建武初年,任延上書辭職,回去拜見天子。

詔書召任延,任命他為九真太守。

光武召見他,賜給他馬匹和各種絲織品,讓他的妻子兒女留在洛陽。

九真以打獵為業,不知道耕地種糧,老百姓經常到交趾去買糧,往往弄得窮困不足。

於是任延要他們造農具,教他們墾荒種地。

這樣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給富足。

又駱越的百姓沒有婚姻禮法,各自憑著情一欲喜好,沒有固定的妻子,也不瞭解父子間的天一性一和夫婦間的道理。

任延於是發文書給所屬各縣,要求男子年齡在二十到五十歲之間,女子年齡在十五到四十之間,都按照年齡大小結合。

有貧窮而出不起聘禮的,就要長吏以下的官員各自從俸祿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們。

結果同時娶妻的有二千多人。

逭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這些人生下孩子,才知道宗族姓氏。

他們都說:「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啊!」許多人給孩子取名為「任」。

於是邊境外的蠻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義,願意守保邊關,因此任延撤掉了偵察候望的人和把守邊關的士卒。

起初,在平帝時候,漢中人錫光擔任交阯太守,他引導夷民,慢慢用禮義影響他們。

他使蠻夷開化的名聲和任延差不多。

王莽末年,錫光封鎖邊境,派兵拒守。

建武初年,他派使者進貢,被封為鹽水侯。

嶺南有華夏風氣,從這兩位太守開始。

任延在九真任職四年,皇帝召他去洛陽,由於生病耽擱了行程,被降為睢陽令。

九真的官員和百姓在他活著時就為他建了祠堂。

到京後他被任命為武威太守。

皇帝親自召見他,告誡他說:「好好侍奉上級,不要壞了名聲。」

任延回答說:「臣聽說忠臣無私,有私則不忠。

一心為國,這是臣子的本分。

上下雷同,不是陛下的福氣。

好好侍奉上級官員,臣不敢接受您的指示。」

皇帝歎息,說:「您說得對。」

到了武威以後,當時統率軍隊的長史田紺是郡內的望族,他的子侄及賓客為害百姓,任延將田紺拘捕,他父子和賓客有五六人被處死。

田鉗的小兒子田尚於是聚集了幾百放一蕩輕薄的人,自稱將軍,夜間攻打郡府。

任延隨即發兵打敗了田尚。

自此,他的威信大震,官吏和百姓都小心翼翼。

武威北對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許多人荒廢了耕種。

任延到後,挑選了一千懂得用兵的人,申明賞罰,要他們率領種族龐雜的胡人休屠黃石的騎兵佔據要害地方,一旦有緊急情況,就可以迎戰和追擊敵人。

每戰敵人傷亡必多,自此,不敢再來。

河西過去缺雨,任延於是設立主管水利的官員,負責修建水溝渠道,百姓都得到益處。

他又興建學校,派官員管理,自掾史以下官員的子孫都讓他們到學校接受教育,免去他們的徭役。

通曉經義的一概任用,使其榮顯。

武威自此有了博學多才的人。

後來任延因擅自一殺害羌人被降職為召陵令。

顯宗即位,授予他穎川太守。

永平二年,皇帝召他到學校,接著任命他為河內太守。

任職九年,病逝。

他的小兒子任愷,官做到太常。

◆王景傳,王景,字仲通,樂一浪一訝邯人。

他的八世祖王仲,原是琅邪不其人。

王仲喜歡道術,懂得天象。

諸呂作亂時,齊哀王劉襄策劃發兵,多次向王仲請教。

濟北王劉興居反叛時,想要他擔任軍師。

王仲害怕遭禍,就乘船束渡大海,逃到樂一浪一山中,就此在那裹安了家。

王景的父親王閎,做過郡的三老。

更始失敗後,當地人王調殺了郡守劉憲,自稱為大將軍、樂一浪一太守。

建武六年,光武派太守王遵率軍攻打王調。

王遵到遼東,王閎與郡府決曹史楊邑等人一起殺了王調,迎接王遵。

天子將他們都封為列侯,惟獨王閎辭讓官爵。

皇帝很感驚奇,召他進京,誰知他在路上病逝了。

王景從小學習《周易》,接著廣泛閱讀各種書籍,他又喜歡天文數術一類的事,所以一性一格深沉,擅長的技藝很多。

司空伏恭召他到府中任職。

當時有人薦舉王景能治水,顯宗下韶書要他與將作謁者王吳一道修建浚儀渠。

王吳採用王景提出的低壩擋水的辦法,才不再有水害。

起初,在平帝時候,黃河、汴水決口,沖壞河堤,沒來得及治理。

建武十年,陽武令張汜上書說:「黃河決Fl很長時間了,天天為害,濟渠淹了幾十個縣。

花些錢治水,取得成功並不困難。

最好改建河堤,使百姓安定。」

奏章送上去,光武立刻派去士卒。

正籌劃治理黃河的事,浚儀令樂俊又上書說:「從前在武帝年間,人口眾多,都沿著河堤開墾種植,而瓠子河決口,尚且有二十多年,不會立刻就阻塞的。

現在人口稀少,田地廣闊,雖然沒有治理,災患還可以承受。

而且又經過戰爭,現在又興動勞役,勞苦和怨恨一旦多了,百姓無法承受。

最好等穩定的時候,再討論逭件事。」

光武看到這個意見就取消了治水的事。

後來汴渠束流,越來越大,而水閘原先所在的地方,都已經到了黃河中間。

兗州、豫州的百姓埋怨,認為朝廷經常興動其他勞役,而不先考慮百姓最急的事情。

永平十二年,天子商議治理汴渠的事,就召見王景,詢問治水地理形勢和便利條件。

王景陳述治水的利害,靈敏迅速,皇帝很欣賞。

又由於他曾經治理過浚儀,就賜給他《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以及錢幣布帛衣服物品。

夏天,朝廷終於徵調幾十萬軍隊,派王景和王吳修築渠道和河堤,從榮陽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

王景於是測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斷大溝深澗,在要害之處築起堤壩,又疏通引導阻塞積聚的水流,每十里修造一座水閘,使得水流能夠來回灌注,不再有潰決之害。

雖然王景節約工程費用,但花費還是以百億計算。

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

皇帝親自巡視,下詔書要靠黃河的郡國設立負責河堤的官員,一如西漢的制度。

王景由此知名。

王吳和從事掾史們都增加一級官爵俸祿。

王景經三次陞遷而擔任侍御史。

十五年,他跟隨天子到束部巡視,到達無鹽時,皇帝稱讚他的功績,授予他河堤謁者一職,賜給他車馬、細絹和錢幣。

建初七年,王景調任徐州刺史。

在這以前杜陵人杜篤向皇帝進獻《論都賦》,想使都城遷往長安。

上了年紀的人聽說以後,都萌動懷念故土的想法,一個個深情地長時間地向西遙望。

王景認為宮室宗廟已經建成,擔心人心疑惑,正好當時出現神雀等各種祥瑞,就寫了《金人論L讚頌洛邑的華美和天人相應的祥瑞,文章有可取之處。

第二年,王景調任廬江太守。

在這以前,廬江的百姓不知道用牛耕地,造成土地肥力有餘而糧食經常不夠的現象。

郡的邊界上有楚國相孫叔敖所修的芍陂稻田。

王景於是率領督促官吏和百姓,重新開墾荒蕪的土地,教百姓用犁耕地,這樣開墾的田地比原有土地增加了一倍多,郡內的糧食豐盛充足。

於是將誡命刻在石頭上,使百姓知道一般的禁令。

另外,他引導百姓養蠶織布,給他們制訂法規,將法規全部刻在鄉間亭子上。

廬江還流傳他制訂的條文。

王景在官任上去世。

起初,王景認為《六經》所記載的,都有b筮,做事情都蓍龜求b,然而群書所說的吉凶不一致,於是整理各家數術方面的書籍,及建墓造宅的禁忌、陰陽風水、占星之類適用的部分,編成《大衍玄基》。

◆秦彭傳,秦彭,字伯平,扶風茂陵人。

自漢朝以後,秦氏世代繼承官位。

秦彭的六世祖秦襲,擔任穎Jl!太守,他與同族兄弟同時擔任二千石的有五個人,所以三輔地區稱他們為「萬石秦氏」。

秦彭的妹妹在顯宗時入宮為貴人,很受一寵一幸。

永平七年,作為彭貴人的哥哥,秦彭跟著四姓外戚小侯一道被提拔為開陽城門候。

十五年,他被授予騎都尉一職,幫助駙馬都尉耿秉北征匈奴。

建初元年,秦彭升為山陽太守。

他以禮義教育百姓,不用刑罰。

他推崇儒學,提倡教育。

每到春秋饗食習射的時候,他總是整頓上升下降及賓主揖讓的禮儀。

他為百姓制訂了四條訓誡,用來確定父子、兄弟、夫婦、長幼之間的禮儀。

誰遵守奉行教化,就提拔他為鄉三老,經常在八月份送去酒肉作為勉勵。

官員犯了罪和過錯,免去其官職並打發走而已,不使其受辱。

結果百姓都心懷仁一愛一,沒人互相欺騙或侵犯。

他開墾了幾千頃稻田,每到農事季節,秦彭親自測量土地的畝數,劃分出土地的肥沃和貧瘠,列為三等,分別記在公文簿上,將其收藏在鄉里和縣府。

這樣,一奸一猾的官吏不敢妄為,沒法藏一奸一。

秦彭於是上書給朝廷,說最好讓全國都實行這種制度。

詔書將他所列的條文,分發給三府,並且向州郡下達。

秦彭任職六年,調任穎川太守。

經常有鳳凰、麒麟、特別茁一壯的稻禾、甘美的雨露等祥瑞,在郡內到處出現。

肅宗外出視察,再次到穎川I,總是賞給他錢糧,對他的優遇一寵一愛一特別突出。

他在章和二年去世。

秦彭的弟弟秦惇、秦裹,一道擔任射聲校尉。

◆王渙傳,王渙,字稚子,廣漠鄭縣人。

王渙的父親王順,擔任安定太守。

王渙從小喜歡行俠,崇尚武力,多次和強悍輕捷的少年往來。

後來他改變一操一行,留意儒學,修習《尚書》,誦讀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

他擔任太守陳一寵一的功曹,敢於決斷,不顧豪強。

陳一寵一治政的名聲廣泛流傳,到京師擔任大司農。

和帝問他:「你在郡用什麼方法治理的?」

陳一寵一叩頭辭讓說:「臣任用功曹王渙來選用賢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壇顯來糾正過失補充遺漏。

臣不過捧讀韶書罷了。」

和帝聽了大為高興。

王渙由此出了名。

州府薦舉他為茂才,朝廷任命他為溫縣令。

縣內一奸一惡狡猾的人很多,長期給老百姓造成災難。

王渙想方設法攻打壞人,將他們全部消滅。

境內自此太平,商人可以在路邊過夜。

那些放牛的人,經常說將牛交給王渙了,始終沒發生互相侵犯的事。

王渙在溫縣三年,升為兗州刺史,他以法律治理兗州各郡,德化和聲威得到廣泛推行。

後來他因為考問妖妄言論不符合實情而被判罪。

幾年後,又被朝廷徵召,授予侍御史職位。

永元十五年,王渙跟隨皇上到南方巡視,回來後擔任洛陽令。

王渙處世正直,施政時能做到寬嚴合宜。

那些長期訴訟的冤案疑案,歷經幾任縣令都沒有斷決的,有根據法律情理都難以評判的,王渙都能夠巧妙地弄清案情真假,消除大家的疑惑。

他還能用奇謀異術發現潛藏的壞人壞事。

京師的百姓都稱讚驚歎,認為王渙有神機妙算。

元興元年,王渙病逝。

無論是城市中的居民還是行旅之人沒有不歎息的。

男一女老少相互湊集錢糧,上千人為他舉行祭奠。

王渙的靈柩西歸,中途經過弘農,老百姓都在路邊擺起了盤子桌子,放上祭品。

官吏向他們詢問原因,他們都說平時帶糧食去洛陽,被士兵和官吏掠奪,經常損失一半。

自從王渙當了縣令,再沒被侵奪,所以前來報答他的恩德。

王渙施政使百姓感化到如此地步。

百姓想念他的恩德,在安陽亭西面為他建造祠堂,每到吃飯時就和弦而歌並祭奠王渙。

永初二年,鄧太后下詔書說:「有了忠心耿耿而有才德的官吏,國家才得以治理。

朝廷訪求這樣的官吏很勤勉,但得到的非常少。

所以孑乙子說:『有才很難,難道不是這樣嗎?,過去大司農朱邑、右扶風尹翁歸,政績優異,美名到處傳頌,孝宣皇帝誇獎,並且下韶書賞賜他們的兒子百斤黃金。

原洛陽令王渙,守持清廉的節一操一,遵循《詩.羔羊》闡述的含義,盡心為公,一心使百姓得到好處,功業沒有成功,就不幸過早逝世,百姓對他追憶懷念,為他修建祠堂。

要不是他忠心仁一愛一到了極點,誰能夠達到這樣的境地!現在任命王渙的兒子王石為郎中,以獎勵為國為民辛勤一操一勞的人。」

延熹年間,桓帝事奉黃老學說,將所有的祠堂全部毀去,惟獨專門下詔書要密縣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廟,洛陽保留王渙的祠堂。

壇顯後來也知名,他在安帝時擔任豫州刺史。

當時天下饑荒,人們爭著做盜賊,豫州境內被逮捕的差不多有一萬多人。

鐸顯同情這些人的窮困,寧願自己觸犯法律,經常擅自赦免罪犯,因此自我彈劾。

皇帝下詔書叫不要受理壇顯的自劾。

壇顯後來做到長樂衛尉。

自從王渙去世以後,皇帝連續下韶書給三公,要他們專門挑選洛陽令,但挑出來的都不稱職。

永和年間,朝廷任命劇縣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陽令。

任峻選拔文武官員,充分發揮這些人的才能。

這些人舉發剪除一奸一惡盜賊,決不畏避退縮,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過幾十個。

任峻在威猛方面超過王渙,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渙。

任峻字叔高,最後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

◆許荊傳,許荊,字少張,會稽陽羨人。

他的祖父許武,被太守第五倫舉薦為孝廉。

許武因為兩個弟弟許晏、許普尚未有名,想讓他們出名,就把他們叫來說:「根據禮有分開的原則,家產也有分開的道理。」

於是將財產分為三份,許武自己拿田地肥一美住宅寬敞奴婢能幹的一份,兩個弟弟得到的都是又差又少的一份。

同鄉的人都稱讚許武的弟弟能夠謙讓而鄙視許武的貪婪,許晏和許普因此一併得到推舉。

許武遣才會集宗族親戚,流著淚說:「我作為哥哥行為不賢,竊取名聲地位,兩個弟弟已經成一人,沒得到富貴俸祿,所以要求分財產,情願自己遭到很大譏諷。

現在治理的財產比以前增加了三倍,我將其全部讓給兩個弟弟,一件都不留下。」

於是郡內輿論一致稱讚許武。

許武做到長樂少府。

許荊年輕時做郡吏,他哥哥的兒子許世曾經為了報仇殺人,怨恨許世的人拿了武器來找他算賬。

許荊得知後,就出門迎著那些仇家,跪下來說:「許世以前無禮,冒犯了你們,責任都因為我沒能加以訓導。

兄長很早就已過世,就一個兒子延續血統,假使讓死去的人為血統的滅絕傷痛,我情願以死相代。」

仇家將許荊扶起來,說:「您在郡中被稱讚為有賢德,我們怎麼敢對您無禮?」

因而就此作罷。

許荊的名聲更加顯著。

太守黃兢將他舉薦為孝廉。

和帝時,許荊逐步升為桂陽太守。

桂陽靠近南州,風氣習俗很輕薄,不懂得學識道義。

許荊為他們制訂婚喪制度,讓百姓知道禮義法禁。

他曾經在春季到末陽縣巡視,有個叫蔣均的人,兄弟之間因爭奪財物而互相控告。

許荊面對兄弟倆感歎說:「我擔負國家的重任,但教化沒有得到推行,責任在我太守。」

於是轉過頭來要身邊小吏向朝廷上書說明情況,請求到廷尉那裹接受刑罰。

蔣均兄弟感悟後悔,各自要求接受處罰。

許荊在太守任上十二年,百姓們對他讚揚歌頌。

由於生病,他上書朝廷,結果被徵召,任命為諫議大夫,在任上去世。

桂陽人為他建廟立碑。

許荊的孫子許鹼,靈帝時擔任太尉。

◆孟嘗傳,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

他的祖先三代擔任郡吏,都在禍亂中守節而死。

孟嘗從小修養一操一行,在郡府出任戶曹史。

上虞有位寡一婦奉養婆婆極為孝順,婆婆年老去世,小泵子原先就心懷忌恨,就誣陷寡一婦對供養婆婆感到厭煩,毒死了她的母親,向縣投訴。

郡府沒有加以考察,就給寡一婦結案定罪。

孟嘗原先知道寡一婦的冤情,就將詳情告訴太守,但太守沒去審理。

孟嘗在郡府門外哀哭,因而藉口有病辭去官職。

寡一婦最終含冤而死。

自此郡中連續兩年乾旱,怎麼禱告都不起作用。

後來太守殷丹上任,詢問乾旱的原因,孟嘗到郡府詳細陳述寡一婦被冤死的事情,順便說:「從前束海有位孝婦。

感動上天而造成乾旱,於公一句話,上天立刻降下甘雨。

應當將投訴的人殺掉,以向冤死的魂靈道歉,希望能使冥間的冤屈得到伸張,應時之雨可以指望。」

殷丹聽從他的意見,立刻將投訴的女子治罪並且祭祀寡一婦的墳墓,結果上天感應降下大雨,莊稼因此豐收。

孟嘗後來被策封為孝廉,又被推薦為秀才。

朝廷任命他為徐縣縣令。

州府和郡府上書舉薦他的才能,所以升為合浦太守。

合浦不生產糧食,但海中出產珍寶。

合浦與交吐接壤,經常有商販往來,買賣糧食。

從前的太守大都貪婪,要求人們採集,不知限度,珍珠就逐漸跑到交恥郡內去了。

結果行旅不再來了,人和牲畜都沒有吃的,窮苦的人餓死在道邊。

孟嘗上任後,革除過去的弊端,訪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於百姓的事情。

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流失的珠子又回到合浦,老百姓都恢復他們的本業,商人開始來往,貨物開始流通,孟嘗被稱讚為明智如神。

孟嘗因病自己上書辭職,朝廷徵召他將要返回京師,官吏百姓抓住孟嘗的車子懇求他留下。

孟嘗既然沒法走,就坐了鄉間百姓的船連夜離去。

孟嘗在荒僻的沼澤地隱居,自己動手耕種。

鄰縣的士人百姓仰慕孟嘗的德行,搬來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

桓帝時期,尚書同郡人楊喬上書推薦孟嘗說:「臣先後七次上書推薦原合浦太守盂嘗,但人微言輕,始終沒得到考慮。

臣剖心相示,但什麼作用也不起。

孟嘗安樂於仁一愛一,弘揚道義,特別醉心於道德,行為高潔脫俗,才幹出類拔萃。

以前做太守時,移風易俗,改革政治,失去的珍珠又重新回來,飢餓的百姓賴他得以存活。

而且南海珍寶很多,財產容易積蓄,他手中掌管的珍寶,價值超過兼金,但孟嘗隻身一人因病引退,親自在田間耕作,隱藏起自己的蹤跡和風采,不顯露自己的華采。

他實在是作為羽翼用的大才,而不是腹下背上的捆一毛一。

然而他埋沒在荒野之中,好的官爵沒他的份,致使國家一寶器,被拋棄在溝渠中。

再說年歲有限,他已近暮年,而他忠貞的節一操一,卻在聖明的時代長期凋零。

臣心裹實在傷痛,私下為此流淚。

從很遠地方弄來的物品被筧為珍奇,士人不同一般被當作寶貴。

盤曲腐朽的樹不能夠為天子所用,是由於手下人的雕刻修飾。

天子任用士人,應當選拔大家都推重的人。

臣以才識短淺的資質,在天子身邊奔走驅使,想著建樹微不足道的節一操一,並不敢與同鄉暗徇私情,私下受禽息行為的感動,不顧一性一命推舉有才德的人。」

孟嘗最終也沒被起用。

七十歲時,他在家中去世。

◆第五訪傳,第五訪,字仲謀,京兆長陵人,司空第五倫的同族孫子。

第五訪小時候失去父親,家貧為供養兄嫂他經常為人耕種。

一有空閒,就學習道藝。

他出任郡府功曹,被選拔為孝廉,並補任新都令。

他施政平允,推行教化,三年之內,鄰縣的百姓來投奔他,戶口比過去增加了十倍。

他升任張掖太守。

年成饑荒,一石糧食的價格漲到幾千錢。

第五訪就打開糧倉救濟百姓度遇難關。

官員們害怕被追究,爭著上報朝廷。

第五訪說:「若是上書再等到答覆,就是丟下老百姓不管。

我情願用自己的一性一命來救百姓!」於是拿出糧食分給百姓。

順帝下韶書褒獎第五訪。

全郡的百姓由此得到了保全。

一年多後,官員百姓一併豐足,郡內沒有發生一奸一邪盜賊的事情。

後調任南陽太守。

離任後被授予護羌校尉一職,邊境地區的人都信服他的威信。

第五訪在任去世。

◆劉一寵一傳,劉一寵一字祖榮,東萊郡牟平縣人。

齊悼惠王的後代。

悼惠王子孝王將閭,將閭的少子封牟平侯,他的子孫就家居牟平。

劉一寵一的父親劉丕,很有學問,稱為通儒。

劉一寵一年輕時從父親學習,因一精一通經學被舉為孝廉,授東平陵縣令。

因仁一愛一惠民被吏民一愛一戴。

母親病了,棄官回家。

百姓送他,連道路也堵塞了,車子不能前進,於是穿著便服跑回去了。

後來四次陞遷任豫章太守,又三次遷升授會稽太守。

山裡有的老百姓樸實拘謹,竟有從小到老沒有進過城市的,往往被官吏欺詐。

劉一寵一除去那些繁瑣的規章制度,禁止部屬擾民等不法行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樂業。

被征任將作大臣。

山陰縣有五六個老翁,眉一毛一頭發都花白了,從若邪山谷間出來,每人拿著百錢送給劉一寵一。

劉一寵一安慰他們說「:各位長者何必這樣呢?」

回答說「:山谷裡無知識的人,沒有見過郡守。

過去太守在任時,派官吏到民間搜求財物,白天黑夜不斷,有時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寧。

自從您到任以來,夜裡聽不見狗叫一聲,百姓看不到官吏。

我們年老難得逢此太平盛世,現在聽說您要離任而去,因此我們特來奉送。」

劉一寵一說「:我的政治哪裡能夠如您們長者所說的那樣呢?您們辛苦了啊!」在各人的錢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調任宗正、大鴻臚。

延熹四年(161),代黃瓊為司空,因天氣陰霧犯陽免官。

不久,授將作大匠,再任宗正。

建寧元年(168),代王暢為司空,接連任司徒、太尉。

二年,因日食策命免官,回鄉里。

劉一寵一前後連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大官,但清廉樸素,家裡沒有多少資財。

曾經自京師外出,想在亭捨休息,亭吏制止他,說道:「我們整頓屋舍,打掃乾淨,是為了等待劉公的到來,你不得在這裡休息。」

劉一寵一沒有說話就走了,當時人稱他為長者。

因年老病死在家裡。

劉一寵一的弟弟劉方,官至山陽太守。

劉方有兩個兒子:劉岱字公山,劉繇字正禮。

兄弟齊名。

董卓入洛陽,劉岱從侍中出任兗州刺史。

虛心一愛一物,為士人所擁護。

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賊進入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輾轉進入東平。

劉岱擊黃巾賊,戰死。

興平中,劉繇任揚州牧、振威將軍。

這時,袁術據淮南,劉繇不得已移居曲阿。

遇上國家喪亂,士大夫朋友多向南方逃難,劉繇接待收養,與他們共患難,獲得好名。

袁術派孫策攻破劉繇,劉繇跑到豫章,病死。

◆仇覽傳,仇覽字季智,一名香,陳留郡考城縣人。

年輕時為書生,淳樸沉默,鄉里人都不知道他。

四十歲時,縣府召他補吏,升為蒲亭長。

勸老百姓治生產,制定規章法令,果菜多少,雞豕有數。

農事完了,就令子弟集合在一起,入學學習。

那些游手好閒為非作歹的,都使之種田治桑,嚴加管教。

自己親為百姓治理喪事,救濟窮困鰥寡。

一年之內,教化大行。

仇覽到亭時,有個叫陳元的人,獨與母親住在一塊,母親去仇覽那裡控告陳元不孝。

仇覽吃驚地說:「我最近經過你的房子,院落整齊,按時耕種。

他不是惡人,可能是我的教化沒有達到啊。

母親守寡,扶養孤兒,辛苦到老,為什麼一旦生氣,想使兒子陷於不義呢?」

這位母親聽了心裡感動,後悔起來,流著眼淚回去。

仇覽於是親自到陳元家裡同他們母子飲酒,就便為他們講人倫孝行,用禍福利害告誡他們。

陳元終於成為孝子。

鄉里流行這樣一句諺語:「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鴟梟哺所生。」

這時,考城令河內王渙,為政主張嚴猛,聽說仇覽用德化人,任用他為主簿。

對仇覽說:「你知道陳元的過錯,不處理他,可能少了一點鷹隼的手段吧。」

仇覽說「:做鷹隼,不如做鸞鳳。」

王渙遣送他說「:枳棘不是鸞鳳棲身的地方,我這小小的縣裡難道是大賢施展才華之所?現在太學拖著長袍,飛名譽,都是主簿後來人啊!」把一個月俸金送給他,勉勵他終成高尚的德行。

仇覽入太學。

這時諸生同郡人符融有大名,與仇覽鄰居,賓客滿室。

仇覽常自整飭,不與符融說話。

符融看了仇覽的一舉一動,心裡覺得這個人有點奇怪,於是對仇覽說「:與先生同鄉,又是鄰居。

今京師英雄四集,是有志氣的人交結的時候,雖說講求經學,何必這樣固執呢?」

仇覽正色說:「天子設立太學,難道僅僅是為了讓人們在這裡游談的嗎?」

長長地作揖而去,不再與他說話了。

後來符融把這件事告訴了郭林宗,林宗因與符融拿著名片去拜謁仇覽,仇覽留了他們住宿。

郭林宗嗟歎不止,下一床一為拜。

仇覽學完回鄉里,州郡都請他去,仇覽托病辭不去。

雖平日家居,也一定以禮要求。

妻子有過,常摘去帽子自責。

妻子庭謝,等候仇覽戴上帽子,才敢登堂。

家裡人沒有見喜怒聲色的怪異。

後征方正,遇病死。

三子都有文史才華。

少子仇玄,最有名。

◆童恢傳,童恢字漢宗,琅笽郡姑慕幕人。

父親童仲玉,碰上凶荒年歲,把全部家產拿出來賑救,九族和鄉里的人靠他全活的以百計。

童仲玉很早就死了。

童恢年少時在州郡為吏,司徒楊賜知道他執法公平,於是徵召他。

楊賜被彈劾應該免職時,他的部屬都拋棄他走了,只有童恢一個人去朝廷為楊賜爭辯。

楊賜的案子得到平反,那些部屬又統統回來了,童恢卻驅馬而去。

因此輿論稱讚他。

再被徵入公府,授不其令。

縣吏及百姓有犯法禁的就隨時教育;如果官吏稱職的,百姓中有人做了好事的,都賞賜酒餚,以獎勵勸免他們。

耕田紡織等生產事業,都有規章。

全境清靜,牢獄連年空空如也,沒有一個囚犯。

鄰縣的流亡人口都來歸附,遷居的二萬多戶。

老百姓常遭虎害,設欄捕虎,活捉了兩隻老虎。

童恢出來罵虎道:「天生萬物,只有人最貴。

虎狼應當吃馬牛羊雞犬豕六畜,你竟殘暴害人。

王法,殺了人的處死,傷了人的治罪。

你們如果是殺了人的,應當低頭認罪;自己認為沒有的,應當呼號稱冤。」

一虎低頭閉目,露出震驚恐懼的樣子,馬上殺了。

另外的那隻老虎,望著童恢吼叫,跳躍不止,童恢命令放了。

縣吏和百姓歌頌他。

青州薦舉他的優異,升丹陽太守,得暴疾死。

弟弟童翊字漢文,名氣比童恢大,宰府先辟舉他。

童翊因病不能說話,不肯出仕。

童恢奉命後,才就孝廉,授須昌長。

教化有特殊的成績,縣吏和百姓生為立碑。

聽說舉薦者將死,棄官歸。

後來被舉為茂才,不就,死在家裡。

贊曰:施政最怕過嚴,治理得當猶如煮小魚那樣容易。

將忠恕推己及人,許多弊病自然得到消除。

一個人把握民情,上千家彈琴和樂。

懷念他們的仁一愛一,將前代的賢人永遠記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